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指出,在豪華車市場,德國品牌有兩大優(yōu)勢:價格相對較低且產品經本地化改進后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多么有意思的事情,事實上,這兩項優(yōu)勢原本應該屬于日韓車系,而在中級車市場,日韓車系在這兩個方面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三家德國豪華品牌一奧迪、寶馬和奔馳發(fā)布的報告均顯示: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使三家公司9月在華的銷最大增。目前來看,今年奧迪仍將是中國最暢銷的豪華品牌,但寶馬和奔馳也正成為主流市場參與者。
數據顯示,奔馳9月在華銷量同比增長98%,達13500輛,創(chuàng)了新紀錄。前9個月,奔馳共銷售102100輛奔馳和SMART轎車,同比增長125%。奔馳的銷量已經超出2010年的10萬輛的總目標,因而將銷量目標提高到12萬輛。
同時,寶馬公司9月在華的銷量同比增加89%,達15400輛,2010年前9個月,銷量跳增95%達121800輛。中國目前是寶馬的第三大市場,僅次于德國和美國。
盡管競爭對手銷量增長強勁,但奧迪公司的表現依然搶眼。9月奧迪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qū)銷售22100輛,同比增長45%。今年前9個月,奧迪報告銷量174900輛,增長61%。
一個讓諸多豪華品牌不甘的事實是,雖然有數十個品牌在竭力爭奪中國的汽車市場,但豪華車的市場份額卻完全由來自德國的這三大品牌主導。三大品牌合計占據了中國豪華車市場份額的76%,而且這一份額在今后幾年內還可能繼續(xù)增長。
有分析指出,在豪華車市場,德國品牌有兩大優(yōu)勢:價格相對較低且產品經本地化改進后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
多么有意思的事情,事實上,這兩項優(yōu)勢原本應該屬于日韓車系,而在中級車市場,日韓車系在這兩個方面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不過,不得不承認,德國三大豪華車品牌在本土化上確實走在了前列。眾多周知,制對中國市場,三人豪華車品牌紛紛加長了軸距。奧迪公司有兩款加長版車型在中國市場銷售,即奧迪A4LSW奧迪A6L。寶馬公司也推出了5系加長版,奔馳則推出了加長版的E級車。
此外,由于實現了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產,較之其他進口車,德國三大豪華車品牌在價格上有較大優(yōu)勢,奧迪A4L、A6L和奧迪Q5、寶馬3系和5系以及奔馳C級和E級都已經在中國制造。除奧迪Q5和奔馳E級車以外,其他5款本地生產的車型都在中國的十大暢銷車之列。
誰是破局者,這是人們對于目前中國豪華車市場的一個猜想。此前,雷克薩斯被寄予厚望,但在中國豪華車市場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今年雷克薩斯卻受車型排量大、日元匯率高等一系列制約,只能靠小排量車型提升日漸“衰弱”的銷量。今年全年,雷克薩斯預計總銷量在5萬輛左右,遠遠低于競爭對手奔馳、寶馬,距離國產化率高的奧迪更是越來越遠。
表面上看,雷克薩斯的下滑有著很多客觀原因,但有專家對《汽車觀察》表示,不同于競爭對手,奔馳、寶馬以及大眾旗下的奧迪,其中國管理體制相對獨立,而雷克薩斯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依附在豐田中國麾下。就是在豐田汽車內部,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只能做老二,其中包括各項決策都應該符合豐田全球業(yè)務的發(fā)展,這也是雷克薩斯決策緩慢的主要原因。
據悉,今后兩年,奧迪、宅馬和奔馳還計劃在中國推出更多的加長版車型,但目前還沒有其他豪華品牌宣布類似的計劃,這也意味著,雷克薩斯與這三大德國品牌之間的差距只會擴大而不會縮小。這樣來看,破局者的出現也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