在我的印象里,如果除夕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候,那么元宵節(jié)就是一鄉(xiāng)人熱鬧的時候!
那個時候,家鄉(xiāng)還沒有帶電的燈籠。在元宵節(jié)前夕,總會有位老爺爺挑著一筐紅彤彤的紙燈籠叫賣,紙燈籠被系在扁擔兩頭,搖搖晃晃,筐里還有手指粗細的小蠟燭,在我們小孩子眼里,那可是稀罕玩意兒。
于是,我就會拽著奶奶的衣角,硬拉奶奶去買上一個,這可樂壞了賣燈籠的老爺爺,他總是直叫道:“稀罕玩意兒嘛!給小孩兒買一個,別弄壞嘍,明年還能打?!蹦棠桃部偸菢泛呛堑靥统鲥X買了給我。這時候,伙伴們也各讓家人買來一個,然后雙手托著燈籠蹦著跳著跑回家。小腦瓜琢磨著把心愛的寶貝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之后便等著元宵夜的到來。
正月十五終于來了,我急切地期盼著夜幕的降臨,好打著燈籠到處玩兒。結果,夜幕尚未拉開,我已迫不及待地拿出燈籠,小心翼翼地溜到廚房,“哧”地劃一根火柴把蠟燭點燃,這時候,總會有一同的玩伴看到這一幕,興沖沖地跑回家去也要試試。
把蠟燭點燃后,把燈籠的底子去掉,在中間的小坑上滴一滴蠟油,然后趕緊把蠟燭按在小坑里。但事情并不像說的那么簡單,總會有按斜或按慢的時候,于是更加小心地從事著這件如此有趣的事兒。終于弄好了蠟燭,可最讓人費神的卻是安燈籠底兒了。這個任務難度可不小,稍微斜一點,不快合上就會使心愛的“燈籠柿子”破出個洞來,或是被火燎成黑黑的一片。你說,好好的“小柿子”就這樣被毀了,這給那時我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呀!
燈籠已經(jīng)準備妥當,吃了晚飯,真不想多在椅子上坐一分鐘。于是點上燈籠,找根麻棍把燈籠上的鐵絲纏在一頭,我便挑著它和伙伴們一同玩去了。
若是幸運,天氣晴朗,銀月高掛夜空,再有幾顆繁星點綴,那這夜晚更是美不勝收了。月兒圓圓的、亮亮的,把燈籠的影子毫不保留地映到地上,我們都驚奇地把燈籠一會兒舉高,一會兒放低。望著地上的影子一會兒淺淺的,大大的,一會兒暗暗的,圓圓的,伙伴們便歡快得手舞足蹈。
伙伴們到莊上各家去轉轉,玩玩,吵著要看煙花,一般都是知道哪家有煙花哪家無的,所以便結伴先到有煙花的人家去。
莊上的人總會熱情地拿出瓜子或花生來款待我們。不一會兒,便會有幾處燦爛的煙花在空中綻放。七彩的顏色映照著我們手中的燈籠,映照在我們紅撲撲的臉上,每人臉上都綻開了一朵花。
不知不覺,夜已深了。我看著手中即將熄滅的“小柿子”,便戀戀不舍地告別了伙伴回到家。這樣一告別,也一同告別了那天真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
現(xiàn)在的元宵節(jié),孩子們的燈籠五花八門,制作精巧,樣式多樣;可掂在手中,總覺得不如我那紙燈籠,這算是我戀舊嗎?噢,難忘的蠟燭燈籠時光!
點評
本文語言質樸、凝練,將作者幼年時期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氣息從孩子們的玩樂中再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了孩子們的天真和鄉(xiāng)親們的淳樸,更引起讀者對童年時光的懷念。
【指導教師:姚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