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冷戰(zhàn)期間的美蘇間諜戰(zhàn),用“驚心動魄、各出奇招”來形容最貼切不過了。尤其是著名的“柏林隧道”事件,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異常緊張激烈,從冷戰(zhàn)開始一直打到了柏林墻的倒塌……
“黃金計劃”盯上蘇軍通信電纜
二戰(zhàn)后,德國分裂為東德和西德,柏林也被一分為二。當時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希倫科特是一位間諜老手,他認為柏林作為東西方的結合點,是從事間諜活動的最理想地點。
當時,竊聽是最普遍且最行之有效的間諜手段,希倫科特自然不會漠視竊聽的作用。他認為優(yōu)質的情報比黃金還有價值,因此將竊聽蘇軍的行動命名為“黃金計劃”。
美國專家發(fā)現(xiàn),蘇聯(lián)軍事設施里有地下通信電纜通往東德和東歐各國,中情局完全可以在沿線秘密挖掘竊聽隧道。
然而,希倫科特很快就發(fā)現(xiàn),面對強大的克格勃,要順利實施這一竊聽計劃難度相當大。于是,他親筆寫就密信一封,寄往英國間諜機構軍情五處,要求盟友英國參與“黃金計劃”。
英國間諜果然出手不凡,他們以令人吃驚的速度查出蘇聯(lián)與東德及東歐駐軍的通信是以東柏林為中心的。于是,在美英兩國情報機構的努力下,“黃金計劃”出爐:從西柏林建竊聽隧道穿過勃蘭登堡門,再向東伸延進入東柏林。如此一來截聽蘇聯(lián)軍事通信將易如反掌,而且隱秘性極高。
聲東擊西巧選址
“黃金計劃”雖然提出了,但真正實施起來并不容易。挖掘竊聽隧道,最大的困難是確定蘇軍通信電纜的位置,然后在電纜之下開鑿隧道,才能達到最佳竊聽效果。
根據(jù)東德諜報顯示:在東柏林近郊的格林尼克村有一條地下電纜,可容納432條電話線路,其接頭離西柏林近郊的魯多夫村僅有6英尺距離。于是,美國人決定在魯多夫村開鑿一條地下隧道,直通這條具有無限情報價值的電纜。想找到這條直徑只有2英寸的電纜線,必須精確測定挖掘位置。中情局人員假裝在東、西柏林交界處打棒球,故意將棒球遠遠地打到東德管轄的區(qū)域。然而這一出戲被友好的東德衛(wèi)兵破壞了,他們見球過來,便把球拋回西區(qū)。無奈之下,中情局只好讓兩名特工偽裝成美國大兵,驅車前往東柏林執(zhí)行任務。他們在預定地點停車假裝換車胎,冒險將兩個小型無線電發(fā)射裝置放在選定位置上,這才確定了隧道挖掘的精確位置。
挖掘方案讓美國人著實費了些時間。由于蘇軍和東德邊防軍日夜在地面巡邏,因此施工不能有任何聲音和震動,土方要不被人注意地運走,工地入口處要小之又小,地面要不留痕跡,電子儀器工作時熱量不能傳到地面……總之,只要稍有異常,秘密就會全盤敗露。
竊聽電纜直通蘇軍總部
為了迷惑蘇軍,中情局在西柏林隧道起點之處,偽裝興建倉庫和雷達站。他們把掘出來的土先放進雷達站的地下室,然后裝進貼上各種標簽的木箱,趁黑夜用卡車偷運出去。
隧道在1955年初竣工,其中有一段竟然接通了蘇軍總部的通信電纜。隧道長2.5公里,直徑2米,四壁全用厚鐵板鑲接而成,表面貼有隔音材料。隧道里裝有空調設備調節(jié)溫度和濕度,用水泵來排出滲出的地下水。隧道里的竊聽室里設有交換臺和擴音器,與蘇聯(lián)地下電纜中的電話線路對應。竊聽線路用厚厚的鉛皮包著,穿過一層木頭隔板,通過一條陡直的甬道和兩重結實的鐵門,最后接到東柏林的電纜接頭上?!拌F幕”那邊蘇聯(lián)的電話聲音經擴音器擴大音量后,輸送到隧道上面的雷達站。在雷達站里設有432臺磁帶錄音機,它們把竊聽到的所有電話聲音都錄下來。
中情局利用這個布滿竊聽器的隧道,極其方便而又準確地竊聽到東柏林和莫斯科之間往來的電話。每天可以錄制800盤錄音磁帶,打印至少4000米長的文傳打字帶。每個星期,中情局把這些材料送回華盛頓處理,供分析人員研究。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中情局第一個截獲的重要信息是:蘇聯(lián)軍方要求駐東德蘇軍保持良好紀律,不可破壞和諧氣氛,配合政府同西德改善關系。中情局根據(jù)這份情報分析:柏林戰(zhàn)爭狀態(tài)有望結束。果然,1955年1月,蘇聯(lián)宣布與西德結束戰(zhàn)爭狀態(tài)。此后,中情局通過竊聽隧道有效地掌握了蘇聯(lián)的歐洲戰(zhàn)略,并推測蘇聯(lián)可能會在東德部署原子彈。
不過,后來的事實證明,克格勃并不是吃干飯的。因為后來的蘇聯(lián)出兵匈牙利事件,中情局竟然沒有從隧道里獲得一條有用的情報。
原來,早在隧道動工前,蘇聯(lián)就已得知了“黃金計劃”。當時,蘇聯(lián)人并沒有馬上拆穿中情局的陰謀,來了個“將計就計”。直到1956年4月,克格勃認為愚弄中情局已經沒意思了,于是曝光了柏林隧道,并用最嚴厲的措辭向美方提出抗議,要求嚴懲開鑿隧道從事間諜活動的人員。
美國當局除了通過輿論界表示對竊聽隧道“一無所知”外,對蘇聯(lián)的抗議指責和抨擊均保持沉默。中情局吃了個啞巴虧,“黃金計劃”變“廢料計劃”。
“間諜之王”摧毀“黃金計劃”
中情局計劃如此周密,克格勃究竟是如何知道的呢?這要從被稱為“間諜之王”的雙面間諜喬治·布萊克說起。布萊克是荷蘭人,因為精通英語、荷蘭語、法語和德語,被吸收進了英國情報部門,后信仰共產主義,成為蘇聯(lián)克格勃間諜。
早在隧道還未動工之前,時任西柏林情報局技術行動部副主任的布萊克就已經獲知“黃金計劃”,并把這項絕密計劃的相關文件泄露給了克格勃。此外,他還向克格勃報告了英國間諜網的詳細情況,讓西方人苦心經營的間諜網絡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1961年,由于一名波蘭情報高官叛逃西方,布萊克“雙重間諜”的身份被拆穿,直到此時,美英的情報部門才大夢初醒,明白了“黃金計劃”變?yōu)椤皬U料計劃”的原因。
(杜啟榮薦自2010年7月21日《新傳奇》圖: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