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們都曾經(jīng)是一只只蛹,努力地變成這人世間最美麗的蝴蝶,我們曾設(shè)想過這人世間的燦爛景色,結(jié)果看到的卻是人世的斑駁,當風雨打濕了我們的翅膀,也許我們抱怨過,可并沒有后悔,誰能阻擋我們變成蝴蝶?
我上高中時,有兩個最好的女友,那時,我們?nèi)齻€被稱為“三劍客”。三個人成績優(yōu)良,個子高高的,青乒乓球打得最好,安芭蕾舞跳得最佳,而我,寫得一手好文章。
我們好到幾乎形影不離,最瘋的時候,三個人一起騎自行車去百里之外的白洋淀,是曠了課去的,回來后,老師家長一通臭批,可我們心里卻美滋滋的。
學校的院子里有太多合歡樹,我們?nèi)齻€常常坐在老樹下托腮想心事,或者爬上古老的城墻上看落日。不久,一件大事發(fā)生了。
我的文章發(fā)表了!發(fā)在《少年文藝》上!當我看到寫著我名字的讀者來信時,發(fā)瘋地找到她們倆,我們擁抱在一起,然后唱啊、跳啊、哭啊,興奮地在操場上走著,一直走到天亮。
之后,我開始接到大量的讀者來信。當然,這些信我是看不過來的。于是,我把其中一部分給了她們。我說,“如果信寫得好,就幫我回吧?!庇谑?,她們和我一樣,有了自己的筆友。
那個寫信的年代,那個兩毛錢發(fā)一封信的年代,白紙黑字的情懷充滿了素色的光芒,我們?nèi)齻€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為此,我們?nèi)齻€都有了自己的初戀人生。當然,無一例外,全是筆友。
只是,青一直給石家莊陸軍學院的一個軍人寫信。一年之后,我考到石家莊讀大學,青落了榜,她給那個男子寫信,“我們斷了吧?!?/p>
那個男子急得快發(fā)瘋了,不停地寫信,那些信,青再也沒有拆開過,她走了,去了廣州,從此消失在我們的視線里。那些信被轉(zhuǎn)到了我的手上,我找到了那個男子。
在石家莊的過街天橋上,他不停地哭著,說青和他說好一輩子的。即使落榜,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他不停地問我,青為什么要走?為什么啊?
他們只見過一次,他說,就這一次,青真的成了他心里的刺青。那些青寫給他的信,他編了號,小心翼翼地留著。
一年之后,他轉(zhuǎn)業(yè)回唐山,一直打聽青的下落,但青沒有給他任何機會。她嫁人了?出國了?還在讀書?我們都不得而知。
安的愛情一帆風順,她喜歡上了一個山西的大學生,她們在次年春天就見了面,然后就一直愛下去,愛到了結(jié)婚。
而這些,全因為我寫了那篇文章。
我呢,認識了一個重慶男孩,然后是四年的奔波,來來回回,石家莊和重慶之間,到最后還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十年之后,我們?nèi)司凼琢恕?/p>
初看到青,我以為不是她,當年美貌如春花的她十分憔悴,她在廣州結(jié)了婚,嫁了人。后來才發(fā)現(xiàn)那個男人在香港有太太,于是離婚。再次選擇決絕地離開,一個人帶著孩子回到了北方。
她說,“總要活下去!”在醉酒后問過她當年事,她說,“因為愛才選擇離開,他那么出色,我覺得配不上他。要知道,有時候放棄也是愛。”我告訴青當年那個男子的淚水,她側(cè)過臉,眼淚落了下來。
安仍然在太原,生孩子之后就胖了,變得嘮嘮叨叨,一張嘴就是老公孩子,打電話沒完沒了地說家常,她嫁的雖然不是王子,可是能一起牽手到老。安的丈夫我見過,非常深沉善良,安后來愛罵街,安一罵,他就嘻嘻笑著,說罵得真好聽。
當我們?nèi)齻€再聚在一起時,孩子在叫著,男人們喝著酒,我們說,“吃菜吃菜,這個剁椒魚頭不錯,新來的師傅做的,這個麻辣小龍蝦不錯,來,孩子們吃。”外面燈火輝煌,小城之夜分外絢爛,幾乎沒有人說到過去了,過去有多遠了呢?遠到似乎是前世了。
青沒了工作,一個人帶著孩子,偏偏身體不好,前幾天檢查出腎小球腎炎,要吃大量的藥,我和安湊了錢給她,她什么也沒有說,側(cè)過臉去,哭了。
當她接到一筆巨額匯款時,呆了。是十萬塊錢!
我輾轉(zhuǎn)查到那個寄錢的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居然是當年趴在過街天橋上流淚的男子。如今,他在唐山開了一個礦,是地道的有錢人。我打通電話,他哽咽著說:“青春里經(jīng)過的人、經(jīng)過的事,一輩子也難忘。何況,我曾經(jīng)愛過!”
電話這邊的我,忽然間就流淚了。
是啊,我們都曾經(jīng)是一只只蛹,努力地變成這人世間最美麗的蝴蝶,我們曾設(shè)想過這人世間的燦爛景色,結(jié)果看到的卻是人世的斑駁,當風雨打濕了我們的翅膀,也許我們抱怨過,可并沒有后悔,誰能阻擋我們變成蝴蝶?當蝴蝶穿過光陰,我們看到了鮮花、淚水、成功、坎坷、挫折……誰說往事如煙?往事并不如煙。蝴蝶都在努力地往前飛。
于是我們選擇了一個最好的春日,一起回母校。
那些年輕的孩子看著我們,也是十六七歲的年齡,她們在我們身后竊竊私語,好像在嘀咕我們是誰。
我們坐在那枝繁葉茂的合歡樹下,什么也沒有說。
遠處,是誰在唱:風兒在吹,鳥兒在叫,我們坐在花樹下,不知不覺睡著了,夢里花落知多少……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