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拇外翻,俗稱大腳骨,是一種常見的足外側過度傾斜、第一趾骨向內收的前足畸形。有家族遺傳因素,也有患者由于經(jīng)常穿高跟鞋或尖頭鞋,站立過久,行走過多而致病。我院采用微創(chuàng)小切口治療拇外翻,其優(yōu)點是采用局部麻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術中對患者采用多種方式的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2005年5月~2009年5月我院微創(chuàng)小切口拇外翻截骨矯正患者200例。排除病例:糖尿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心臟病、嚴重肝腎病及全身感染性疾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分兩組:干預組和對照組。采集標本為患者查血、尿、凝血等術前常規(guī)檢查,50歲以上患者應檢查空腹血糖和心電圖,拍足的負重正位X線片。對照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8例,平均年齡47.5歲,術前30min給予阿托品鎮(zhèn)靜藥0.5mg肌注;干預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齡45.5歲,術前未給予阿托品鎮(zhèn)靜藥;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干預組手術全程給予音樂干預、心理支持和行為控制。音樂干預包括與患者交談,根據(jù)其性格、年齡、愛好、文化素養(yǎng)、經(jīng)歷等因素播放特定樂曲,手術中引導患者傾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心理壓力。心理支持包括針對患者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心理,向其講解手術的實際過程,同時也告之局麻藥注射時會有些疼的感覺。必要時講解局部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的區(qū)別及效果,使患者正確理解有關手術的各種信息。行為控制包括保持手術室安靜,始終守候在患者頭側,與患者交談適當?shù)脑掝},以分散其對應激源的注意力。遇到特別緊張的患者時則觸摸和輕握他們的雙手使其感到安全,并產生“自我控制感”,使緊張和疼痛體驗大為減輕。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集患者圍手術期體驗及評價,每人一份問卷表統(tǒng)計其主觀感受,負責人將實驗組和對照組資料分制編號后交由專人統(tǒng)計處理。采用u檢驗,確定顯著性水平為α=0.05。
2結果
兩組患者的主觀體驗說明干預組患者的術后評價較好,差異有顯著性。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自我形象意識的日益增強,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對于足拇外翻有了更高的認識,要求手術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1]。我院采用微創(chuàng)小切口治療拇外翻因采用局部麻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深受患者歡迎[2],但是,無論何種手術對患者都是一種應激刺激,不僅有身體上的創(chuàng)傷刺激,而且會產生一定的心理、生理反應[3]。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使患者平穩(wěn)度過圍手術期是本研究的目的。術前患者通常會感到焦慮、緊張、不安,而麻醉前應用安定鎮(zhèn)靜藥的目的是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并給予配合。在手術中全程給予患者適時恰當?shù)男睦碜o理支持、行為控制和音樂干預,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減少痛苦并降低患者的生理反應等突發(fā)狀況[4]。通過觀察資料顯示:術前應用安定鎮(zhèn)靜藥組患者與未用藥護理干預組患者的主觀評價比較(見表2:P>0.01)無明顯差異,而主觀體驗顯示給予恰當?shù)淖o理干預明顯優(yōu)于給安定鎮(zhèn)靜藥(見表1)。由此可見恰當?shù)淖o理干預可以適當?shù)臏p輕手術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有效地增強患者的心理應對能力,可以起到局麻手術患者術前應用安定鎮(zhèn)靜藥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顧湘杰,桂鑒超,馬 昕,等.跖趾關系與拇外翻[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1999,6(5):325.
[2]溫建民,桑志成,林新曉,等.小切口手法治療拇外翻臨床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2,1:26.
[3]姜乾金.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杜,2002,173-2l1.
[4]黃衛(wèi)平,曾平凡.護士心理應激與自我調控[J].現(xiàn)代護理,2004,10(9):849.
[收稿日期]2010-06-17 [修回日期]2010-08-17
編輯/賀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