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安化縣馬路鎮(zhèn)吊藤巖村,提起仇滿良這個樸實憨厚的農家漢子,熟悉他的村民無不感慨地說,是他憑借靈活的頭腦、超人的膽識、樂于助人的風格以及熟練的天麻種植技術,為吊藤巖村人開辟出了一條致富大道
吊藤巖村坐落在海拔900多米高的云臺山東側,村里地勢陡峭,土地貧瘠,是一個典型的“壁上掛雞窩、行路帶繩索”的不毛之地。面對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高中畢業(yè)的仇滿良苦苦地探求脫貧途徑,尋找致富門路。他造過林,種過藥材,建過茶園,也曾養(yǎng)過豬、牛、羊,但終因環(huán)境不適或條件不備而告失敗,多年的心血不僅一無所獲,還背上了2萬多元的債務。面對妻子的責怪、父母的埋怨,仇滿良束手無策,不知所措。
就在仇滿良多次遭受挫折而心灰意冷,準備在2003年底舉家外遷的時候,一條報紙上刊登的《高寒山區(qū)種植天麻可致富》信息吸引住了他。經(jīng)過比較、論證,他認為吊藤巖的氣候、地理條件與信息上介紹的情況十分相似。仇滿良非常興奮,心想,與其全家外遷過流亡生活,還不如以地生財種植天麻。他懷揣瞞著妻子借來的3000多元錢,行程500多公里,到懷化、桃源、沅陵等地學習天麻種植技術3個多月,并傾其所有,購買了1.8千克菌種,回家開始了天麻種植的嘗試。
2004年,仇滿良將購回的天麻菌種試種后,一舉獲得成功,當年產鮮天麻5千克,菌種10千克,獲純收入400多元。他計算了一下,種植天麻前后不過四五個工作日的時間,勞動強度不大,效益可觀。成功的喜悅堅定了他進行規(guī)模經(jīng)營的決心。第二年他加大投入,適當擴大種植面積,純收入突破1000元。
正當他雄心勃勃、躊躇滿志,準備大干一番之時,天麻市場卻由熱變冷,產品滯銷,這無疑給仇滿良澆了一瓢冷水。面臨新的難題,仇滿良保持著清醒頭腦,他深深懂得,任何產業(yè)都有發(fā)展機遇,也都有市場風險,機遇和風險是市場經(jīng)濟的一對孿生子,關鍵的問題是看自己有沒有駕馭市場的能力。他不氣餒,不悲觀,積極采取應變市場的措施。一方面繼續(xù)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刻苦鉆研加工技術,爭取贏得銷售市場。經(jīng)過他的勤奮努力,天麻產量、產值年年翻番,2009年天麻成品產量達850多千克,銷售收入7.5萬元;產菌種300多千克,價值1.8萬元。由于他對制作技術精益求精,以質取勝,加工的天麻色澤光亮,質地堅實,質量在同類產品中屬于上乘,產品供不應求。
仇滿良小富之后,沒有忘記還處在貧困中的父老鄉(xiāng)親,沒有忘記那些為生計四處奔波的農友。為了傳授天麻種植技術,他抽出時間,拿出自己用汗水和心血換來的菌種,幫助左鄰右舍的鄉(xiāng)親種植天麻,走共同致富之路。幾年來,仇滿良為村民無償供應菌種150多千克,義務技術輔導50多場次,特別是對那些文化不高、思想保守而生活又十分困難的農戶,他采取“兩送三包”的辦法,即送菌種、送技術,包產量、包銷售、包收入,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經(jīng)營中的實際問題,消除他們的思想顧慮。村民仇志運一家5口,未種天麻時吃了上頓無下頓,通過仇滿良的傳幫帶,2007年他家栽種天麻30窖,產天麻180多千克,收入近萬元。初嘗致富甜頭之后,仇志運種植的天麻數(shù)量年年增加,收入成倍增長,2009年共種植天麻100多窖,產天麻600多千克,收入達5.5萬元。如今,仇志運一家不僅豐衣足食,還蓋起了1座兩層樓房。
天麻產業(yè)的發(fā)展,使窮怕了的吊藤巖人看到了希望,他們更不會忘記帶領他們致富的“龍頭大哥”——仇滿良。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南省益陽市政協(xié)辦公室 郵編: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