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中國許多城市提出了要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笆澜绯鞘小背蔀槿藗冇懻摰囊粋€熱門話題。
何謂“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World City),這一術語是由歌德發(fā)明的。1966年,英國地理學家、規(guī)劃師彼得·霍爾(Peter Hall)將這一術語重新使用,并對其進行了經(jīng)典解釋:世界城市是指那些已對全世界或大多數(shù)國家發(fā)生全球性經(jīng)濟、政治、文化影響的國際第一流大城市。后來,“世界城市”逐步成為一個代名詞,即指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層面直接影響全球事務的城市。除了世界城市這一術語,國內外學者還用全球城市、超級城市等來指代類似的城市群體,特別是“全球城市”這一術語也被廣泛使用。
當前,由于國際社會對世界城市缺乏統(tǒng)一而權威的界定,對于世界城市的劃分標準、范疇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2009年,“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組”將全球242個世界城市分成5級12段。處于頂級的世界城市是紐約、倫敦和東京。除了這三個頂級的世界城市之外,還有頂級B段的世界城市:巴黎、芝加哥、法蘭克福、香港、洛杉磯、新加坡。此外,其他一些組織和個人也按照自己的理解做過類似的劃分。但不管按照什么樣的標準劃分,大家基本都公認紐約、倫敦、東京為三個最典型的世界城市。這三個城市都是具有強大的綜合影響力、控制力和輻射力的城市。此外,僅就某一領域而言,也存在一些領域型的世界城市,例如經(jīng)濟領域的香港、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等;政治領域的華盛頓、北京、布魯塞爾、日內瓦等;歷史文化領域的巴黎、羅馬、維也納等。總體而言,這些城市與紐約、倫敦、東京相比較,它們的綜合性程度相對欠缺。畢竟在世界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相互滲透、彼此交融的當今世界,“綜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經(jīng)越來越明顯,強大的“綜合”功能已經(jīng)成為世界城市的顯著標志。
由此可見,現(xiàn)代意義上的世界城市是有特定內涵的,并非說具有一定世界知名度的城市就是“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的基本特點
分析紐約、倫敦和東京三大典型的世界城市的資料,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城市雖然立足的國度不同,發(fā)展的脈絡、側重的領域等也各有千秋,但卻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這些特點也是支撐其為世界城市的重要因素。這些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
第一,它具有較高的城市知名度。紐約、倫敦和東京都具有高度的世界性聲望,是世人時刻都在關注的焦點,且已經(jīng)成為一個獨立的“單位”。這三大城市成為很多人夢想中的旅游、居住之地。事實上也是如此,它們正在成為世界“公民”的聚集地。它們一方面每年吸引大量的旅游人士,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移民目標地,是各種“公民”混居的城市。
第二,它是“總部”基地,是世界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綜合性中心。例如紐約是聯(lián)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重要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紐約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今世界政治、經(jīng)濟活動的中心之一。倫敦、東京也聚集了一些國際組織的總部。這些國際組織是各國相互間進行交流、博弈的重要場所,各國的各類人員每時每刻都在這些國際組織的所在地活動著。同時,紐約、倫敦和東京是跨國企業(yè)、機構總部的聚集地,一半以上的日本跨國公司總部設在東京的千代田區(qū),英國和美國的很多跨國公司總部也設在倫敦和紐約。很多著名的媒體、律師事務所、會計所的總部也設在紐約、倫敦和東京。例如,美聯(lián)社總部在紐約、路透社總部在倫敦、共同社的總部在東京。這些“總部”是紐約、倫敦和東京所擁有的重要“資源”。從上述“總部”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到,紐約、倫敦和東京往往是多個領域的“總部”基地,這體現(xiàn)了世界城市的“綜合性”,即不是在某一個領域,而是在多個領域同時擁有影響世界的“資源”。
第三,它在多個領域擁有顯著的世界性“標志”。例如,在政治方面,倫敦和東京則分別是英國和日本的首都、政府所在地,而紐約雖然不是首都,但卻是聯(lián)合國總部所在地,這是其他城市無法獲取的專有的政治“標志”。在經(jīng)濟方面。這三個城市擁有全球知名的股市,而且這三大股市之間正好相隔八小時的時區(qū),三個城市繞地球一周形成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世界股市鏈,共同顯示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情況。在文化方面,這三個城市是很多享譽世界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所在地,且擁有很多著名的歌劇院、博物館、交響樂團等文化實體,它們確保紐約、倫敦和東京時刻處于全球文化交流的中心。
第四,它自身擁有超一流的人口數(shù)量、交通運輸網(wǎng)絡和服務設施、機構。擁有龐大的人口已經(jīng)成為世界城市的一個重要特點,紐約、倫敦和東京擁有的人口都是以千萬計的。紐約和東京的居住人口超過了1000萬,倫敦則接近1000萬。作為國際大都市,每天進出這三大城市的人士也多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要支撐如此龐大的人口需要發(fā)達的交通運輸網(wǎng)絡、工具和健全的生活、生產(chǎn)性服務設施、機構。在這方面,紐約、倫敦和東京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它們均建立了發(fā)達的市內、國內和國際交通網(wǎng)絡,能夠提供便捷、快速、多元的交通運輸服務,是所在國乃至國際交通運輸?shù)闹匾獦屑~。為人們提供便捷的生活、生產(chǎn)服務也是城市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為廣大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務是世界城市的共同特點之一。紐約、倫敦和東京均有健全的銀行、醫(yī)院、體育設施、劇院、學校等各種方便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服務設施、機構。
世界城市的影響
作為當今世界的“中心”,世界城市對世界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控制力和輻射力。
第一,它對世界的影響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世界城市可以發(fā)揮引領世界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例如,由于全球的信息在這里匯集,供相關機構、人員參閱,很多信息經(jīng)相關機構、人員處理后,再發(fā)送到世界各地,特別是一些重要國際組織的決策指令從這里傳到全球,影響著世界的發(fā)展。因此,世界城市既是信息中心,也是決策控制中心。隨著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作為“總部”基地的世界城市對世界的影響力、控制力和輻射力將更大。另一方面,世界城市也可能對世界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消極作用。特別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為“中心”的世界城市一旦在某一方面出現(xiàn)問題,其消極后果將會快速“傳播”到其他地區(qū)乃至全球,這在經(jīng)濟領域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例如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就是從紐約股市崩潰開始的,2008年爆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也是從紐約的華爾街蔓延到全球的。
第二,它將制約國家的作用。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城市希望撇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這是國家所不愿看到的。冷戰(zhàn)結束后,國家在世界體系中的作用力在不斷削弱,在國家與城市的博弈中出現(xiàn)了有利于城市的態(tài)勢。而世界城市的發(fā)展將進一步加速這種態(tài)勢。當今世界,世界城市日益成為世界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活動中的“獨立”實體,其對“國家”的制約不斷加大。這些城市獨立地從事各種國際性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活動,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城市居民取代國家公民將成為一種潮流。隨著世界城市數(shù)量的增加,它們的作用力會不斷增加,以世界城市為主體的世界體系是否能夠取代以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體系已經(jīng)成為一些人的討論話題。
責任編輯 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