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人家發(fā)愁不知該如何選鞋,試穿時分明合腳的鞋子,走起路來卻不舒服。尤其是年邁的老人家,原本行動就不方便,穿著不適合的鞋子更是舉步維艱。那么,如何才能選到合適的鞋子呢?
鞋子絕非越軟越好
據(jù)調(diào)查,足部承受壓力是全身重量的1.2倍,因此,老人不妨選擇鞋跟有氣墊設(shè)計的鞋子。尤其對于有關(guān)節(jié)病變問題的老人而言,鞋后跟的吸震能力更加重要。既然鞋跟的氣墊設(shè)計可以吸震,全氣墊鞋是不是更理想?專家搖搖頭:老人家的鞋子絕非越軟越好,因為老人家不太可能運動太激烈,并不需要全氣墊鞋。而且穿著太軟的鞋子,老人反倒像是行走在沙地里,更為費力。
鞋底不是越平越穩(wěn)當(dāng)
很多人以為老人平衡感差,直接接觸地面的平底鞋更為安全,所以不少老人偏好功夫鞋或平底包鞋。專家推薦,老人家最好選擇腳掌及腳后跟有1到2厘米落差的鞋子,例如腳掌鞋底厚度1厘米、后跟高2厘米的鞋子。此起不吸震的平底鞋,或者穩(wěn)定度差的厚底鞋,這樣的鞋子走起路來既踏實又平穩(wěn)。同時,足部最寬處的鞋底弧度要適當(dāng),前進(jìn)時才不費力。
腳趾可以在鞋子里跳舞
鞋子的大小也是選鞋的關(guān)鍵:腳趾部分要完全包覆卻又不能太緊,“最好腳趾頭可以在鞋子里跳舞”。糖尿病惠者因為末梢神經(jīng)不靈敏,加上傷口不易愈合、易遭感染,嚴(yán)重時還可能截肢,因此有此疾病的老人更應(yīng)注意鞋內(nèi)要平滑,避免有任何線頭及粗硬的接縫,以免磨腳。腳拇趾外翻的老人千萬不要挑選過窄的鞋頭,以免拇趾囊腫摩擦鞋子;較寬的鞋頭不僅舒適,還可避免腳趾變形。
傍晚買鞋最合腳
買鞋時段也會影響鞋子的合適度。專家建議,老人買鞋應(yīng)選擇傍晚。有些老人容易水腫,經(jīng)過一夜休息,上午時腳相對“瘦小”,所以,最好在下午或黃昏時挑鞋,才不會擠腳。不少老人經(jīng)常遇到兩個問題站立時因足部承重,會比坐著時更寬更長,因此坐著試鞋往往不精準(zhǔn);試走時間畢竟有限,試穿時雖舒適,有時不見得耐走。這些問題通過一個小竅門便能輕松解決:傍晚時站立,在紙上沿著足部周圍畫出自己的腳型,買鞋時把新鞋的鞋墊抽出來比對,看是否符合。此外,大部分人的兩腳大小不同,選鞋時要特別注意。
細(xì)節(jié)也重要
專家提醒,包鞋穿著久了,容易變得寬松;綁鞋帶的鞋子雖然更合腳,老人穿著時彎腰相對吃力。所以不妨挑選有魔鬼沾的鞋子,方便穿脫。此外,不要一雙鞋打天下,應(yīng)視上街購物、登山等不同活動選取適合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