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學生“早戀”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在學校,“早戀”的學生已不再像幾年前那樣偷偷摸摸、怕別人知道,一些對學習已經(jīng)失去興趣或?qū)⒁厴I(yè)的學生,相愛已是公開的秘密,即便是學習好的學生,也背著老師偷偷相戀。
在學校里,按規(guī)定中學生是不準談戀愛的,但中學生“早戀”現(xiàn)象卻屢禁不止。在這里,我認為有必要了解中學生“早戀”發(fā)生的原因。
第一,這是青少年發(fā)育過程中的正?,F(xiàn)象。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速度大大加快,伴隨而來的就是較早形成性意識。性意識的產(chǎn)生是生理和心理逐漸成熟的產(chǎn)物,這個時期的青少年男女在對待異性問題上,一方面他們對異性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從內(nèi)心深處感到異性吸引的存在和力量,試圖接近異性,有一種探索異性奧秘的愿望;另一方面,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加上現(xiàn)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青少年的情感缺失很少引起家長的關(guān)心,促使青少年男女通過結(jié)交異性朋友來寄托感情。
第二,這是源于觀念上的改變。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國外文化藝術(shù)引進,西方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不斷地沖擊著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隨著網(wǎng)絡(luò)的普及,大量的成人文化和色情圖文不加限制地在網(wǎng)上傳播。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青少年,對道德觀、戀愛觀及貞操觀沒有一個清晰正確的認識,愛情觀相當模糊,把戀愛當作兒戲。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青少年“早戀”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這是源于不恰當?shù)纳鐣ΥG嗌倌甑摹霸鐟佟毙袨?,與他們社會化過程中受到的父母和其他人的不恰當對待有密切關(guān)系。青春期性欲望強烈是自然規(guī)律,然而社會并沒有為他們提供適當?shù)暮戏ǖ谋憩F(xiàn)形式,相反,合乎情理的自慰、交友卻受到父母、法律、輿論和道德的譴責。這種成年人的不理解和壓制造成代際間的沖突,常常造成青少年夜不歸宿、私奔及進行性交往等不良行為發(fā)生,以此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作為一種對家庭、學校的反抗。
第四,這是源于虛榮心的驅(qū)使?,F(xiàn)在許多中學生談戀愛,但他們“戀愛”的“戀”的成分很少,在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下帶有很強的虛榮心色彩。他們看到別人有了異性朋友,經(jīng)常成雙成對地約會、活動,感到很羨慕,覺得自己沒有異性朋友有失面子,因而極力與異性談戀愛,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同齡人中爭得面子。還有一些青少年學習成績差,不能在學習上成為尖子,贏得別人的關(guān)注,因而“另辟蹊徑”,在談戀愛等方面顯示自己的“能力”,希望成為眾人矚目的中心。
對于我們教師和家長來說,在處理此類學生問題時,卻不應(yīng)濫用“早戀”這個詞,應(yīng)避免采取一些不恰當?shù)膽?yīng)對措施。在這里,本人只想談一下如何改變?nèi)藗儗χ袑W生“早戀”現(xiàn)象持有的傳統(tǒng)的、不準確的看法,這涉及觀念轉(zhuǎn)變的問題。觀念不轉(zhuǎn)變,再多的處理青少年“早戀”的措施和方法都不會起作用,因此觀念轉(zhuǎn)變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我很贊同《青少年“早戀”概念的科學性辨析》一文中提出的觀點和看法,運用起來切合實際,易于與學生溝通,不會引起學生反感,有利于我們正確理解和對待青少年異性之間的交往。
首先,同學間的“親密同伴關(guān)系”不是戀愛關(guān)系,也不是“早戀”,只是小時候“過家家”活動的一種簡單延續(x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青梅竹馬”,不包含真正愛情必須具備的獨占和性訴求的成分。因為男女學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上都還沒有發(fā)育成熟。這種界定,讓我處理此類問題時多了一個視角,不會阻礙男女學生間的正常異性交往,還會積極鼓勵他們正常交往,這對學生們性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很有益處。
其次,同學間的“異性友誼”,把青少年男女之間的相互欣賞、相互喜歡,但不包含占有和性訴求的關(guān)系從人們的“早戀”印象中脫離出來,提醒老師和家長要正視男女同學這種純真的友誼,不要粗暴地干涉,以免玷污這種純真的友誼。在學校里,男女學生之間的相互欣賞、相互喜歡是常有的現(xiàn)象。青少年都有對成功的向往,通常有特長的學生都會得到異性的欣賞,以至于主觀上愿意模仿他,跟隨他。他們只是談得來,有共同語言,愿意在一起學習和玩耍,彼此之間并沒有長相廝守的想法和約定。這種異性友誼常常被老師和家長看成是早戀。雖然這種現(xiàn)象容易與早戀混淆,但只要我們堅信“異性友誼”的合理存在,就能理性理解和看待青少年之間異性的正常交往。
再次,“學習性的戀愛”的提法很獨特,也很超前,也讓許多老師和家長難以接受。但它合理,切合實際,因為它是任何人愛情認識、愛情技巧和愛情觀念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青少年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對愛情的認識往往還是片面的,加上自控能力較差,此時的男女之間的關(guān)系往往具有“爭強好斗排他性,情意綿綿依戀性,不計后果沖動性”。這種感情盡管是不成熟的,但它本身并沒有不對的地方。成熟的感情必須經(jīng)過實踐逐漸形成和完善。我們的能力不是天然形成的,必須要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和完善。中學生的戀愛其實是一個試誤性學習的過程,只有通過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才有可能形成恰當?shù)膽賽奂寄芎蛺矍橛^。而學習的結(jié)果如何,取決于他們周圍的人也就是教育者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反饋,如果給他們提供的反饋得當,就有助于他們的成長;如果我們家長和老師沒有給他們提供恰當?shù)姆答?,甚至粗暴限制,要么會讓孩子在學習戀愛時走上歧途,要么就是推遲青少年對戀愛的學習過程和可能犯錯誤的時間,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可見,這種形式的戀愛對青少年的成長是必需的,如果企圖制止這種行為,只會阻礙青少年的正常發(fā)展。
此外,“正常中學生戀愛”在本質(zhì)上與成人之間的戀愛沒有明顯區(qū)別。它包含傳統(tǒng)上所謂的“早戀”中的戀愛,這種情況下的學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都已經(jīng)發(fā)育成熟,但還在中學學習階段,他們彼此相互喜歡、相互傾慕,他們的情感帶有獨占性和性訴求,在行為上具有理性、成熟的特點,他們有責任心,往往相約廝守終身,并且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會為之計劃、奮斗。在我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見過這種學生,他們在學習和自律方面都表現(xiàn)得比較好,雖然相戀相愛,但不影響他們各自的學習生活,有經(jīng)驗的教師通常鼓勵這種學生相互促進學習,共同提高,只要不超越男女同學正常交往的范圍,教師往往不會干涉。
總之,對中學生異性正常交往與“早戀”必須區(qū)別對待,不能混淆,部分中學生“早戀”是必然現(xiàn)象,必須承認,但并不等于說對他們放任自流、聽之任之。在處理中學生親密交往問題時,杜絕濫用“早戀”一詞,宜用疏導的方法。教師的責任不是阻止學生感情的發(fā)展,而是把學生感情的力量引導到個性全面發(fā)展的軌道上。
參考文獻
[1]丁邦平,朱明.基礎(chǔ)教育新概念:青春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吳宗憲.青少年不良行為的矯治[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
[3]李陽,谷傳華,胡靖宜.青少年“早戀”概念的科學性辨析[J].班主任之友,2006(12).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