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頸椎病;絮刺;走罐
【中圖分類號】R24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6-178-1
頸椎病屬于祖國醫(yī)學“痹證”范疇,臨床多見于中老年人,且有年輕化趨勢,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本病的常見類型,目前對此病尚無特效療法,近年來筆者采用絮刺合走罐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9例,療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69例患者均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齡最小30歲,最大61歲;病程最短1月,最長5年,其中6月~1年居多。
2診斷標準
2.1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2002年頒發(fā)《中藥新藥治療頸椎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①多見于中老年人,青壯年人若有損傷史、勞損史、頸部畸形或其他誘因等,亦可發(fā)病;②多數為緩慢發(fā)病,若有頸部創(chuàng)傷史、勞損史,也可急性發(fā)作,病程較長,時輕時重,可反復發(fā)作;③具有較典型的神經根性癥狀(麻木、疼痛),其范圍與頸神經支配的區(qū)域一致;④影像學檢查顯示頸椎曲度改變、不穩(wěn)或骨贅形成,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韌帶鈣化,椎管矢徑狹窄。
2.2排除標準①有手術適應證者;②急性外傷性椎間盤突出或頸椎有結核、腫瘤者;③不能堅持針灸治療者。
3治療方法
3.1取坐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用梅花針從頸部沿督脈、足太陽、足陽明、足少陽三線扣打,到膈俞穴為止;上肢沿手太陽、手陽明、手少陽三線扣打,到五指末端為止,扣至以皮膚有星狀出血點為宜,明顯壓痛部位可重扣出血。
3.2在扣刺出血的皮膚上均勻地涂一層火麻油,選擇小號玻璃火罐,用閃火法吸附,以小火輕吸單向慢走數次,明顯壓痛部位留罐1分鐘,拔出少量汁沫,然后擦去皮膚上的火麻油,每3天一次,十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一 周。一般治療1~3個療程。
4治療結果
4.1療效標準痊愈:癥狀完全消失,體征陰性,恢復正常工作;顯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勞累后頭頸部仍有輕度不適;好轉:癥狀、體征有所減輕,未能完全緩解;無效:癥狀、體征未見好轉或見加重。
4.2治療結果69例患者,經過1~3個療程治療后,痊愈27例(39.13%),顯效18例(26.09%),好轉20例(28.98%),無效4例(5.80%),總有效率達94.20%。
5體會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發(fā)病率最高、最常見的頸椎病,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頸椎病的發(fā)生機制多與神經壓迫、椎體失穩(wěn)、神經刺激、應力改變、體液因子刺激等因素有關。遵循中醫(yī)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則,頸椎病的本在督脈,標在四肢,扣刺督脈和足三陽經可直中病所,能直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神經的受壓狀況,消除局部組織炎癥及水腫,斜方肌肌腹下有脊神經后支和椎體前方的動靜脈叢通過,走罐能改善頸部的微循環(huán),從而起到治療作用?!秲冉洝吩啤拜谊惓薄9使P者根據病變部位及經脈循行,采用絮刺合走罐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為針罐并用共同解除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達到行氣活血,散瘀通絡止痛目的。
在安全性方面,筆者認為要注意的問題: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肝、造血系統(tǒng)疾病者;孕婦、血證、發(fā)熱、凝血功能障礙者,都不使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