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凡是“遲到大王”。不僅上學愛遲到,跟朋友約會參加一些公共活動也經(jīng)常遲到。他總是遲遲不出門,臨近約定的時間就發(fā)短信:“對不起,我這邊的事情還沒完,馬上就好?!薄拔以诘罔F上,馬上就到?!睍苑舱f的“馬上”,有時候是半個鐘頭,有時候是一個鐘頭,讓大家等到發(fā)飆。盡管這樣,曉凡還是認為“馬上”是一個很好用的詞,因為它有無限的不確定性,又能給等待的朋友一種心理安慰,讓他們知道自己很快就會出現(xiàn)。
曉凡覺得,自己心里總有些拿不起放不下的東西,所以一定要把所有事情都拖到最后一刻。他也知道這樣不太好,看到老師、朋友們不高興,他也很心虛,但總是改不掉。
心理分析:
經(jīng)常遲到其實是一種心理強迫。不少人上學或上班、約會都會遲到,偶爾遲到無可厚非,倘若遲到成了家常便飯,就可能是心理強迫癥。
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愛遲到的人,似乎總是遲到。遠程的約會,他要遲到;在他家附近碰面,他還是可能遲到??偸沁t到的人先是心里總認為:“不急嘛,時間還寬裕!”“不急嘛,別的人也不可能準時?!弊詈髣t是:“急也沒有用,反正已經(jīng)遲了?!?/p>
曉凡之所以有遲到強迫心理,很可能是因為對學習和參加集體活動倦怠。如果他對學習和參加集體活動興趣大、熱情高,即使路程再遠也會克服困難按時到達,而如果缺乏熱情和興趣,卻又不擅長表達不滿,就容易出現(xiàn)經(jīng)常遲到這種無意識現(xiàn)象。這種心理機制在精神分析學中稱之為“被動攻擊”,也就是用被動消極的方式來象征性地表達自己的不滿。至于找借口,則只是想借此來避免尷尬和懲罰,他還意識不到自己遲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和心理沖突,這在心理學中稱之為自己把現(xiàn)象自動“合理化”。
而曉凡之所以約會遲到,一來是習慣性心理,二來他可能也是用這種方式來衡量朋友與自己的關系到底有多“鐵”,朋友們是否愿意為自己犧牲時間。當然,此外他也有焦慮,這種焦慮讓他約會的時候都會擔心學習或其他活動有沒有順利完成,這些內心無法解決的情緒,在腦中形成一種抵抗腦波,間接地指揮他逃離即將面對的一切。
心理處方:
對于曉凡這類人來說,首先要追究自己為什么總是遲到。如果是學習壓力過于繁重,就最好給自己的學習“提提速”,以保證晚間有6~8個小時的高質量睡眠。如果是想讓朋友無條件等待遲到的自己,就要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犧牲者”的位置上,看看當自己被迫等待時會有怎樣的感受?也許會因此懂得尊重他人的時間。
此外,以下幾點小習慣,也可以使生活更加規(guī)律,從而調整自己長期以來的“遲到心理”。
1.準備一本備忘錄,將每一件重要事情都記在上面??陬^承諾很容易忘記,而記錄在本子上的承諾,能更好地兌現(xiàn)。
2.為遲到設置“路障”。提前做好出門準備,比最初的計劃提前10~15分鐘出發(fā)。
3.將每天的時間進行良好的規(guī)劃,每天的時刻表都應該核對好,看自己做到了幾條。
4.學會換位思考,提前到達約會地點等別人,體會讓別人等待時的焦慮。
5.做專注注意力的練習,深呼吸冥想,讓自己平靜和專注,減少心里的壓力和不安,才會更有信心,學習與活動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