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調查了新疆庫爾勒市香梨優(yōu)斑螟的發(fā)生規(guī)律、危害特點,并提出了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香梨優(yōu)斑螟;發(fā)生規(guī)律;危害特點;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612 文獻標識號:B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7-0084-02
香梨優(yōu)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屬于鱗翅目螟蛾科優(yōu)斑螟屬的雜食性害蟲,主要為害香梨、蘋果、無花果、棗、杏、桃、箭桿楊和新疆楊樹等。在新疆梨園、蘋果園中與蘋果蠹蛾、腐爛病等混合發(fā)生,使果實產量、品質下降,已成為香梨和蘋果的重要害蟲之一。2004年以來,作者對香梨優(yōu)斑螟的發(fā)生規(guī)律、危害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以期為生產實踐提供參考。
1 發(fā)生規(guī)律
香梨優(yōu)斑螟在新疆庫爾勒地區(qū)一年發(fā)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干上的翹皮、裂縫、樹洞中結灰白色紡錘形薄繭越冬,也有的在為害蛀食處或蘋果、梨的果實內越冬。來年3月下旬越冬幼蟲開始化蛹,4月上、中旬進入化蛹盛期,亦為羽化初期。羽化盛期在4月下旬。第1、2代成蟲羽化高峰分別在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卵散產或數(shù)粒堆積一處,多產于樹干或主枝的裂縫、翹皮和傷口處。10月份,第3代幼蟲老熟,逐漸進入越冬場所越冬。
2009年系統(tǒng)觀察發(fā)現(xiàn)越冬代、第1代老熟幼蟲化蛹推后約1旬。3月下旬化蛹始期未見其蛹,6月上旬1代成蟲羽化始期尚有大量未化蛹的老熟幼蟲。
2 為害特點
2.1 幼蟲為害特點
第1代幼蟲主要為害寄主的主干、主枝,有時數(shù)頭群聚蛀食。幼蟲從裂縫、傷口、嫁接口、鋸口、翹皮、樹權、樹洞等部位鉆入樹體,最喜歡從主干或主枝的新生大裂縫內蛀入。幼蟲在樹干上的垂直分布依樹齡、樹勢不同而異,防治時應該有所側重。嫁接香梨后2~3年的新定植園即開始受害,6~10年的果園受害略重,15年以上樹齡嚴重受害。幼蟲對梨、蘋果樹品種具有選擇性,梨樹被害率高于蘋果樹,梨樹中香梨、巴梨、杜梨、碭山梨、京白梨、酥梨、康德梨、慈梨和20世紀等品種均有受害,其中香梨被害株率最高達99.08%。
第2、3代幼蟲除為害樹干、主枝外,還為害梨和蘋果果實。一般1果1幼蟲,也有1果2~5頭同齡或不同齡幼蟲,還有1果內既有香梨優(yōu)斑螟幼蟲也有蘋果蠢蛾幼蟲的。
2.2 與腐爛病共同為害
腐爛病病斑是香梨優(yōu)斑螟蛀入的途徑之一,該蟲為害的傷口又可導致腐爛病菌的入侵,在為害過程中有香梨優(yōu)斑螟幼蟲鉆蛀先導型和腐爛病入侵先導型。據2004~2009年累計調查香梨樹干蟲斑的資料顯示,管理粗放的果園中95%以上的腐爛病病斑中有優(yōu)斑螟的幼蟲或蛹,60%~90%的蟲斑伴有腐爛病發(fā)生。蟲、病相互利用、加重危害,致使樹體衰弱,重者死亡。據2009年3月下旬調查資料顯示,香梨優(yōu)斑螟為害嚴重的果園,腐爛病病斑處均有幼蟲,蟲口數(shù)量1~4頭/株。
2.3 與凍害共同為害
2002~2003年、2008~2009年庫爾勒香梨發(fā)生較嚴重的凍害,2003年9月及2009年8月我們在庫爾勒調查均發(fā)現(xiàn),腐爛病為害重的香梨園凍害重,香梨優(yōu)斑螟為害嚴重的樹體凍害嚴重,受凍害重的樹體腐爛病和優(yōu)斑螟發(fā)生重,三者之間相互促進。
3 綜合防治措施
應在加強檢疫的基礎上,采取以誘殺和人工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3.1 加強檢疫
把該蟲列為檢疫對象,嚴格劃分疫區(qū)、保護區(qū),加強果品、果筐及果箱的檢查,阻止該蟲的傳播蔓延。
3.2 人工防治
果樹休眠期可結合其它蟲害的防治刮老翹樹皮、填補樹洞、樹縫,以清除越冬幼蟲。3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蟲羽化前,在樹液開始流動時,徹底刮除樹體上的腐爛病病斑及往年凍死的皮層,徹底消滅藏匿在其中的越冬老熟幼蟲。一年四季都可在有新舊蟲糞處刮皮滅蟲,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為促進刮治部位形成愈傷組織,減少腐爛病的侵染,刮后應及時涂抹843康復劑、腐必治、拂蘭克等藥劑原液。
3.3 誘殺
成蟲對糖醋液和梨醋有強烈的趨性。在發(fā)蛾初期可用糖醋液進行蟲情測報,在4月下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3個發(fā)蛾高峰期增加糖醋液誘捕器(可用碗或瓶制作),可誘殺大量成蟲。每666.7m2懸掛4~8個,及時清除蟲尸并添加新糖醋液。誘殺效果較好的配比是紅糖:醋:酒:水為6:20:3:80。據多年的實踐顯示“梨醋”對成蟲也有較強的誘殺作用,可替代糖醋液。并建議發(fā)生危害普遍的地區(qū)聯(lián)防聯(lián)治。
3.4 保護和利用天敵
香梨優(yōu)斑螟的捕食性天敵主要為小枕異絨螨、草蛉,其次有蒙古花蟹蝽、新疆逍遙蛛、塔里木管網蛛等。小枕異絨螨成、若螨捕食優(yōu)斑螟各蟲態(tài),越冬后的成螨對第1代卵抑制效應顯著,梨園發(fā)生密度高;草蛉主要捕食幼蟲,星步甲主要捕食蛹。寄生性天敵有姬蜂、金小蜂、皺繭蜂和寄蠅等,其中姬蜂占寄生性天敵總量80%以上。香梨優(yōu)斑螟各世代寄生率以越冬代最高,達到20%左右,其它世代寄生率僅為1.35%~2.28%。
化學防治時要合理用藥,保護天敵,并充分利用天敵,必要時可以適期釋放天敵及時防治香梨優(yōu)斑螟。
3.5 化學防治
在發(fā)蛾高峰期和幼蟲在蛀孔內取食為害期間可以采用化學藥劑防治。
3.5.1 噴霧防治 在蟲口基數(shù)大的果園內,發(fā)蛾高峰期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對樹體噴霧防治成蟲。果園內允許使用且效果較好的藥劑主要有2%阿維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1%苦參堿可溶性液劑12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溴氰菊酯乳油、樂斯本乳油等,中等毒性,對鱗翅目害蟲防治效果好,但均屬于無公害果品生產中限制使用的農藥品種,每種每年最多使用1次,施藥距果實采收間隔期應在30天以上。
3.5.2 藥劑涂抹蛀孔 防治幼蟲可選用48%毒死蜱乳油500倍液涂抹枝干上的蛀孔,涂抹后再用塑料薄膜包扎,效果更好。毒死蜱有熏蒸作用,對蛀孔內的幼蟲防效達100%。但由于部分幼蟲蛀食為害后的蟲糞留在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在樹皮外觀察不到為害狀,容易漏防,涂藥時應細致周到檢查,防治徹底,避免多次連續(xù)用藥。
參考文獻:
[1]宋美杰,周娜麗,邢虎田,等.香梨優(yōu)斑螟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研究[J].新疆農業(yè)科學,1998,1:22-24.
[2]楊集昆.庫爾勒香梨優(yōu)斑螟新種記述[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1994,6:560-562.
[3]陸承志,鄧永貴.新疆果樹害蟲香梨優(yōu)斑螟發(fā)生危害及防治的研究[J].塔里木農墾大學學報。2003,15(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