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是近代中國少有的充滿傳奇色彩的女性。她出生在上海,是一個車夫的女兒,被迫淪為青樓賣唱女,結(jié)識革命黨人后跳出火坑,成了督軍夫人。因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權(quán)統(tǒng)治,再度沖出樊籠攜四個女兒獨闖上海,創(chuàng)下聞名海內(nèi)外的錦江飯店,成為商場女杰。董竹君走出的每一步都令人驚嘆,而她對自己四個女兒的教育在當時也是舉世無雙。
絕不輕看女兒
董竹君15歲時,嫁給了辛亥革命元勛當時已經(jīng)27歲的夏之時?;楹蠛驼煞蛞黄鸶叭毡荆闹畷r上學(xué),她則在家中完成了東京女子高等師范學(xué)校的全部課程。6年后,學(xué)成回國,董竹君開始了做女人最幸福的歷程——做媽媽,她先后生育了四個女兒,董竹君疼愛每一個女兒,立志要把她們都培養(yǎng)成人。然而,極度男權(quán)的夫家,包括她的丈夫夏之時,卻認定“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女兒不算“后”,因此不僅對沒有生兒子的董竹君頗為不滿,對她的四個女兒也頗為冷落。
知書達理的董竹君,思想開放,天性愛美,盡管夫家始終嫌棄自己的四個女兒,她卻把女兒們當成手心里的寶,絕不輕看她們。出門,她把女兒們打扮得漂漂亮亮,不是西式毛線帽,就是短裙長襪。在家里, 她時時刻刻呵護著四個女兒,小心翼翼地照顧著她們的飲食起居。大女兒出麻疹時,董竹君專門騰出了一間房子,消毒后放進兩張床,日夜看護大女兒,一直到40多天后女兒重新變成活蹦亂跳快快樂樂的小公主。這件事讓丈夫夏之時非常不滿,他覺得女兒遲早都是別人家的人,妻子董竹君不該為了一個女孩的病如此操心,為此放棄其他家庭事務(wù),甚至放棄侍奉丈夫和公婆??啥窬活櫿煞虻姆磳Γ廊蝗硇膿湓谒膫€女兒身上。
夏之時脾氣暴躁,夫權(quán)思想嚴重,最糟的是他還堅決反對女兒們接受教育。
董竹君在生下四個女兒后,終于生了一個兒子,于是,夏之時把全部的家庭重心轉(zhuǎn)移到兒子身上,拒絕妻子董竹君為女兒們提出的任何要求。四個女兒沒有了經(jīng)濟支持,不得不輟學(xué)回家。當時的夏家,有著顯赫的社會地位和豐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并不缺幾個女兒的學(xué)費錢,可夏之時就是不同意女兒們上學(xué),而且他堅決認為董竹君應(yīng)該支持他的觀點。曾經(jīng)因為一件小事,夏之時用手槍威脅董竹君,這讓董竹君傷心至極,此后,這類侮辱漸成家常便飯。為了四個女兒的未來,為了讓女兒看到女人的命運不應(yīng)該依附男人,董竹君決定離家出走。
董竹君離家之前,心情十分沉重,和丈夫夏之時簽訂了一個暫時分居五年的協(xié)議。她想,假如五年之后雙方誰都沒有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那么就跟他離婚。可她又想,假如真的離婚了,自己怎么辦?孩子們怎么辦?可她接著又想到,如果再不離婚,將來的生活就全完了,女兒們就全完了。但夏之時的話,更堅定了董竹君離家出走的信心,夏之時輕蔑地對妻子說,“你要去上海,你要跟我夏之時離婚,你將來如果能在上海灘站得住腳,不要說讓女兒受教育了,就是能把她們養(yǎng)活養(yǎng)大——我都手板心里煎魚給你吃?!边@句話,董竹君牢記在心,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帶著女兒們離開夏家,獨闖天下。
1929年, 29歲的董竹君,帶著四個女兒離開了丈夫和年幼的兒子,這個壯舉轟動了成都,成為當時各家報紙熱炒的重大新聞。離家后的董竹君帶著四個女兒苦度歲月,生活的艱辛有時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為了撫養(yǎng)孩子,她整天出入于當鋪。1930年春末,董竹君向朋友借錢創(chuàng)辦了群益紗管廠,眼看事業(yè)慢慢紅火起來,不料廠房卻被日軍飛機炸為一片廢墟。而這時,夏之時仍不斷寫信勸說董竹君回家,甚至想出一些荒唐的謀害計劃,找舊上海比較有名的人物像范少杰、戴季陶,希望他們把董竹君裝在麻袋里扔到河里去。幸虧戴季陶、范少杰這些四川軍閥都很尊重董竹君,不忍加害董竹君母女。面對,艱難世事,董竹君沒有絲毫的悔意,比起四個女兒的光明未來,失去錦衣玉食,失去夫家的保護也毫不足惜。
女兒應(yīng)當獨立自強
董竹君的愛女之心,感動了身邊的人,大家一起給她湊錢,董竹君先是開辦富祥女子織襪廠,招附近貧苦姐妹一起勞動,后來又租房創(chuàng)辦飛鷹黃包車公司,再后來,她辦起了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樓,給女兒們創(chuàng)造了越來越優(yōu)厚的生活條件。
就是這樣一步步摸爬滾打,董竹君在上海灘上扎下了根,立住了腳。而四個女兒,都在母親身邊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董竹君把女兒們都送到了教會學(xué)校的附小讀書。
董竹君雖然疼愛女兒,卻堅決不溺愛她們,她深知,要給她們一個光明的未來,僅僅給她們準備充足的物質(zhì)條件,送她們?nèi)プx書上學(xué)還是不夠的,還要鍛煉她們獨自生活的能力,應(yīng)對社會的本領(lǐng)。于是,董竹君的女兒們,小小年齡,就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學(xué)會了獨當一面。
有一次,董竹君竟然讓只有12歲的三女兒,獨自從上海乘火車去南京,送一筆錢給一位窮親戚。孩子到達南京下關(guān)時,城門已經(jīng)關(guān)了,跟著母親從艱難困苦中走過來的女兒不愿意亂花錢,就一人人在城門外的角落里,坐著,熬了一宿。女兒回來之后,驕傲地跟母親匯報自己的經(jīng)歷,董竹君心疼得只想落淚,也不禁由衷地感到驕傲。
在培養(yǎng)女兒們獨立堅強方面,董竹君可謂煞費苦心,她一次次教育她們:為人做事要有責任感,要光明正直;處理事情宜通過理智,對客觀事物應(yīng)全面分析研究,不要主觀,更不要任性。
遠離黑暗,永隨光明
董竹君教育女兒非常嚴格,每逢周末、假期,董竹君都會把女兒們帶在身邊,給她們講做人的原則,教她們愛國、善良,助人為樂、先人后己的道理。
最有意思的是,在董竹君創(chuàng)建了錦江飯店之后,她拒絕孩子們隨便走進自己的飯店,而她自己的朋友,除非進步人士,其他三教九流一概不許到家里來,不許和自己的四個女兒接觸。作為母親,董竹君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防止孩子們沾染十里洋場的社會惡習(xí)。對于女兒們的父親,盡管他重男輕女,對女兒有諸多嫌棄,但董竹君從沒有對孩子們說過一句他的不好,只是說他脾氣不太好,以此小心地保護著女兒的自尊和夏之時良好父親的形象。
1931年7月,魯迅先生在上海環(huán)龍路一所學(xué)校演講,題目是《上海文藝之一瞥》,對于尚未成年的女兒們,這個話題難免艱澀,然而董竹君還是帶著4個女兒去了,她想讓她們盡早地接受進步熏陶,盡早地懂得人生社會的道理。
后來,董竹君還帶著女兒們?nèi)タ辞疤K聯(lián)電影《伏爾加河船夫曲》,參加各種進步人士組織的論壇,董竹君作為一個單身媽媽,含辛茹苦精心培育四個女兒。后來,這四個女兒都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才。大女兒國瓊成為中央音樂學(xué)院一級教授,二女兒國秀僑居美國從事電影事業(yè),三女兒國瑛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畢業(yè)后留美進修,四女兒國璋畢業(yè)于美國哥倫比亞圖書學(xué)院,回國后當翻譯,后任北大教授。當然,作為母親,董竹君也沒有忘記自己遠在四川的小兒子大明,時常通過電話和信件表達對兒子的關(guān)心。董竹君的兒子大明,從南通農(nóng)學(xué)院畢業(yè)后,曾任南通團市委學(xué)生部長,后調(diào)農(nóng)業(yè)部、北京農(nóng)機學(xué)院任職。
董竹君說自己的育女秘訣:第一,自己的思想要正,要跟上歷史潮流;第二,要求兒女刻苦學(xué)習(xí),練就本事,以免將來有事做不來。就這樣,董竹君用舍我的母愛,帶給了女兒們一生的光明。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