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經(jīng)濟崛起,世界各國對中國越來越關注。中國在國際上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呢?皮尤全球態(tài)度項目對22個國家公眾的民意測驗結果顯示,中國在國際上有四種不同的形象。
中東國家:“不好不壞”的中國
在皮尤全球態(tài)度項目2010年的民意測驗中,中東國家對中國的評價褒貶各半。雖然參加民意測驗的中東三國有超過半數(shù)的人對中國有好感,也有接近半數(shù)的人對中國沒有好感。
中東各國對中國的曖昧態(tài)度或許與中國在中東的外交政策有關。自從1992年與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來,中國在中東的政治爭端上一直基本保持低調(diào)。當問到中國是合作伙伴還是敵人的時候,中東國家大都選擇“兩者都不是”。當然,在“合作伙伴”和“敵人”之間,中東國家更傾向于把中國當作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敵人”。
中東國家對中國經(jīng)濟崛起的態(tài)度與對中國軍事崛起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大多數(shù)人歡迎中國的經(jīng)濟崛起,但對中國的軍事崛起普遍表示擔憂。埃及和黎巴嫩人中認為中國的經(jīng)濟強大對他們國家是一件好事的都占54%,而約旦人有71%持有類似觀點。但三國都有超過半數(shù)的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強大對他們本國是件壞事。
在中東地區(qū),埃及對中國的態(tài)度值得注意。埃及不僅是一個中東國家,也是一個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它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同其建交的非洲、阿拉伯國家。1956年5月30日同中國建交,1999年與中國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2006年兩國簽署《深化戰(zhàn)略合作關系實施綱要》。相對于官方關系的升溫,埃及民間對中國的看法卻大大回落。2007年65%的埃及人看好中國,而到了2010年只有52%的埃及人對中國有好感。這種變化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大多數(shù)的埃及人對中國的了解依賴于西方媒體,容易產(chǎn)生負面看法;其二,埃及人在同中國做生意時,遇到諸多不便,也影響他們對中國的看法。
個別西歐國家和鄰邦國家:“壞”中國
中國媒體常常喜歡把西方國家歸為一類,認為由于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報道,使得西方國家的民眾對中國普遍持有負面看法。皮尤全球態(tài)度項目民意調(diào)查所顯示的則是另外一種情景:西方國家未必就一定對中國沒有好感,而對中國沒有好感的有些是中國的鄰邦。
事實上,只有一部分西歐國家和中國的一些近鄰認為中國是一個“壞”國家。在法國和德國,對中國沒有好感的超過對中國有好感的。中國的三個鄰邦韓國、日本、印度都對中國缺乏好感,特別是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最負面。
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國家并非一直不喜歡中國。法國和德國都曾看好中國。但時過境遷,這些國家變得不喜歡中國了。然而,西歐兩國和中國近鄰不喜歡中國有著不同的原因。法、德兩國在戰(zhàn)略上與中國沒有重大分歧,而亞洲鄰邦與中國有利益沖突。
這些國家對中國的軍事崛起普遍表示擔憂,但對中國經(jīng)濟崛起的認知各不相同。67%的法國人和58%的德國人認為中國的經(jīng)濟強大對他們本國是件壞事。印度人的態(tài)度也是如此。韓國人對中國的經(jīng)濟崛起則莫衷一是:49%認為是挑戰(zhàn),45%認為是機遇。日本人則歡迎中國的經(jīng)濟崛起:61%認為是好事,29%認為是壞事。
應當指出,這些國家對中國經(jīng)濟崛起的擔憂是沒有根據(jù)的,因為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實際上帶動了它們的經(jīng)濟發(fā)展。例如,德國的經(jīng)濟復蘇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對中國出口的增加,印度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對華貿(mào)易的迅速增加。因此,這些國家并不是對中國的經(jīng)濟崛起擔憂,而是對中國崛起本身憂慮。
美國,歐洲、亞洲、拉美一些國家:“好”中國
如前所述,在對待中國的態(tài)度上,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西方世界。盡管有些西方國家對中國印象不佳,但是有許多西方國家仍然認為中國是個不錯的國家。在美國、英國、西班牙,對中國有好感的超過對中國沒有好感的。
與一般印象相反,大多數(shù)美國人并沒有把中國當作“敵人”。52%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敵人,25%認為中國是合作伙伴,只有17%認為中國是敵人。西班牙的情況類似。71%的英國人認為中國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敵人,17%認為中國是合作伙伴,只有8%認為中國是敵人。
但是,這些國家對中國的軍事崛起和經(jīng)濟崛起看法大不相同。美國和西歐國家對中國的軍事崛起和經(jīng)濟崛起普遍表示憂慮。在美國,79%的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壞事,12%認為是好事。在英國,74%的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壞事,11%認為是好事。在西班牙,66%的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壞事,11%認為是好事。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也不例外。71%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壞事,只有14%認為是好事。而美國和西班牙對中國的經(jīng)濟強大略表憂慮,其他國家則樂見中國的經(jīng)濟崛起。
亞洲、非洲多數(shù)國家:“超好”中國
在這個地球上,中國不但被許多國家看好,而且還有一些粉絲。在一些亞洲和非洲國家的老百姓眼里,中國是一個“超好”的國家。85%的巴基斯坦人、86%的肯尼亞人、76%的尼日利亞人對中國有好感。
而且,這些國家都把中國當作合作伙伴而不是敵人,并對中國的經(jīng)濟崛起和軍事崛起都表示歡迎。79%的巴基斯坦人和90%的肯尼亞人、尼日利亞人認為中國的經(jīng)濟強大對他們本國是件好事。這些國家大部分人同時認為中國的軍事崛起是一件好事,在巴基斯坦有70%的人,在肯尼亞有66%的人,在尼日利亞有64%的人同意這一觀點。
巴基斯坦是中國全天候的伙伴,對中國的發(fā)展贊賞有加。非洲國家與中國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起來的傳統(tǒng)友誼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又賦予新的含義。這些國家對中國有好感,歡迎中國在經(jīng)濟和軍事方面的日益強大。
中國形象的提升戰(zhàn)略
總而言之,中國在國際上有四種不同的形象。中東國家把中國看作是一個不好不壞的國家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國在中東問題的中立態(tài)度使得很多中東國家很難把中國當作一個盟友。另一方面,西方媒體的負面報道直接影響了他們對中國的看法。要想改善中國在這一地區(qū)的形象,首先要敢于伸張正義、為弱者發(fā)聲;其次要使中東國家的老百姓了解到一個真實的中國。
把中國當作“壞國家”的個別西歐國家和鄰邦,其與中國的沖突是價值體系的沖突而不是戰(zhàn)略利益沖突。隨著雙方不斷學習、認同一些人類共有的價值觀念,這樣的沖突會逐步減少。實際上,近鄰一些國家與中國之間在經(jīng)濟利益上并沒有根本的沖突,只是由于領土相鄰,彼此難免有些不信任。中國與這些國家關系的特點都是官熱民冷。如何進一步促進民間交往、消除隔閡是一個挑戰(zhàn)。
中國在美國、拉美、歐洲一些國家中雖然沒有“糟得很”,但遠遠談不上“好得很”。美國和歐洲對中國的報道基本比較負面,而拉美國家對中國了解甚少。如果能“矯正”西方的負面報道、增加拉美國家對中國的了解,也許會有助于中國形象的提升。
同時,中國應當珍惜一些亞洲國家和非洲國家的尊重,繼續(xù)發(fā)展同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友好關系,防止出現(xiàn)下滑。
當然,中國國際形象的全面提升有賴于中國本身的全面提升。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應當成為一個民主、自由、博愛、平等的典范。如果中國能夠不斷吸取人類文明的營養(yǎng)并發(fā)揚本國文化傳統(tǒng),中國人民能夠真正過上幸福、安康、自由的生活,那么中國在世界上必將是被追崇的對象。
(作者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資深研究員)
(王煒、飛花似夢、偶然、許海莉、墨丁薦自《南風窗》201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