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權威藝術品市場研究機構歐洲藝術基金會(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每年一度的全球藝術品市場監(jiān)測報告在馬斯特里赫特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TEFAF)上發(fā)布。此報告由歐洲藝術基金會主導,由著名文化經濟學家及藝術品經濟學咨詢公司創(chuàng)始人克萊爾·麥克·安德魯博士撰稿。該報告對2009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進行了全面梳理,也分析了從2007年開始至今全球經濟衰退時期藝術品貿易的趨勢。TEFAF中國代表處特授權我刊對該報告進行連續(xù)報道。本期將為讀者呈現(xiàn)2007年至2009年期間國際經濟對藝術行業(yè)就業(yè)的影響,以及藝術在經濟發(fā)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藝術經濟變故的生命線
2007年至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對主要經濟體有連鎖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全球就業(yè)崗位的減少。在美國,失業(yè)人數在2007年12月到2009年12月期間從770萬人增加到1530萬以上,歐洲的失業(yè)率在2009年11月底達到了美國的水平(10%),是1998年以來的失業(yè)率最高的一次。
但藝術市場一點兒也沒衰退的跡象,它已經比其他許多行業(yè)好多了,依舊是全球經濟重要的就業(yè)支柱和收入來源。全球目前有超過40萬家注冊商行,這些企業(yè)提供了近萬個工作崗位,其他與藝術相關的貿易形式也提供了相當多的間接就業(yè)和收入。
圖表一統(tǒng)計了2009年在藝術市場中的企業(yè):表格中的統(tǒng)計企業(yè)數包含注冊的藝術畫廊,拍賣行、古董商。當中這些數字很可能低估了一些國家和整體的總額,因為相當多的小企業(yè)并沒有記算在內。
聚焦藝術行業(yè)中的就業(yè)
在2009年,歐盟藝術市場有超過59000家藝術企業(yè),直接聘用了將近270000人。這些工人在歐洲經濟中扮演了重要的高增值文化產業(yè)的角色。根據歐盟統(tǒng)計局(Eurostat)最新的統(tǒng)計數字,歐洲的文化類職位指的是,在歐洲整個經濟中的文化職位,以及任何從事文化經濟活動的職位,估計在歐洲27國中有490萬人從事此職,占總就業(yè)額的2.4%。(歐盟統(tǒng)計局2007年的文化統(tǒng)計資料)
在美國的藝術市場中,有58500家上市企業(yè),雇用了約257000人,而中國有40300家藝術企業(yè),提供了超過142000個職位。
1、拍賣行業(yè)的就業(yè)情況
在藝術市場的拍賣領域,頂級拍賣行在全球聘請了600到2000個人。但平均起來,紐約和倫敦是頂級拍賣行聘請職位最密集的地方,這兩個城市已經占有了80%的比例。根據中級拍賣行的數據,平均雇員為20人左右,這個數字更加具有地域性和多樣性。如果從雇員數字來看,全球大部分拍賣行交易可被歸為“小型企業(yè)”之流。
某些藝術部門在全球經濟衰退時期也遭受到裁員的境況,在調查所有頂級拍賣行的報告中可以得知,2009年的雇員數量比2008年減少了。佳士得和蘇富比這兩家頂級拍賣行都公開宣布會在2009年要收緊開支,其中有一項很重要是職位的裁減、工資和其他就業(yè)職位的削減。中級的拍賣行就好一些,多數報告都顯示,比起2008年,就業(yè)職位僅下降了11%,甚至還有22%的職位增加。中國的數據亦顯示就業(yè)職位在2009年保持平穩(wěn)。
頂級拍賣行的就業(yè)職位往往是全職的,只有15%的兼職人員或暫時性職位。中級拍賣行的兼職數字要高得多,47%的文化類職位是兼職的或是暫時性的。文化類職位一般都比較靈活。例如,在歐洲,42%的文化類職位是兼職的或是臨時合同制的,占總勞動力的31%。兼職職位數量在中級拍賣行比例較高的原因比較復雜,但也很可能是因為一些人找不到全職的工作,或因為工作時間被縮短。就此延伸出來的問題是高兼職職位數量可能掩蓋了下降的就業(yè)人數,這就可以解釋為何數字可以保持平穩(wěn)以及一些公司職位增長的數據。
一般在歐洲的文化領域,性別平衡比例反映的是:在歐洲,有46%的女性參與了就業(yè)。這幾乎跟美國這樣的大國的數據相同,在美國,2008年的女性就業(yè)比例為46.5%。但在藝術領域的職位似乎更傾向聘請女性,在頂級拍賣行中,女性職位占有率為57%。在中級拍賣行中,男女比例的數量旗鼓相當。
從事文化職業(yè)的職員比起其他職業(yè)的受教育程度要更高一些。在歐洲,48%從事文化職位的職員具有大學教育的背景,屬于第三層次,而一般勞動力占26%(美國數據為35%)。在頂級拍賣行中,平均88%的雇員具有大學學歷。然而這個數據在中級拍賣行中就有差異了,33%的雇員是具有大學學位的。
2、藝術品經銷領域的就業(yè)情況
許多藝術品經銷商的職位十分不起眼,但也有例外。根據對這部分經銷商就業(yè)情況的調查,大部分老板都會請3到4個人,還包括了老板本身在內。這個行業(yè)請的雇員從1個到50個都有。只有20%的人是個體經銷商,到了2009年,個體經銷商所占的比例下降到18%。77%就職于藝術機構的經銷商在經濟蕭條當中仍然保持平穩(wěn),只有17%任職藝術機構的員工在2009年有所減少。
在就業(yè)率方面,藝術品經銷商一職跟其他的沒什么兩樣。69%的藝術品經銷商都是全職工作,有27%是兼職,還有4%是非固定職位。跟文化行業(yè)其他職位一樣,藝術經銷商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都比較高,接近60%的人是本科學歷。但跟其他職位有所區(qū)別的是,藝術經銷商的男性比例(57%)要比女性(43%)高。
歐洲藝術產業(yè)鏈的價值
藝術品市場除了直接聘用了大概二百萬人外,亦透過不同的副業(yè)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的收入及就業(yè)機會,由此來支持經銷商及拍賣行的運作。在2009年,估計在全球藝術品交易中花了大概72億歐元在支援各種服務。圖表三顯示了全球藝術類消費的分布,藝術博覽會以15億歐元成為2009年花費最高的項目,而這些花費都是由經銷商投入的。排行第二的是花費14億歐元的廣告及市場營運,此為拍賣行最高的消費項目,當中包括印刷、攝影及目錄制作。至于經銷商方面,第二大的支出是保存及修補的費用。雖然藝術博覽會為經銷商帶來很重的經濟負擔,但62%的受訪者贊成及強烈贊成繼續(xù)舉辦藝術博覽會,而11%表示中立,25%表示不同意。
圖表四顯示2008年歐盟藝術品市場花費在衍生服務上的總額是47億歐元。2009年,由于某些部分的藝術品市場削減成本,衍生服務支出下降至36億歐元,但也比2006年的25億歐元增長了45%。圖表四亦顯示了由藝術品市場衍生的副業(yè)所聘請的人口數目。根據估計,2008年,直接為歐盟藝術交易工作的不超過139000人,2009年更下跌至107530,但這數目仍然是2006年的1.5倍。
除了一些與藝術交易有直接關系的服務行業(yè)可以提供就業(yè)機會,藝術交易也因為各城市及藝術中心的文化和歷史的吸引力,亦間接制造了很多收入和就業(yè)機會。文化旅游是全球旅游業(yè)最大及發(fā)展最迅速市場。藝術、文化及創(chuàng)意工業(yè)逐漸成為推廣旅游業(yè)的景點,來提高競爭力及吸引力。許多國家及地區(qū)均主動發(fā)展其有形及無形的文化資產,以發(fā)揮其旅游業(yè)的相對優(yōu)勢,及在全球一體化的同時,可以為國家創(chuàng)造獨特的一面。聯(lián)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The UN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估計文化旅游占整個旅游產業(yè)的40%。根據資料提供,國際旅客的文化旅行人數于過去十年增加了80%,達到接近3.6億。
旅游業(yè)整體上為歐盟產生超過4%的GDP,其中包括200萬家企業(yè),聘請了總勞動人口的4%(大約8百萬職位)。如果將有關行業(yè)列入計算,估計由旅游業(yè)產生的GDP會更高:旅游業(yè)間接地為歐盟大約11%的GDP提供了大約12%總勞動人口(大概2400萬職位)。(根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2010),參看http://ec.europa.eu/enterprise/sectors/tourism。雖然未能知道實際有多少是來自文化旅游,但根據UNTWO指出估計有320萬人直接聘任文化旅游,亦間接制造了960萬個職位。
所以,以下幾個要點可說明歐盟2009年藝術品市場的狀況,
1藝術品拍賣行及經銷商直接聘用了270000人。
2藝術品市場提供了107500職位輔助藝術品交易程序。
3文化旅游提供了超過三百萬個職位:有關行業(yè)的職位亦有960萬個。
4不考慮是否文化旅游,只考慮那些有關藝術品交易直接及間接的聘用狀況,2009年占377500個。
以相似的方式來計算全球的數字,有204萬人是直接或間接為藝術品交易工作(包括180萬直聘職位及268000輔助職位)。
全球一盤棋格局雛形已現(xiàn)
從過去經濟不景氣的經驗來看,每次經濟收縮都為各行業(yè)、地區(qū)及人帶來不平均的影響。在同一個國家里,文化服務業(yè)比其他行業(yè)更能承受沖擊,有些甚至會持續(xù)發(fā)展。在同一個行業(yè)中,大學畢業(yè)生比非畢業(yè)生影響更小。現(xiàn)時的經濟衰退比起上世紀90年代,文化服務業(yè)的優(yōu)勢將更順利地顯露,成為持續(xù)恢復經濟的基礎。
明顯可見,藝術交易由細小而知識密集的行業(yè)所組成,聘用者性別比例相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他們不單是重要的收入產生者,更間接地帶動了一連串藝術衍生行業(yè)。
拍賣行、經銷商、博物館、展覽會、博覽會及其他有關藝術的活動都讓世界許多主要城市成為文化旅游的目的地。這類型游客不單占旅游業(yè)的重要部分,更是消費力最強的一群,令他們的拜訪更添價值。
文化旅游為全球經濟加入了高位值,經濟學家及決策者必須重視發(fā)展這個行業(yè),尋求重新振作經濟及重建繁榮的方法。而某些國家,例如中國,并非處于衰退時期,政府視這些國家為經濟上的重要部分,因為他們協(xié)助重組及以其他政策鼓勵和穩(wěn)定增長。
從以往的經濟衰退期看出,藝術品交易往往會在經濟的拐點出現(xiàn)異常集中。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經濟衰退期,全球大部分焦點落在印象派系列。當經濟復蘇,市場逐漸趨向過去十年持續(xù)增長的當代藝術。大部分當代藝術品市場買家是富裕及擁有數項生意經營,但總是與財務和銀行有關。這群人中,部分買家進入當代藝術品市場是為了投機??墒?,大部分收藏家亦受到債務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毫無疑問地減少了他們對藝術品市場及奢侈品的消費。有些投資者甚至會于低價時賣掉其收藏品折現(xiàn),令當代藝術品市場價格下滑。
由于市場在此階段冒出,當代藝術品很明顯受到的影響最大,而其他系列如古典大師系列及裝飾類卻維持著穩(wěn)定的增長。
市場全球化買家的不斷增加,不但保障市場免受下降趨勢的風險,同時,由于財富擴張至新出現(xiàn)的經濟,他們的收藏習慣開始成為市場主導,故此市場可以猜測哪部分將會有最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