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腦血管病后痙攣性癱瘓;針灸療法;中藥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6-140-1
中風病作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歷來受到醫(yī)學界的普遍重視。中風病后,約有80%的病人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運動障礙---偏癱發(fā)生率最高,直接影響病人的生存質(zhì)量。自2004年以來,筆者采用針刺配合補陽還五湯治療腦血管病后痙攣性癱瘓55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55例患者均為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經(jīng)過CT或MRI診斷為中風患者。55例病人中,男39例,女16例;年齡48~75歲,平均68.4歲;病程最短1月,最長半年;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48.25±10.53。
1.2診斷標準
根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1996年制訂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
排除標準:①有重要臟器衰竭或病情危重者;②既往有運動功能障礙者;③非中風病所至的癱瘓;④有感染性疾患。
2治療方法
2.1針灸治療
取穴:取痙攣肌的拮抗肌側(cè)經(jīng)穴為主,上肢屈肌痙攣:曲池、手三里、外關(guān)、八邪;腕指屈曲:陽池、中渚、合谷;下肢伸肌痙攣:殷門、委中、委陽、三陰交、合陽、承山、昆侖;方法:選用0.25×40mm不銹鋼針,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行快針手法,不留針,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
2.2中藥治療
方選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120g、赤芍10g、川芎10g、當歸尾15g、地龍10g、桃仁10g、紅花6g、丹參10g、水蛭5g、雞血藤15g、桑枝30g、牛膝10g。每日一劑,煎2次取汁約800ml,分早、晚2次飯前服下,7天為1個療程。
3療效標準
Brunnstrom分級法評定:Ⅰ級,無隨意運動(弛緩期);Ⅱ級聯(lián)帶運動初期階段(開始出現(xiàn)痙攣);Ⅲ級,聯(lián)帶運動達到高峰(痙攣達到高峰)Ⅳ級,出現(xiàn)部分分離運動(痙攣開始減弱);Ⅴ級,出現(xiàn)分離運動(痙攣明顯減弱);Ⅵ級,正常。
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Ⅰ級為50分以下,嚴重運動障礙;Ⅱ級50~84分,有明顯運動障礙;Ⅲ級85~95分,有中度運動障礙;Ⅳ級96~99分,有輕度運動障礙。痊愈:恢復正常。顯效:進步兩級及兩級以上。有效:進步一級。無效:評分雖有增加,但達不到進級,或者評分無變化。
4治療結(jié)果
痊愈14例,占25.5%;顯效18例,占32.7%;有效17例,占30.9%;無效6例,占10.9%,總有效率89.1%。
5體會
痙攣性癱瘓為腦血管病后恢復過程中的必然過程,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代表肢體肌力的恢復,但若停留在此階段,會影響患者進一步恢復,甚至導致肢體攣縮,功能完全喪失。筆者在臨床工作中注意到患者的攣縮肢體,是以上肢的曲肌及下肢的伸肌張力增高為主,因此,針灸治療以選取痙攣肌的拮抗肌側(cè)經(jīng)穴為主即上肢陽經(jīng)穴、下肢陰經(jīng)穴為主,且采用快針手法,以減少刺激,使氣血達于經(jīng)絡,肢體功能恢復的目的。配合中藥治療以增強肢體的功能恢復,腦血管病后痙攣性癱瘓乃氣滯血瘀,痹阻脈絡所致。應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為主。補陽還五湯是清代王清任所創(chuàng)補氣、活血、化瘀有效良方,按氣血之間有“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的關(guān)系而設(shè)立。此方重用黃芪以補氣來行血通絡,達到活血化瘀之功效。在此方的基礎(chǔ)上加祛瘀血而不傷新血的水蛭其效倍增?!侗静萁?jīng)百草錄》曰:“水蛭最善食人之血而性不遲緩善入,遲緩則生血不傷,善入堅積易破,借其力以攻積久之滯,自有利而無害也?!钡⒃鰪娖浠钛铕鲋?,加牛膝引藥入經(jīng),藥達病所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