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榮祖是第一個用英文寫圓明園歷史的中國人。他1957年到美國,1981年第一次真正站到了圓明園廢墟的石堆中。又用了20年時間,他完成了《追尋失落的圓明園》,希望向西方世界講述圓明園。而今日的西方世界又是如何看待圓明園的故事?
對圓明園的直接描述來自西方
《瞭望東方周刊》:西方世界是如何看待圓明園的?
汪榮祖:國外對于圓明園的研究基本沒有什么主流觀點和學派,學者都是單干戶。其實西方學界注意圓明園的時間還是很早的,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事件,很多對圓明園的直觀描述來自西方文獻。
參加這個大劫難的侵略者里差不多有2000多個軍官,很多人都記得當時的情況。作為一次重要的遠征,他們記錄了路上的情況,對圓明園的直接描述也比中國史料上多。因為他們甚至進到了皇帝的寢宮,這些是一般中國人根本做不到的。所以大部分對“九洲清晏”、正大光明殿、佛寺和道觀的描述引自西方的資料。因為這些地方對于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都是禁區(qū)。
西方人這一類的描述很多,但是由于對圓明園歷史的不了解,所以關于歷史部分大多來自于中文資料。
圓明園只是中國人最關心的話題,因為中國是受害者。以法國人跟英國人為代表的西方世界則不同。在19世紀,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不是一個壞名詞,它表示了強者。達爾文說,適者生存。在西方人看來,弱小民族是白人的負擔,所以在那個年代,他們根本不會有愧疚的心情。
《瞭望東方周刊》:但中國人在強調圓明園帶來的“國恥”?
汪榮祖:我們所謂“國恥”就是被人欺負了。日本明治維新的動力也是因為受到西方的欺負。中國到最近才大國崛起,所以我們的“國恥”概念非常深重。
我在美國的時間比較長,美國人認為“9·11”事件是美國的“國恥”,珍珠港事件也是國恥。不過西方一直是強勢地位,所以總的來說西方關于“國恥”的概念比較淡薄。
中國人把圓明園作為“國恥紀念”,西方人應該能夠理解。但是問題是,很少人知道這件事。國外關于圓明園的書也不多,一般人對中國的歷史都不太了解,更不要說圓明園了。
火燒圓明園對外國人來說是很陌生的事件,他們頂多學過非常簡單的中國通史,其中也沒有關于圓明園的敘述。實際上在西方整個中國史研究都是冷門的,除了中國共產(chǎn)黨史。對中國歷史中的其他內容,他們都不太感興趣。
總的說來,中西方對圓明園作為“國恥”符號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圓明園被毀是歷史記憶。但它對整個華語世界來說,有一種強烈的“國恥”的共同意識。外國人也覺得燒毀圓明園是不對的,但是因為他們的強勢和長期的霸道,很少有人站出來反思或者批評。
西方人說,如果圓明園沒有被毀,它應該是世界最精彩的博物館。實際上也是如此。早期的一個學者說圓明園沒有寶藏,他們是要把火燒圓明園的事件合理化。他們找到的虐待俘虜?shù)鹊仍?,都只是一時借口。實際上他們也承認,把這個偉大的建筑和文明毀掉了。
對中國來說,這件事也是中國民主進程的加速器。19至20世紀是民族主義的年代,圓明園是最好的用來刺激民族主義的紀念。在圓明園罹難50周年、60周年等重要年份,即使是在抗戰(zhàn)時期,在圓明園都有紀念活動。
當然,任何事情有正面作用就有負面作用。民族情緒太高漲也會有負面影響。民族性分為防御性和攻擊性兩種。中國的性格是比較內向的,是“長城心態(tài)”,屬于防御型。不過我們仍然不能過分強調和煽動“國恥”帶來的負面民族主義情緒。
不要把西方文明當成最好的
《瞭望東方周刊》:中國人對于圓明園的關注是非常特殊的,甚至因此對它的未來產(chǎn)生了爭議。
汪榮祖:對這個爭議我是了解的。重修圓明園就是要恢復圓明園昔日的風光,這需要天文數(shù)字般的資金,但是提議整修的人也沒有放棄他們的熱誠,是基于國家自尊和愛國情操。
我認為,必須肯定80年代對圓明園的修整。當我1986年重游圓明園時,看到遺址公園已經(jīng)由新建的長約400米的虎皮墻所圍繞。另外,從人口到遺址公園也鋪設了一條道路,可以看到已經(jīng)荒蕪的大覺寺、一座石橋和許多重新布置的山丘,尤其是福海,在淤積了幾十年以后也變成了一片美麗的湖泊。
不過,恢復更多的圓明園舊景點,其中也有一些商業(yè)化元素明顯喧賓奪主。重建的人工建筑,看起來還是比較粗陋,缺乏藝術技巧。我曾經(jīng)在1991年看到一條橫跨溪流的小橋,怎么看都覺得沒有品位。
在我看來,重建圓明園實在沒有什么意思。意大利斗獸場沒有重建,但是保護很好,這是最有價值的。圓明園最好的定位就是一個遺址,要給游客帶來一種悲愴感,這種感受是在別的公園無法獲得的,決不能成了一個游樂場。
其實,圓明園遺址本身就有巨大的價值,意大利的龐貝古城、希臘的神廟都是單一建筑,而圓明園有5000多畝面積,因此它是獨一無二的。
《瞭望東方周刊》:如何理解圓明園作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意義?
汪榮祖:都講西方文明是進步的,這個事件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野蠻,難道西方文明都是好的嗎?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嗎?這值得我們思考。作為一個遺址公園,最重要的是保存歷史記憶。它在中國近代史中是一個重要事件,圓明園開放以后,很多來自不同地區(qū)和國家的人知道了這件事,這就是圓明園作為遺址公園最大的意義。
但是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需要更深化愛國主義的含義。除了落后就要挨打以外,我們還應該通過這件事了解到西方文化的本質,從這個事件中看到西方文化里霸道的地方?,F(xiàn)在很多非西方國家,把西方文化當成最好的,好像其他文化都是不完美的。但是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西方文化最大的缺陷就是霸道,西方國家庭院里的樹都是經(jīng)過人工修剪的,人力是他們崇尚的,但也是西方文化里最不合理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