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其貌不揚的山區(qū)農(nóng)民,緣何在人們心中贏得了“村民代表”、“好人”這些贊譽?一個老實巴交的山區(qū)農(nóng)民,靠什么贏得了人們深深的愛戴?一個平凡的山旮旯農(nóng)民,又是用什么神奇的力量吸引來世人關(guān)注的目光?好人喻老栓,好在哪里?帶著一連串縈繞腦海的疑問,筆者一行走近了喻老栓的生活。隨著采訪的不斷深入,喻老栓平凡而又真實的感人事跡猶如一朵朵初春的鮮花綻放在我們眼前……
支撐家庭 嘔心瀝血
喻老栓,男,78歲,內(nèi)鄉(xiāng)縣王店鎮(zhèn)馬堂村喻家崗村民,自幼家境貧寒,沒有上過學。新中國成立前,父親早亡,小小年紀的他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照顧母親和弟弟、妹妹。
只有十幾歲的他先后在馬山鎮(zhèn)唐河村和馬坪村放過牛。1947年3月,他和弟弟冒著生命危險幫助了八路軍隊伍。后來,八路軍大隊長找到了喻老栓家,勸說他母親讓他跟他們?nèi)ギ敱S髂皋植贿^大隊長,喻老栓跟著八路軍培訓了一個多月,最后在母親的堅決反對下,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他依依不舍地跟母親回了家。
1955年,部隊擴兵,喻老栓又有了當兵的念頭,但弟弟喻栓成也有這個想法。弟弟對他說:“哥,你讓我去參軍吧,你在家里照顧媽和妹妹吧!”看著祈求他的弟弟,他心軟了,當即同意由弟弟去參軍,自己留在家中。
弟弟轉(zhuǎn)業(yè)回來后,喻老栓又張羅著為弟弟說媒。鄰居們勸他:“你在家養(yǎng)老、養(yǎng)小,年齡也老大不小了,應(yīng)該自己先成個家……”他何嘗不想娶妻生子,可是,老母親常年有病,一家老小糊口都緊巴巴的,哪有能力去找媒人說親?他想,弟弟上過學,參過軍,個人條件比自己強。寧可誤了自己,也不能誤了弟弟。于是,他到處求媒人為弟弟說親。
幾經(jīng)辛苦,他拿出所有積蓄,又借了300多元錢,終于使弟弟娶了媳婦,成了家。弟弟成了家,了卻了他心中的一件大事。他依然照顧著母親和妹妹。一晃幾年過去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無情地降臨在他家:正值壯年的弟弟突然得了重病。他拉著弟弟四處求醫(yī),欠了一大堆的外債,可終究也沒能留住弟弟的生命,年紀輕輕就撒手西去,撇下了兩個年幼的兒子。
弟弟走了,喻老栓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為了安撫弟媳,他承包了家里所有的農(nóng)活,可弟媳還是走了,帶著兩個兒子改嫁到了馬山口鎮(zhèn)。臨走時,弟媳哭著說:“大哥,這兩個孩子永遠是喻家的,我?guī)ё咚麄兪菫榱藴p輕你的負擔?。∧銥榱诉@個家,太苦太累啦!以后,你也成個家吧……”兩個侄兒拉著他的手哭成了淚人,一聲聲“大伯、大伯”的喊叫聲撕碎了他的心。從那時起喻老栓便下定決心,為了有一天能接回侄兒,養(yǎng)活侄兒,他此生不再成家!
他說到做到。歲月更替,在一年年的勞作中,他送走了年邁的母親,打發(fā)妹妹出了嫁。為了早日接回兩個侄兒,他拼死拼活地干,一分一分地攢錢,把兩所舊宅都換成了漂亮的平房。1980年,喻老栓終于把兩個侄兒接了回來。兩年后,又分別為兩個侄兒娶了媳婦,成了家。為了搞活經(jīng)濟,他在村里給侄兒們辦起了小型的面粉廠,后來,又辦起了養(yǎng)雞場……他待兩個侄兒如同親生,兩個侄兒更是尊重他,孝順他,一家人和和美美、幸幸福福,在鄉(xiāng)鄰中被傳為佳話。
如今,78歲的喻老栓仍然辛勤地勞作著,不等不靠。
救助他人 不顧安危
現(xiàn)年93歲的朱天福老人回憶,喻老栓在馬坪村放牛時,那時剛剛解放,當喻老栓無意中聽到土匪要火燒王場鄉(xiāng)公所時,就趕緊報了信。土匪們到了王場鄉(xiāng)公所,看到許多人在那里,早有防備,只好悻悻而去。朱天福那時在王場鄉(xiāng)公所當會計,他說多虧了喻老栓,才保住了王場鄉(xiāng)公所,保住了集體的財產(chǎn)。
1947年3月26日晚,八路軍隊伍抵達王場。當時正在睡覺的喻老栓,聽到了土匪們密謀如何半夜燒殺八路軍的事情。土匪頭子發(fā)現(xiàn)了床上的喻老栓,由于害怕走漏了風聲,他命令其他土匪殺掉喻老栓。其中一個土匪說:“這個小孩是我們家的親戚,只會放牛,老實得很,況且他睡著了也聽不見,還是饒了他吧。”躲過殺頭之災(zāi)的喻老栓,待土匪們都睡下后,回家叫上弟弟連夜跑到王場報信,使八路軍安全轉(zhuǎn)移、脫險。
第二天,八路軍大隊長見到了他,把他緊緊地摟在懷里,一個勁地說謝謝。喻老栓對八路軍大隊長說:“土匪們在堂屋寨那一帶很猖狂,燒殺掠搶,無惡不作,老百姓又恨又怕?!卑寺奋姶箨犻L聽完后便帶著部隊向堂屋寨進發(fā),不久便抓住了那里的土匪頭,消滅了所有的土匪,使老百姓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馬山鎮(zhèn)王場村一組的楊金貴、楊銀貴兄弟倆也感激地說:“我父親楊書全1948年任馬山鎮(zhèn)王場村農(nóng)會主席,喻老栓聽到土匪們密謀如何謀殺我父親時,趕緊將此事告訴了我父親,讓我父親躲起來。土匪們的計劃最終落空,使父親躲過了殺身之禍。我們忘不了喻老伯的救父之恩?!?/p>
勤做善事 從不間斷
為了生活,為了養(yǎng)家,什么重活、臟活、累活,喻老栓都干過。無論是給自己干,還是給別人干,他都能做到嚴于律己,光明磊落。
1974年,喻老栓在王店公社社辦磚廠干活。領(lǐng)導看他腦瓜靈活,為人忠誠老實,就讓他當廠里的采購員,人稱喻采購。為了給廠里節(jié)約資金,出門時,他總是自帶窩窩頭兒,住最便宜的旅店,或者干脆蹲在候車室里過夜。那年冬天的一個夜晚,他完成了領(lǐng)導交給他的采購任務(wù),準備第二天回家。在候車室里他被凍得渾身哆嗦,使勁地搓著雙手取暖。這時,他看到一個60多歲的大娘正在向人們乞討,說是走親戚,錢被偷走了,兩頓沒有吃飯了,也回不了家。他連忙走過去,把包里僅有的兩個饅頭遞給了老人,又給老人買了回家的車票。老人滿臉淚水,拉著他的手,一個勁地感謝他。雖然第二天他被餓得頭暈眼花,但一想到老人能順利回家,他就覺得很值。
在磚廠,他采購的物品及煤炭總是價廉貨實,贏得了領(lǐng)導的信任,贏得了同事們的愛戴,大家送他一個外號“喻實在”,他還多次被評為廠里的先進工作者。
在王店公社社辦磚廠工作期間,喻老栓還想方設(shè)法為村集體謀利益。
75歲的周隨春和陳有芳老人動情地說:“老喻為集體辦事從來不圖名和利。1972年以來,他為馬堂大隊辦的好事真是太多了。他自費到南召縣買回了兩個大水泵,主動到鄧縣十林機械廠買回了兩個50千瓦的變壓器,滿足了村民農(nóng)田灌溉和水利工程的需要。村民們都感激地說:‘老喻是個熱心為群眾辦事的實在人、大好人!’”
上了年紀后,喻老栓從王店公社社辦磚廠回到了家??伤匀粸槿罕娮錾剖?、做實事,成了有名的大忙人。因為他為人正直、熱心,鄉(xiāng)鄰們一遇到難事就去找他。1984年,他多次到縣水利局反映情況,請求水利局給予幫助,給群眾打幾個深水井,以緩解干旱時農(nóng)田灌溉難,最終,水利局領(lǐng)導被他的精神所打動,幫助他完成了心愿,使這一問題得以解決。群眾對此無不拍手稱贊。
喻老栓家住默河西岸,對面是原馬山初中。來往的學生、村民,一年四季都得蹚水過河??吹竭@些,他就默默行動起來,自籌木料、鐵絲、鋼筋柱,在默河上搭了個小橋,既方便了行人,也方便了孩子們。
他還當起了義務(wù)護林員、義務(wù)栽種樹苗??吹綕M山披綠,他說再辛苦也值得。
他的兩個侄兒告訴我們,喻老栓幾年都舍不得買件新衣裳,每次進城都是拿著饅頭,舍不得進餐館,從不亂花一分錢,可義務(wù)修路、捐款、幫貧……他總是走在最前面。
采訪結(jié)束時,喻老栓老人一個勁地說:“是黨讓我們窮苦人翻身做了主人,給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看病報銷醫(yī)療費,種地免收提留款,學生上學免學費,黨的政策好啊!我只不過做了一點該做的事,不值一提的……”
愛心無限,貴在恒,難在恒,成也在恒。喻老栓,做好事、善事,數(shù)十年如一日,時時處處急鄉(xiāng)鄰們之所急、想鄉(xiāng)鄰們之所想。喻老栓,一個普普通通的山區(qū)農(nóng)民,卻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以自己的無聲行動抒發(fā)了一個最樸實、最基層農(nóng)民的心聲,在他身上折射出一個農(nóng)民對黨的熱愛。這也許就是我們一開始就要尋找的答案,這也許就是他備受鄉(xiāng)鄰們尊敬的原因吧!
大愛無言,大音稀聲。采訪雖然結(jié)束了,可筆者的心仍被深深地震撼著,喻老栓老人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回味和思索……他是那樣的平凡,但平凡中卻孕育著如此厚重的深情、如此博大的真愛,這正是喻老栓老人做人處世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