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是由于動物體受到風、寒、濕、熱的侵襲,致使經絡阻塞、氣血凝滯,引起肌肉疼痛、收縮不靈,甚至麻木、關節(jié)腫大變形的病癥,中醫(yī)稱為“痹癥”。臨床上可分為急性風濕病和慢性風濕病。此病用西醫(yī)治療效果不理想,且易復發(fā),遂采用中醫(yī)治療,效果較理想,現敘述如下,供同行參考。
一、發(fā)病情況
病例1:2010年1月21日,構皮灘鎮(zhèn)紅飛村喻某家有1只羊突然發(fā)病,臥地不起,前去驅趕,該羊痛苦掙扎欲起狀,但兩后肢僵硬強直,難以收縮,且肌肉顫抖、咩叫;站立時全身緊張,兩后肢難以負重,勉強運步,搖擺欲倒,走幾步臥倒,驅趕不起。觸摸后肢敏感,有熱感。
病例2:2010年2月24日早上,構皮灘鎮(zhèn)齊坡村周某在趕羊出牧時,發(fā)現有1只羊腰背強拘,步幅短縮,不靈活,臥地后起立困難,同時伴有體溫升高、食欲不振。該羊在駐立時背腰稍拱起,腰僵硬,凹腰反射減弱,觸診背部僵硬如板,凹凸不平。
二、主要癥狀
1. 急性風濕病。患羊體溫升高(40~41.5℃),肌肉或關節(jié)疼痛,四肢跛行,收縮不靈活,疼痛隨羊的運動而減輕。觸摸發(fā)病部位有熱感,嚴重的關節(jié)腫大、肌肉萎縮,甚至臥地不起。
2. 慢性風濕病?;佳蛱弁春腿戆Y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運動不靈活,容易疲勞,肌肉腫脹、萎縮等。
三、診斷
在臨床上主要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加以診斷,除與骨質軟化癥進行鑒別診斷外,還要注意與肌炎、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神經炎、腰部損傷等疾病相區(qū)別。
四、治療
1. 根據臨床表現結合風濕病的特點,病例1診斷為羊的急性風濕病,治療方法如下:獨活40克、羌活40克、防風40克、肉桂40克、澤瀉40克、酒黃柏40克、大黃40克、當歸20克、連翹20克、漢防己20克、炙甘草20克,以上藥物研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加酒150毫升灌服,每天1劑,連用7天。該羊用藥3天后可自行起臥,但行走困難,用藥5天后運步正常,用藥7天康復。
2. 根據臨床表現結合風濕病的特點,病例2診斷為羊的背腰慢性風濕病,治療方法如下:①中藥治療。防風40克、獨活30克、羌活30克、連翹20克、升麻30克、柴胡25克、制附子20克、烏藥25克、當歸30克、肉桂30克、茴香25克、山藥30克、甘草20克,以上藥物研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每天1劑,連用7天。②針灸治療。用火針針搶風、沖天、天宗、膊尖等穴位,每天1次,每次15分鐘,連用10天。③局部溫熱療法。將酒精加熱至40℃左右,或將麩皮與醋按4∶3的比例混合炒熱裝于布袋內對患部進行熱敷,每天1~2次,連用6~7天;還可用熱石蠟及熱泥療法等。④患部涂上樟腦、酒精后進行按摩,每天2次,每次30分鐘,直到好轉為止。該羊經過上述治療10天后,已基本恢復正常,15天后痊愈。
五、小結與體會
筆者臨床中共收治羊風濕病28例,采用上述方法治愈25例,治愈率達89.3%。體會如下:①用藥前要對風濕病進行辨別診斷,針對不同的類型病癥,采用不同的方藥;②根據風濕病的患病部位,選擇不同的針灸穴位進行針灸;③根據不同部位的風濕病,選擇適合的按摩方法,否則達不到很好的效果。
六、預防
在風濕病多發(fā)的冬春季節(jié),要特別注意羊的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衛(wèi)生,做到精心飼養(yǎng),保持廄舍衛(wèi)生、干燥,注意保暖,以防風、寒、濕侵襲。及時治療羊的各種呼吸道疾病,對預防本病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聯系地址:貴州省余慶縣構皮灘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郵編:56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