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以下簡稱“特崗計劃”)是中央支持西部農村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不僅有利于鞏固“兩基”攻堅成果,緩解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矛盾,而且有利于創(chuàng)新教師補充機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特崗計劃”通過公開招聘高校畢業(yè)生到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è)生從事農村教育工作,逐步解決農村學校教師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d 2006年,我區(qū)招聘的第一批“特崗”教師走進偏僻的農村中小學校,開始了艱苦而又充滿挑戰(zhàn)的農村教育工作。越來越多的有為青年不計個人名利得失,為我區(qū)農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熱血。
2008年秋。剛畢業(yè)的我,成為“特崗”教師中光榮的一員,開始了不平凡的特崗生涯。 記得那時,我滿懷激情地踏上班車來到博白縣鳳山鎮(zhèn),再搭上我未來校長的摩托車前往我將為之奮斗的斗垌村小學,眼中所見盡是荒無人煙的大山,彎彎曲曲的山路,已記不清走了多遠的路程,當我終于不再發(fā)問“到了沒”時,摩托車總算停了下來——十幾間破舊的瓦房,沒有校門和指示牌,操場就是瓦房前那片泥地……一絲隱隱的失落不由得襲上了我的心頭。
難忘那里的同事和學生給予我的無私的愛。雖然我的宿舍是跟三位外地女老師擠在一間僅三十平方米的低矮瓦房,里面沒有衛(wèi)生間、洗澡房、廚房等一應設備,但校長和當?shù)乩蠋煵活櫹娜昭谉釣槲野仓煤檬匙?,主任送來自家的蚊帳,群眾送來自家的雞蛋、瓜果,學生們爭著幫我們挑水、洗衣……在斗垌村小學,突然被這來自村校群體的巨大的愛所包圍,我的心每天都處在感動中,我還有什么可推諉的呢?既來之,則安之,我不能辜負大家的期望和厚愛。
走進班級,踏上講臺,我就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了。我想使盡我的渾身解數(shù),獻出我的全部愛心,把學生們都教好,但問題接踵而來。第一次編排座位時,在班里一向受寵的幾個嬌嬌女被我“發(fā)配邊疆”,她們不行動,不吭聲,就是站在門口冷眼瞪著我,我無顏面對,委屈得含著眼淚憤憤離去;有一男生愛打架,常惹事生非,還不時逃學賭博,我氣不過,就到賭場把他揪回來,嚴厲地批評他,并罰他勞動改造;學生紀律觀念差,文化底子薄,不會講普通話,上課時居然像個農夫樣蹲在凳子上……夜半更深,每每想起如此種種,我的心中會不由得生出一些失落與氣餒。我強迫他們學習,壓迫他們聽話,用盡了懲罰的招術,可是都失敗了。
怎么辦?幾度思量以后,我決定采取以柔克剛的招術,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用愛去溫暖他們的心,再影響他們的行為。我認真研究后,發(fā)現(xiàn)我們這所學校的學生多半是留守兒童,有不少還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既得不到父母的朝夕關懷,也不懂得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還不懂得珍惜生命。我細心地觀察他們,用贊許的目光去“獎賞”他們的一言一行,也不忘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他們實質性的激勵和關懷。誰打球好,誰掃地干凈,誰笑容美,我都會及時給予表揚。對那個調皮、愛惹事、愛打架的男生,我干脆委任他當上了班里的紀律監(jiān)督員,時常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讓他感覺到我的親切關懷。一段時間以后.這個男生開始學乖了,還不時幫我做些小事。有個單親家庭的女生,內向且自卑,不愛寫字。也不愛學習,我就每天下午陪她學習半個小時,再給她一些小獎勵,有時還留她跟自己一起吃飯。學校沒有專門的音樂老師,我便用自己買的MP3給學生們上音樂課,還白費買了小音響給他們“K歌”,用我的手機給他們拍生活照。我自費買了燒水壺備好開水給學生喝,教學生一些健康飲食小知識,還對女生的衛(wèi)生保健予以特別輔導。課余,我?guī)W生種花,讓他們懂得“一花一草皆生命”,懂得養(yǎng)花能修身養(yǎng)性。夏天,教室人多、空氣悶熱,又沒有窗簾遮光,我便把唯一的風扇搬到教室給學生用。一想到自己也當過學生。學生們學習比我更累更熱,我在講臺上汗水濕透了衣衫,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學生們看到我和藹可親,便都慢慢喜歡上了我,開始主動接近我。短短幾個月,通過家訪、課余輔導、書信交流、玩游戲、唱歌、跳舞等多種多樣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我跟學生的距離越來越近、感情越來越深。學生們在紀律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在學習上也逐漸取得了進步。全班46顆純樸的心,在一天天向我靠攏,并逐漸融入我的教育教學行為當中,體諒我,認同我,緊跟我。
大山無情,師生有愛。在平凡的特崗生活中。有多少真誠的感動發(fā)生在我們師生之間,真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一次,我“草率”地懲罰了一個內向的小男生,令我意外的是,下午當我走過他的座位時,他低頭不語,卻從抽屜里拿出了一個熱乎乎的紅薯遞給我,我心頭一震,臉即刻羞紅了;有個女生轉學了,她年老的爺爺來跟我說,孫女在那兒寢食不安,一定要我準時給她電話;一些學生哪天見我臉上沒了笑容,便寫日記安慰我、開導我,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個叫劉震的愛吹牛的男生,他在日記里面寫道:“老師,是我們不乖,枉費了您賜給我們‘小乖乖’的名字.我代表全班同學向您道歉,請您別生氣。我給您講個‘小鴨子’的故事?!弊铍y忘那次“父母與兒女”主題班會,我向學生們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說到“等自己懂得去孝敬父母時,已沒有機會去盡我們做兒女的一份心了”時,我想到了病重垂危的父親,忍不住在講臺上潸然淚下,我迅速轉向黑板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課后,班長給我送來了一打小紙條,從那字里行間中,我看到了學生們的成長:他們有的祝福我父親,有的安慰我,有的感謝我…“這46顆懂得感恩和體諒的童心,這些天真無瑕的學生,用他們的行動給我上了一堂世界上最生動的課!我還有什么理由拒絕他們的感恩與快樂,還有什么理由不回贈自己的真情,還有什么理由從三尺講臺退下?
因為大山的阻隔,外面世界的繁華對我來說,開始慢慢成為一種奢華,孩子們那渴望被愛、渴望知識的天真無瑕的眼睛深深地吸引著我。他們是我的“小乖乖”,他們懂得感恩,懂得體諒,懂得事理,這就是他們最大的進步!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