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了魯原單4號(hào)早熟玉米夏播的葉片數(shù)、積溫、生育期和適宜追肥期。結(jié)果表明,葉片總數(shù)是相對(duì)穩(wěn)定的,一般為17—18片,葉片伸展期平均所需天數(shù)8d,積溫220℃左右,全生育期83—85d,需積溫2100℃以上。最佳追肥期為葉指35.3,適宜追肥期為葉指17.6—52.9,土壤肥力高或施用基肥的取適宜范圍的上限,土壤肥力低或長(zhǎng)勢(shì)弱的取其下限。
關(guān)鍵詞:早熟玉米;夏播;葉片數(shù);積溫;生育期;追肥期
中圖分類號(hào):S513.01 文獻(xiàn)標(biāo)識(shí)號(hào):A 文章編號(hào):1001—4942(2010)09—0047—03
玉米在糧食作物中的地位僅次于稻、麥而居第3位。其適應(yīng)性強(qiáng),不論山區(qū)、平原或丘陵地區(qū)均能種植,分布范圍廣,山東主要是夏玉米栽培。本試驗(yàn)以魯原單4號(hào)為試材,研究了夏直播早熟玉米品種的葉片數(shù)、積溫,并依此為據(jù),確定合理的追肥期和播期,旨在為提高夏玉米的產(chǎn)量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yàn)設(shè)在鄒平縣長(zhǎng)山鎮(zhèn)永池村。試驗(yàn)地土層深厚,地勢(shì)平坦,壤土,地力上等,肥力均勻,排灌條件良好。玉米品種為早熟品種魯原單4號(hào)。
設(shè)6月15、20、25、30日和7月5、10日6個(gè)播期。小區(qū)長(zhǎng)10m,寬2m。玉米3行區(qū),小行距55cm,大行距75cm,未設(shè)重復(fù)。各播期均于5展葉、10展葉開溝條施尿素187.5kg/hm2,覆土后澆水。觀察出苗期、出苗后各處理定健株,每天下午觀察展開葉和可見葉片數(shù),并計(jì)算葉齡指數(shù)。
設(shè)展開葉1、3、6、9、12、15、17片追肥,共7個(gè)處理。小區(qū)長(zhǎng)15m,寬2.67m,播4行玉米,等行距,行距0.67m,未設(shè)重復(fù)。每處理均開溝條施尿素450kg/hm2,覆土后澆水。6月24日播種,6月28日出苗。8月8日、9月10日各處理均澆水。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期玉米葉片總數(shù)
試驗(yàn)結(jié)果表明,6月15日至7月10日播種的魯原單4號(hào)葉片總數(shù)為17—18片,且相對(duì)穩(wěn)定。生育85d左右。玉米葉片伸展期平均所需天數(shù)8d左右,積溫220℃左右,第1葉片最少,棒3葉最多。全生育期需積溫2100℃以上。
2.2 根據(jù)展開葉片數(shù)確定玉米適宜追肥期
麥后直播魯原單4號(hào)玉米,不施基肥全生育期追肥一次,試驗(yàn)結(jié)果表明:展開葉6片、葉齡指數(shù)35.3追肥澆水處理產(chǎn)量最高,單產(chǎn)達(dá)528.3kg(666.7m2產(chǎn)量,下同);其次為展開葉9片、葉齡指數(shù)52.9追肥澆水處理,單產(chǎn)523.3kg,比6展葉、葉指35.3的只減產(chǎn)1.0%;第3位是展開葉3片、葉齡指數(shù)17.6追肥澆水處理,單產(chǎn)506.7kg,比6展葉、葉指35.3的減產(chǎn)4.1%;第4—7位依次為展開葉12片(488.3kg)、1片(483.3kg)、15片(480.0kg)、17片(460.0kg),追肥澆水處理,比6展葉減產(chǎn)7.6%—12.9%。因此,麥后直播早熟玉米不施基肥的條件下應(yīng)重施攻穗肥,適宜追肥期為展開葉3—9片、葉齡指數(shù)17.6—52.9,最佳追肥期為展開葉6片、葉齡指數(shù)35.3。
2.3 根據(jù)積溫確定適宜播期
據(jù)多年統(tǒng)計(jì)資料表明,魯原單4號(hào)早熟玉米正常成熟需要≥16℃積溫2100℃左右(表1)。但灌漿期小于20℃大于16℃的積溫只有在150%及其以下才能正常成熟,否則灌漿期低溫期長(zhǎng),即使積溫≥2100℃,不延期收獲(日平均氣溫≥16℃),也難以成熟。灌漿期小于20℃大于16℃的積溫150℃(總積溫≥2100℃)為玉米正常成熟的上限指標(biāo)。
由表1得知,鄒平縣(黃河南)灌漿期<20℃≥16℃的積溫,2001—2009年,7月10日播種分別出現(xiàn)2、7、9、8、8、3、5、7、16d,積溫分別為33.7、129.6、163.4、143.2、148.6、54.2、90.3、128.6、296.1℃;7月5日播種分別出現(xiàn)0、5、5、4、5、3、1、3、10d,積溫分別為0、92.5、96.2、73.5、89.8、54.2、19.9、53.7、182.8℃。其中<20℃≥16℃的積溫≤150℃,7月10日播種有7年、7月5日播種9年均<150℃。<16℃的積溫與天數(shù),7月10日播種有2001、2003、2004、2007、2008、2009年,分別為3 d、41.8℃,5d、75.7℃,2d、27.7℃,3d、44.6℃,5d、73.4℃,1d、15,6℃;7月5日播種,2008、2009年分別出現(xiàn)2d、29.1℃,1d、15.6℃。
濱城區(qū)(黃河北岸)2001—2009年,<20℃≥16℃的積溫,7月10日播種分別出現(xiàn)8、9、8、9、6、3、6、6、8d,積溫分別為152.7、170.1、147.5、167.6、115.3、55.5、106.3、105.3、150.1℃;7月5日播種分別出現(xiàn)2、5、6、8、5、3、0、0、7d,積溫分別為38.8、95.7、113.7、148.7、95.4、55.5、0、0、130.2℃。其中<20℃≥16℃的積溫≤150℃,7月10日播種有6年,7月5日播種9年均<150℃;<16℃的積溫與天數(shù),僅7月10日播種的有,是2003、2004、2008年,分別為5d、71.3℃,4d、54.5℃,4d、57.6℃。
無棣縣(黃河北)<20℃≥16℃的積溫,2001—2009年,7月10日播種分別出現(xiàn)14、13、11、12、10、5、7、4、13d,積溫分別為254.2、234.4、199.8、218.8、184.1、94.0、127.1、73.2、233.6℃;7月5日播種分別出現(xiàn)10、6、8、6、6、4、3、1、8d,積溫分別為182.2、112.7、149.7、109.1、112.4、74.1、53.5、18.9、144.8℃;6月30日播種分別出現(xiàn)2、5、5、5、2、4、1、0、8d,積溫分別為35.0、93.6、97.1、90.4、37.1、74.1、18.6、0、144.8℃。其中<20℃≥16℃的積溫≤150℃,7月10日播種有3年,7月5日播種有8年,6月30日播種9年均<150℃。<16℃的積溫與天數(shù),7月10日播種9年分別出現(xiàn)5d、67.0℃,0 d、0℃,5d、73.0℃,3d、41.3℃,0d、0℃,1d、15.4℃,4d、60.0℃,10d、147.6'12,1d、15.3℃;7月5日播種有2004、2006、2008、2009年,分別為1d、13.0℃,1d、15.4℃,6d、89.7℃,1d、15.3℃。
由此可知,鄒平縣、濱城區(qū),7月10日播種早熟玉米9年中分別有7年、6年能夠成熟,7月5日播種9年均能成熟;無棣縣7月10日播種早熟玉米9年中只有3年能夠成熟,7月5日播種9年有8年能成熟,6月30日播種9年均能成熟。早熟玉米在濱州市夏播的下限時(shí)間,鄒平縣和濱城區(qū)在7月5日前后,無棣縣6月30日前后。
3 小結(jié)
魯原單4號(hào)玉米葉片總數(shù)是相對(duì)穩(wěn)定的,夏播一般為17—18片,玉米葉片伸展期平均所需天數(shù)8d左右,積溫220℃左右,第1葉最少,棒3葉最多。
濱州市的夏玉米,應(yīng)采取麥?zhǔn)蘸蟛シN。但<20℃≥16℃的積溫150℃是玉米成熟的上限。6月30日(黃河南)至7月5日(黃河北)前播種,應(yīng)選用早熟品種。不同播種時(shí)間,選用不同熟期品種,既能正常成熟獲得高產(chǎn),又能適時(shí)種麥。
麥后直播玉米,氣溫高,生長(zhǎng)快,從播種分別到3、6、9、12片葉展開時(shí),只有11—12、21—23、32—35、38—41d。因此,應(yīng)重施攻穗肥,適宜追肥時(shí)間為葉齡指數(shù)17.6—52.9,最佳追肥時(shí)間為葉齡指數(shù)達(dá)35.3。土壤肥力高或施用基肥的,取適宜葉齡指數(shù)的上限,土壤肥力低或長(zhǎng)勢(shì)弱的取其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