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D62AX瀘恢1345
審定情況:2006年6月通過重慶市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9年7月通過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審定編號:渝審稻2006004、國審稻2009004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9.8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3.1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濃綠,穎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6.0萬穗,株高120.7厘米,穗長25.8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69.9粒,結(jié)實率80.6%,千粒重30.7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對低溫敏感。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6.7%,長寬比2.4,堊白粒率31%,堊白度5.4%,膠稠度4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4%。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上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0.61公斤,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16%(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44.13公斤。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86%(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27.37公斤,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52%,增產(chǎn)點比例80.8%;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9.91公斤,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7.28%。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旱播,采取地膜濕潤育秧,稀播培育壯秧。(2)移栽:適時早栽,每畝栽插1.0萬-1.5萬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本田施足底肥,中等肥力田每畝施純氮10~13公斤,配合磷鉀肥。注意在幼穗分化始期適當追施穗肥。水漿管理參照各地中稻生產(chǎn)要求。(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褐飛虱等病蟲害。
適宜范圍適宜范圍:適宜在云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