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fā)現(xiàn)我跟嚙齒類動物很有緣分,小時候就喜歡松鼠、花栗鼠,而編輯出版的圖書中,更是有《鼴鼠的故事》《鼴鼠姐妹奇遇記》,而這次,我看到的是一群老鼠,而且是14只。這是一套融合自然之美與親情之愛的世界經(jīng)典圖畫書,是日本圖畫書大師巖村和朗的經(jīng)典代表作,暢銷20余年,總銷量近1000萬冊。該書獲得日本圖畫書獎、小學館繪畫獎等獎項。版權銷售至德國、法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作為亞洲的圖畫書,這套書為什么能夠深深俘獲全世界眾多家長、老師和小讀者的心?這套書的魅力究竟來自何處?我通過反復閱讀,總結了以下幾點:
畫風細膩、過目難忘
“14只老鼠”的第一大亮點就是清雅柔和細膩傳神的畫風讓人過目難忘。作者用工筆的細膩融和寫意的傳神,用占據(jù)全書90%面積的大跨頁細膩刻畫著大森林里的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小到一只瓢蟲、一株小花小草,都能透過畫面感受到它的動態(tài)和勃勃生機。
作者還善于運用視角和光影的變化來營造氣氛,如《14只老鼠賞月》中,畫面從地面到高空,從平視、俯視到仰視,從日落、晚霞到月亮升起,光線和空間層次的把握令人仿佛身臨其境。作者在作畫的時候,就會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主角,用老鼠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4只老鼠”的作者還將各種故事情節(jié),巧妙地融匯在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中,讀者不僅可以從圖畫中分辨不同時間、季節(jié)的景色、體驗自然的時序之美,變遷之韻;同時還可以認識各種不同季節(jié)的花草、昆蟲等動植物的形態(tài)、習性,潛移默化地了解很多自然百科知識。
辨認找尋,樂在其中
“14只老鼠”讓很多讀者愛不釋手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觀察、找尋和辨認的樂趣?!?4只老鼠”每個跨頁的文字只有短短的一行,卻在畫面里隱藏著無數(shù)耐人琢磨的細節(jié)和提示線索,讀者可以沉浸在美妙自然的畫面中讀出文字之外的故事,并與文字故事相得益彰。
在“14只老鼠”的每個故事里,細心的讀者可以通過他們不同的衣著、性格和行為特點辨認出誰是老大,誰是老八,可以分析出哪一只老鼠在做什么;畫面中還有著很多有細微差別的場景,讀者還可以找尋這幾頁相似的場景究竟有幾處不同?為什么這一頁的光線暗了?為什么這一頁小老鼠的表情跟前一頁不同等等。讀者可以在觀察和探索的互動中,發(fā)現(xiàn)許多閱讀的美妙之處。
返璞歸真,創(chuàng)作獨特
我很好奇,是什么樣的作者能將這些老鼠的生活和個性刻畫得如此傳神。我查閱了很多資料,了解了作者的一些經(jīng)歷,更讓我為這位畫家心生敬慕。
巖村和朗1939年生于日本東京,畢業(yè)于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科。他和孩子們結緣得很早,早在大學時期,就參與NHK幼兒節(jié)目的動畫制作,日后就投身圖畫書的創(chuàng)作。當時正是日本童書出版起飛的時候,福音館書店、巖波書店都介紹了世界著名的圖畫書,也激發(fā)了巖村和朗的創(chuàng)作細胞。巖村和朗其實才三十歲(1970年)就創(chuàng)作了第一本繪本,但一直到14只老鼠系列的出版,也就是四十多歲才紅起來,開始被廣大的讀者接受。
巖村和朗的驚人之舉是在他31歲時,舉家搬離東京,到附近的郊區(qū)生活。起因就是巖村和朗原本的住處離東京的動物園很近,當他看到樊籠中的動物整日無精打采的模樣,就意識到:人和動物是一樣的,都應該回到大自然的老家。作者很懂得安排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離住家不遠,他有一間獨立的畫室兼圖書館,其中藏有無數(shù)世界各地的圖畫書,而且,每月總有一兩天,他開放自己私有的工作室,讓全村的孩子都能進來玩,自由取閱他的圖畫書。他繼續(xù)進行手邊的工作,孩子們自然會圍著他,好奇地觀察這位“畫家叔叔”如何繪制圖畫書。而作者,也借此觀察孩子的反應,以完善他的創(chuàng)作。這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自然之美,親情之愛
人怎樣和自然相處,現(xiàn)在對孩子來說很陌生了,孩子看到森林,恐怕都不容易。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巖村和朗先生的“14只老鼠”不但為今天的孩子,也為將來所有的孩子,記錄了這么生動的故事,保存了一段自然和孩子美麗的故事,是極其可貴的。
這本書充滿了自然之美,從幾乎滿幅的大畫面中顯而易見。這本書充滿了親情之愛,也是作者早年和諧家庭生活的寫照。在這個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十個孩子組成的三代同堂老鼠大家庭中,十四只老鼠齊心協(xié)力克服種種困難,過著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長幼三代間的互相關照,兄弟姐妹之間的濃濃手足之情,都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搬家、吃早餐、出行、嬉戲等最平凡的生活場景中。所有故事描寫的都是生活中最樸實無華的點滴生活,平和、溫暖。每次大家一起動手忙碌后共同分享勞動果實,是最溫馨和感人的畫面,讓小讀者也在故事中懂得感恩、勇對挫折、珍惜擁有。
尊重兒童、自由發(fā)展
作者巖村和朗的父母都是教育家,他們非常注重孩子性格的獨立發(fā)展,一家兄弟姐妹各自的興趣不同,長大后選擇的職業(yè)也有很大的差異:貿(mào)易、音樂、建筑、繪畫……兄弟姐妹都能自由而勇敢地找到適合于自己的路。
巖村和朗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深受這種理念的影響?!懊總€人都是獨立的存在,都應該受到最大尊重?!边@成了巖村堅信、奉行的哲學。對自己家里的五個孩子,巖村從不像許多家長一樣,只在餐桌或聚于一堂時,當眾發(fā)表言辭。他每天都抽出時間來,逐個和孩子私下談話。這樣,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關懷和被尊重,也更能發(fā)展其獨有的才華。
作者敬畏自然、尊重每一個兒童、重視親子互動和家庭生活對孩子的影響,他的生活哲學和教育理念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歷久彌新,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讓讀者受益匪淺。
為了讓這樣一套已經(jīng)經(jīng)過20年市場檢驗的圖書能夠盡量減少到中國的水土不服,特別是在圖畫書非理性井噴時期,如何能突出這套書的特點,我們做了很多的本土化操作。
彭懿出山、精準譯文
這套書臺灣是比較早引進的,而且根據(jù)合同,我們可以免費使用臺灣版譯文,但經(jīng)過仔細審慎地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臺灣的閱讀環(huán)境與大陸大相徑庭,臺灣譯文有很多是譯寫的,而我們認為,該書的趣味性恰恰在于文字和圖之間的關聯(lián)和留白,啟發(fā)讀者去觀察文字之外畫面中暗示的細節(jié)。為此,我們決定放棄臺灣譯文,重新進行日文翻譯。大陸相關的日語翻譯名家并不多,而比較適合翻譯此書的彭懿老師,因為之前已經(jīng)對外宣稱,不再接受任何翻譯、講座的邀請,安心搞自己的幻想文學創(chuàng)作。
我知道他能停下手里正在進行的工作破例給我翻譯這套書,不僅僅是基于對作者巖村和朗的尊重,同時他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這套書。而我覺得,這也是非常適合他翻譯的一套書。而在翻譯的過程中,的確也驗證了我們最初的想法:簡潔、富有動感的文字躍然紙上,與圖畫相映成輝。
全套導讀,領鮮閱讀
這套書的文字非常簡單,很多細節(jié)都隱藏在豐富的畫面中,而且文字和畫面互為補充,暗含很多有趣的線索。為了讓更多的人更好地理解這套書,我們設計了全套書的導讀,每本有導讀、每頁有導讀,即使對圖畫書再沒有概念的人,也可以輕松上手。當然,如何用好導讀手冊也是一門學問。我們希望導讀僅僅是對于接觸圖畫書的新手媽媽來說,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而家長或教師通過仔細地研讀學習,和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倒沒有必要完全按照導讀手冊來生硬地提問。孩子本身就是發(fā)現(xiàn)細節(jié)的大師,而且孩子在不同年齡段關注的東西不一樣,或者他讀第二遍時跟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就會不同,導讀手冊只是作為一種提示存在,不要因為有導讀手冊,媽媽問了太多問題或指點了太多,反而會剝奪了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的樂趣。
獨家秘方、印制復雜
該書經(jīng)歷了非常曲折的談判,其中有一點就是版權方非常擔心我們的印刷質(zhì)量。這是一套相當難印的書,項目組吃住在印廠監(jiān)印的日子不堪回首。這套書之所以難印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首先,外方提供的原文件與用紙都有差異,該書因其出版較早,并沒有光盤資料,外方特意為我們的書用膠片轉(zhuǎn)制成了光盤資料,因此,會有一些網(wǎng)點損失。同時,日方的用紙偏黃,而國內(nèi)的同類紙白度都相對較高。所以想在印刷上完全追上日方原書,是有相當難度的。其次,該書從封面、環(huán)襯到內(nèi)文全部是專色印刷?!?4只老鼠”在印刷初期經(jīng)過幾次打樣,送版權方審閱后,版權方破例為我們提供了他們印制的獨家秘方和配色方案。由于這套書包括環(huán)襯都全部采用專色墨,且都不同。油墨全部從日本空運,上機的時候,每一版活都要重新擦洗機器,試色,調(diào)色,試印。有時候由于溫濕度的改變,還需要將已調(diào)好的空運來的油墨再進行二次調(diào)和,以達到最佳效果。同時,印刷上要完全追上日方原書,其顏色還要甄別是因為年代的關系陳舊還是原書特有的雅致特色。第三,外方的精裝變 成我們的平裝,折手、拼版方式和裝訂都完全不同。盡管這套書的精裝和平裝的版權都已經(jīng)被我們買下,考慮到大眾的接受度和該書總體的定價,我們還是決定先推出平裝。而這套書全部采用對開跨頁,裝訂就面臨很大挑戰(zhàn)。稍有錯位就不容易對位,施膠多一點,就會缺肉,施膠少一點,就可能散頁。而且平裝不可能像精裝一樣,跨頁非常舒展,同時,要照顧好同一版印刷內(nèi)容的顏色,有時候是互相沖突的,比如加點紅,這張正好,另一張紅就過了,為此,我們也盡了最大的努力,想辦法將其解決,盡量用精裝的標準去要求和制作平裝本。
為此,出版人員和美編和編輯在“五一”假日期間都吃住在工廠,忍受著高溫、機器轟鳴的噪音、濃重的汽油味,每一版都親自實驗、調(diào)墨、試色、監(jiān)印。我們還嘗試運用在覆膜上變換方式,讓圖書封面呈現(xiàn)肌理感,手感非常舒服。當我們看著這套曾經(jīng)讓許多人高價在網(wǎng)上團購二手的“14只老鼠”,用平易近人的平裝本呈現(xiàn)出來卻不失精致感的時候,我們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