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試驗以黃瓜品種津春2號為材料,研究了鋁脅迫對黃瓜種子發(fā)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鋁處理顯著抑制了黃瓜種子萌發(fā)后根部的伸長,提高了根部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過氧化物酶(POD)、過氧化氫酶(CAT)和脫氫抗壞血酸還原酶(DHAP)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低濃度鋁處理下活性升高,而在高濃度下降低。
關鍵詞:黃瓜;鋁脅迫;發(fā)芽;抗氧化酶
中圖分類號:S642.24+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7-0032-04
鋁毒害是酸性土壤限制植物生長的主要問題之一。由于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導致嚴重的“三廢”污染,土壤的酸化越來越嚴重,使鋁以離子態(tài)從礦物中釋放出來。鋁的不斷溶出使土壤中可溶性鋁的含量增加,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所以鋁毒害及其矯治的研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目前對植物鋁毒害機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豆、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等植物,而有關黃瓜的鋁毒害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黃瓜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作物,特別是我國南方擁有大面積的酸性土壤,所以研究鋁脅迫下黃瓜的生理生化機制變化很有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及處理
供試材料:黃瓜品種為津春2號。先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2h,然后分播于培養(yǎng)皿中,放入28℃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待種子“露白”后,挑選長勢一致的種子放人培養(yǎng)皿中,分5個濃度處理,AlCl2濃度分別為0、0.5、1、2、4mmoL/L,每盤20粒,重復3次。
1.2 測定方法
1.2.1 生長指標的測定 每隔一天測各處理種子的發(fā)芽長度,稱量黃瓜種子鮮重。
1.2.2 抗氧化酶的測定 取0.3g根加50mmoL/L PBS緩沖液(含2%PVP.0.2mmoL/LED-TA,在測定APX時,提取液中加入5mmol/LAsA)3ml,于冰浴中研磨提取,勻漿液于12000xg下低溫離心20min。上清液用于酶活性測定。
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的測定:采用Patra等(1978)的方法。取上清液100μl,加25mmol/L磷酸緩沖液(pH7.0,含0.1mmol/L的EDTA)1700μl,10mmol/L H2O2200μl,25℃條件下反應。用島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按kinetics程序測定OD470nm的動力學變化,取其中10s的動力學變化計算酶促反應速率。
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測定:按Nickel和Cuningham(1969)的方法。取上清液100μl,加25mmol/L磷酸緩沖液(pH7.0,含0.1mmol/L的EDTA)1700μl,20mmol/L的H2O2100μl,1%的愈創(chuàng)木酚100μl,25℃條件下反應。用島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按kinetics程序測定OD470mm的動力學變化,取其中20s的動力學變化計算酶促反應速率。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測定:按Stew-aIt和Bewtey(1980)的方法。取上清液0.05ml,加3ml反應液(含15mmol/L甲硫氨酸,65mmol/L NBT,2.0.mmol/L核黃索,0.1mmol/LEDTA;用50mmol/L、pH 7.8的磷酸緩沖液配制)。在25℃、4000 lx條件下光照15min后,于黑暗下終止反應,立即在56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值,以緩沖液代替酶液作為空白。酶活性采用抑制NBT光化學反應的50%為一個酶活性單位表示。
脫氫抗壞血酸還原酶(DHAR)活性的測定:采用Nakano和Asada的方法。取上清液100μl,加25mmol/L磷酸緩沖液(pH7.0,含0.1mmol/L EDTA)1700μl,70mmol/L GSH,8mmol/L DASA100μl,25℃條件下反應。用島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按kinetics程序測定OD的動力學變化,取其中20s的動力學變化計算酶促反應速率。
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測定:采用修改的Nakano和Asada(1981)的方法。取上清液100μl,加25mmol/L磷酸緩沖液(pH7.0,含0.1mmol/L的EDTA)1700μl,20mmol/L的H2O 100μl,5mmol/L AsA 100μl,25%條件下反應。用島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按kinetics程序測定OD的動力學變化,取其中20s的動力學變化計算酶促反應速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濃度鋁處理對黃瓜種子發(fā)芽的影響
由圖1看出,隨著處理濃度的增加,種子發(fā)芽長度呈明顯的下降趨勢,相對于CK,0.5、1、2、4mmol/L鋁處理芽長分別下降12.32%、25.79%、38.97%、44.42%。
從圖2中看出,隨著鋁濃度的增加,黃瓜種子發(fā)芽時鮮重逐漸下降,0.5、1、2、4 mmol/L處理分別比CK減少了12.63%、18.15%、23.38%、36.46%。
2.2 不同濃度鋁處理對黃瓜種子發(fā)芽時CAT活性的影響
CAT可以及時清除細胞內(nèi)的H2O2,降低其對細胞的傷害。由圖3看出,在0.5、1.0mmol/L鋁處理下,根部CAT活性受到抑制,和對照相比分別下降43.61%、1.32%,2、4mmol/L鋁處理對根的CAT活性有促進作用,和對照相比,活性分別增加52.87%、55.81%。
2.3 不同濃度鋁處理對黃瓜種子發(fā)芽時POD活性的影響
POD可以清除細胞質中過量的H2O2,降低其對細胞膜的傷害作用,在植物抗逆脅迫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由圖4看出,POD活性隨鋁處理濃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加,但增幅較小,在4mmol/L時達到最大值。
2.4 不同濃度鋁處理對黃瓜種子發(fā)芽時SOD活性的影響
SOD也是植物細胞內(nèi)重要的保護酶,它可以催化細胞內(nèi)有毒害作用的O2反應生成O2:和H2O2,在細胞內(nèi)氧自由基清除的一系列反應中起關鍵作用。由圖5可以看出,0.5~2mmol/L鋁處理根部SOD活性增加,和對照相比,SOD活性分別增加40.02%、56.44%63.41%,而4mmol/L處理時SOD活性與對照相比下降8.6%。
2.5 不同濃度鋁處理對黃瓜種子發(fā)芽時DHAR活性的影響
從圖6看出,DHAR的活性隨著鋁處理濃度的增加而逐漸升高,0.5、1、2、4mmol/L鋁處理分別比對照高78.47%、177.70%、221.34%、241.13%。
2.6 不同濃度鋁處理對黃瓜種子發(fā)芽時APX活性的影響
從圖7中可以看出,0.5 mmol/L處理APX活性比對照降低16.10%,其余3個濃度處理分別比對照活性高2.83%、42.06%、71.19%。
3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處理初期(24h內(nèi)),不同濃度鋁處理的黃瓜種子發(fā)芽率均不受影響,0.5mmoL/L處理的芽長還高于對照,但隨時間的延長則低于對照,這表明低濃度短時間的鋁處理促進黃瓜種子的發(fā)芽。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水稻(Oryza saliva L)、大豆(Giycine,ma(L)Merrill)等作物在低濃度鋁處理早期也有類似的反應,可能是短時間的鋁處理能夠促進植物對環(huán)境中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增強植物光和作用能力,并能有效緩解其它環(huán)境脅迫對植物體的傷害作用。
在本試驗中,黃瓜種子發(fā)芽時鮮重和芽長都隨著鋁濃度的增加和處理時間的延長而不斷降低,這可能是因為植物體內(nèi)過量的鋁和細胞內(nèi)一些生物大分子結合,影響了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謝過程,從而使細胞內(nèi)氧自由基的增加超過了細胞本身的分解能力,進而對細胞膜結構的穩(wěn)定性造成不良影響。
研究表明,鋁脅迫下植物體會啟動細胞內(nèi)部的保護系統(tǒng)及時清除過量的自由基,降低其對細胞膜結構的破壞作用,這其中包括酶保護系統(tǒng)和非酶保護系統(tǒng)。酶保護系統(tǒng)主要有SOD、CAT和POD等。本試驗中,隨著鋁處理濃度的增加,POD和CAT活性有不斷增大的趨勢。CAT主要存在于細胞內(nèi)的過氧化物酶體和乙醛酸循環(huán)體中,POD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他們都能清除過量的H2O2,降低其對細胞膜的傷害,因此在鋁脅迫下,黃瓜細胞內(nèi)的POD和CAT活性的升高對于提高黃瓜的耐鋁性有著重要的意義。SOD也是植物體內(nèi)重要的保護酶,本試驗中黃瓜體內(nèi)SOD活性隨著鋁濃度增大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在4mmol/L處理時活性則降低,說明鋁毒害已經(jīng)相當嚴重,抑制了SOD的活性。DHAR和APX的活性則是隨著鋁濃度的增加呈上升的趨勢,增幅相當明顯,說明這兩種酶對緩解鋁脅迫具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