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大事記里,一定少不了大地震。你看,截止到劉老師寫這篇稿子時,3個多月的時間里,就接連有3場7級以上的大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和青海地震。如果我告訴你,這些地震都是由于地質板塊運動造成的,你一定不覺得稀奇,但我要是說,很多大地震,包括這3場地震,都發(fā)生在一些比較特別的日子,與月相(月亮的圓缺變化)有關系,你該有點驚奇了吧?難道月亮小妹還和地球大哥較上勁了?
月相,是指從地球上看去,月球被太陽光照亮部分逐漸擴大或逐漸縮小的有規(guī)律的變化。在日、月、地這3個天體組成的系統(tǒng)中,月球、地球都是不能發(fā)光的,但是會反射一部分太陽光。月球環(huán)繞地球運動時,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我們看到的月球表面被陽光照亮的部分也在不斷地變化。在我們看到的月面全部被照亮時,就是滿月,又稱“望”;我們看到的月面全部被陽光掩蓋時,就是新月,又稱“朔”。每個月的“朔”定為農(nóng)歷月的初一,“望”定為十五或十六。毫無疑問,從朔到望,肯定有半個月球被照亮的時候,那叫做“上弦月”,一般是初七或初八;從望再到朔,還會有半個月球被照亮的時候,那叫做“下弦月”,一般是二十二或二十三。
對“上弦月”和“下弦月”還可以這樣來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這是說,上弦月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彎向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彎向東,位于東半天空。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一些相關的大地震吧。以我國為例,1966年3月7日和22日兩次邢臺地震(分別為6.8級和7.2級),分別發(fā)生于農(nóng)歷的二月十六和三月初一,1976年唐山7.8級地震發(fā)生于農(nóng)歷七月初一(后半夜),2008年汶川8.0級地震發(fā)生于農(nóng)歷四月初八。2010年4月14日青海7.2級地震發(fā)生于農(nóng)歷三月初一,這些大震發(fā)生的日期幾乎都處在特殊的月相之時——要么是朔與望,要么是上弦月或下弦月。實際上,海地地震也發(fā)生在朔的前一天;智利地震又發(fā)生在望的前一天。
這里要注意的是,朔和望的時候,日、月、地排成一條線,天體之間的引潮力會形成合力,因此比較大;而在上、下弦月的時候,日、月、地排成直角三角形,他們之間的引潮力又會達到最不平衡,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在這些特殊的日子里,天上的外因(引潮力)會成為導火索,使一些大地震一觸即發(fā),當然,決定地震的內(nèi)因還是地質板塊的復雜運動,預報地震還有不確定因素,但愿有一天能徹底揭開這些謎。
古語講,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我要說,月有朔望上下弦,地有大震起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