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了楊樹食葉害蟲楊扇舟蛾、楊小舟蛾、楊黃卷葉螟、楊白潛蛾、黃刺蛾的發(fā)生特點和發(fā)生規(guī)律。井提出相應的防治方法。
[關鍵詞]楊樹 病害 防治
隨著楊樹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由于樹種單一、生物多樣性降低,導致楊樹病蟲害的發(fā)生非常普遍,特別是楊舟蛾類、楊黃卷葉螟、楊白潛蛾等食葉害蟲。根據(jù)楊樹食葉害蟲發(fā)生的特點,采取了多種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楊樹的健康生長,促進了楊樹產業(yè)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加明顯。
1 楊小舟蛾
1.1 發(fā)生特點
又名楊褐天社蛾、小舟蛾,屬鱗翅目舟蛾科。各地都有發(fā)生,大發(fā)生時常將成片楊樹的葉片吃光,是危害重的楊樹食葉害蟲,是主要的防治對象。
1.2 發(fā)生規(guī)律
楊小舟蛾1年發(fā)生4~5代,以蛹越冬,第2年5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蟲出現(xiàn),楊小舟蛾成蟲白天多隱蔽,夜晚交尾產卵,有趨光性。卵多產于葉片表面或背面,呈塊狀,每塊有卵300-400粒。每雌可產卵400-500粒,幼蟲孵化后,群集葉面啃食表皮,被害葉呈籮網(wǎng)狀。稍大即分散蠶食,將葉片咬成缺刻,殘留粗的葉脈和葉柄。7-8月高溫多雨季節(jié)危害最兇,常將葉片吃光。幼蟲行動遲緩啟天多伏于樹干粗皮縫處及樹杈間,夜晚上樹吃葉,黎明前后自葉面沿枝干下移隱伏,老熟幼蟲吐絲綴葉,結薄繭化蛹。
1.3 防治方法
用40%氧化樂果0.067%、10%的氯氰菊酯0.033%-0.050%、2.5%的溴氰菊酯0.025%~0.033%等藥液噴霧防治。其他方法可參閱楊扇舟蛾的防治方法。
2 楊扇舟蛾
2.1 發(fā)生特點
楊扇舟蛾又名白楊天社蛾,屬鱗翅目舟蛾科。在各地都有發(fā)生,危害面積大,危害程度重,尤其是當年的新植楊樹,整株楊樹的葉片常被吃光。
2.2 發(fā)生規(guī)律
楊扇舟蛾1年發(fā)生4代,楊扇舟蛾成蟲傍晚前后羽化最多,白天靜棲,夜晚活動,有趨光性。越冬代成蟲出現(xiàn)時,樹葉尚未展開,卵多產于枝干上,以后各代則主要產于葉背面,常百余粒產在一起,排成單層塊狀,每個卵塊數(shù)量不等,一般為9~600粒,每雌可產卵100-600余粒,初孵幼蟲有群集性,l。2齡幼蟲啃食葉的下表皮,殘留上表皮和葉脈;2齡以上吐絲綴葉,形成大的蟲苞;3齡以后食量驟增,分散取食,可將全葉吃盡,僅剩葉柄;5齡幼蟲食量最大,占總食量的70%左右,越冬代幼蟲老熟后,多沿樹干爬到地面,在枯葉、樹干旁、粗樹皮下或表土內結繭化蛹越冬,其他代老熟幼蟲在樹葉上結繭化蛹。
2.3 防治方法
人工物理防治。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發(fā)生期,設置黑光燈誘殺;利用卵成塊狀和初孵幼蟲的群集性組織群眾人工摘除卵塊和蟲苞湫冬季節(jié)清掃落葉和翻耕林地,消滅越冬蟲蛹。
噴霧防治。對于一至三年生的小樹可在每代幼蟲3齡以前進行防治。用25%滅幼脲懸浮劑1 500倍液加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或用0。2%阿維菌素2 000-3 000倍液等噴霧,或用80%敵敵畏乳油l 500-2 000倍液噴殺殿果均很好。
注干法防治。對于三年生以上的大樹或樹高超過lOm的大樹,可采用打孔注藥法防治,在楊樹胸徑處用打7L機打孔,然后用20%久效磷或40%氧化樂果乳油等內吸型農藥10-50倍液灌注,胸徑有幾厘米就注幾毫升藥劑。此法殺蟲效果好、安全,對天敵、環(huán)境副作用小,并可兼治其他蛀干害蟲和刺吸類害蟲。 煙霧法防治。對于5行以上的林帶或成片林中,可用煙霧機在無風的清早或傍晚放煙防治。藥劑可選擇氯氰菊酯、敵百蟲等,
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如在蛹期施放周氏嚙小蜂,施放15--45萬頭/hm2,兼可防治楊小舟蛾、楊黃卷葉螟、刺蛾等其他鱗翅目害蟲。
3 楊黃卷葉螟
3.1 發(fā)生特點
又名黃翅綴葉野螟眉鱗翅目螟蛾科。在各地都有發(fā)生,常群集樹梢,將樹梢葉片吃光,一般的噴霧方法很難防治,是危害重的楊樹食葉害蟲,是主要的防治對象。
3.2 發(fā)生規(guī)律
楊黃卷葉螟1年發(fā)生3代,以初齡幼蟲在落葉、地被物及樹皮縫隙中結繭越冬。翌年5月,當楊樹發(fā)芽展葉后,信復活動,6月初幼蟲開始老熟化蛹。6月中旬成蟲開始羽化,下旬為盛期,第,代成蟲高峰在7月中旬,第2代在8月中旬,第3代在9月中旬,直至]0月中旬仍可見少量成蟲出現(xiàn),以7,9月危害最重。成蟲產卵于葉上,中脈兩側最多。呈塊或條狀,幼蟲孵化后屠危害嫩梢幼葉表皮,并吐出白色黏液涂于表面,隨后吐絲綴葉或將葉折疊,藏在其中取食,幼蟲長大后群居取食。
3.3 防治方法
在幼蟲期3齡前采用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噴霧或采用氧化樂果、久效磷l:]0倍液打孔注藥;燈光誘殺成蟲。其他方法參考楊扇舟蛾的防治方法教果良好。
4 黃刺蛾
4.1 發(fā)生特點
又名洋辣子、刺毛蟲、毛八角等屑鱗翅目刺蛾科,主要危害楊樹葉片,將葉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影響楊樹生長,在全縣各地都有發(fā)生。
4.2 發(fā)生規(guī)律
黃刺蛾1年發(fā)生2代。第1代幼蟲6月中旬至7月中旬發(fā)生,第2代幼蟲8月下旬至9月下旬發(fā)生。10月下旬在樹干和枝椏處結繭越冬。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散產于葉背;初卵幼蟲群集啃食葉肉,3齡后分散取食,可將葉片吃光。
4.3 防治方法
黃刺蛾幼蟲對藥劑抵抗力弱,可在幼蟲期用90%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用擬除蟲菊酯類農藥2000—3 000倍液噴殺,效果均好;人工滅繭;燈光誘殺成蟲。其他防治方法可參閱上述的楊扇舟蛾的防治技術。
5 楊白潛蛾
5.1 發(fā)生特點
楊白潛蛾屬鱗翅目桔潛蛾科,是楊樹葉部的主要害蟲之一,特別是對楊樹幼苗、幼樹危害大,在各地都有發(fā)生。
5.2 發(fā)生規(guī)律
楊白潛蛾1年發(fā)生3代。1~3代幼蟲發(fā)生期分別為7月上旬、召月中旬、9月上旬(世代重疊現(xiàn)象嚴重)。成蟲產卵于葉正面,與葉脈平行排列。每個卵塊2-3行,每行2-5粒,0極小,肉眼不容易發(fā)現(xiàn)。每雌產卵23—74粒,卵期6—7d。幼蟲孵化時從卵殼底部咬破葉片。潛入葉內取食葉肉,使被害處形成黑色蟲斑,常由2~3個蟲斑相連成大斑,致使葉片枯焦脫落。老熟幼蟲從葉正面咬孔而出,于葉背面吐絲結”H”型繭化蛹。
5.3 防治方法
用高效氯氰菊酯l 500-2 000倍液噴霧;氧化樂果等內吸農藥1:10倍液打孔注干;燈光誘殺成蟲;掃除落葉集中焚燒。另外可參閱楊扇舟蛾的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