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夢想有一天,隨便和一個雜貨店老板攀談,發(fā)現他喜歡研究汪精衛(wèi);或者一個中學生,他在研究香港的蝴蝶。人們把追求知識當做嗜好,沒有特別的理由,只為好玩、過癮。
香港媒體人梁文道說。
這一代大學生在沒學會生存之前先學會了生活。校園里,多數人對以后想做什么工作一臉茫然,卻清楚地知道未來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tài)。
《新周刊》談中國大學生的現狀。
本人即將畢業(yè),馬上面臨失業(yè),我愿月付一千,求購工作經歷。
一家知名公司在某大學招聘時,幾百名學生去應聘一個崗位,不少學生提出愿“零月薪”上崗。為在眾多招聘者中勝出,一名學生寫出這樣的自薦語。
高考這個模式本身并沒有錯,錯在于它把淘汰作為目的。在這種高壓的考試制度下,學生被逼得好像富士康的職工,每天16個小時不間斷學習。另外,高考本身科目的設置有誤,現在只是淘汰了記憶力不好的人,因為它不考德育,不考體育,還不考美育。
成都光亞學校校長卿光亞語。
家庭教育的秘訣: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所有的孩子的模仿力都比奧斯卡影帝影后出色一千倍。
鄭淵潔談家庭教育。
爸爸媽媽。我可以去你們家玩嗎?
記者采訪留守兒童時,一個7歲男孩對在外打工的父母說了這句令人心酸的話。
日本人從小看《圣斗士星矢》,學到了責任和堅韌;美國人從小看《變形金剛》,學到了思維和自由;咱小時候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生活真美好,狼不吃羊了,乖乖去做小綿羊。
有網友說。
調查
三成以上農村留守兒童有心理問題
全國婦聯、全國心系好兒童系列活動組委會日前發(fā)布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活動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萬;由于長期遠離父母,45.1%的留守兒童“感到心里孤單”,三成以上的孩子出現心理衛(wèi)生問題。
本次活動對54萬戶農村留守兒童家庭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外出務工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家長占了六成以上,電話成為家長與留守兒童主要的溝通方式_32.9%的家長每天會和孩子聯系一次,39.8%的家長每周會和孩子聯系一次,21.1%的家長一個月才會和孩子聯系一次,4.9%的家長每年才聯系一次,1.3%的家長甚至與孩子沒有聯系。
調查中,有45.1%的留守兒童認為父母不在身邊對自己產生的最大影響是“感到心里孤單”;對學習的影響次之,26.9%的孩子認為父母不在身邊導致自己“學習沒人指導監(jiān)督”;對生活上的影響排在第三位,15.4%的孩子表示父母不在身邊,自己“生活沒人照顧”。因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呵護,留守兒童們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現象,在調查中,相當多的孩子最想對父母說的是“爸爸媽媽,我好想你們”。
相關研究表明,32.2%的留守兒童有心理衛(wèi)生問題,父母雙方外出打工的中學生心理衛(wèi)生問題檢出率為36.6%,父母單方外出打工的檢出率為28.2%,這些心理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內向、孤僻、缺乏自信等。
(《京華時報》)
家庭藏書量影響
孩子終身教育
美國內華達大學發(fā)起的一碩研究調查顯示,學生的學習成績與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有直接關系,而與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yè)和社會階層并無甚大關系。調查報告稱,家中“書香四溢”的孩子受教育的時間比家中“書架空蕩蕩”的孩子平均長3年。
這項研究調查主要針對當下學生閱讀時間逐年遞減現象。研究者擔心,一些學校老師正不得不拋棄書本,以活頁練習冊等作為教案為學生上課,以促進學生在識字測驗等考核中取得好成績。美國兒童桂冠作家邁克爾·羅森表示:“中小學時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從小博覽群書能夠增進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終身受教育的機會,但很多學生甚至讀不完一整本小說?!鄙鐣W教授瑪麗亞·伊文斯博士表示:“我們究竟應該為孩子在哪方面投資呢?無疑,在孩子們的房間中擺放一些書是較為簡單和經濟的做法。點滴投資能夠換來長線回報?!?br/> 在調查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27個國家超過7萬人的家庭情況、學業(yè)經歷和就業(yè)收入情況,借此評估家庭環(huán)境對教育機會的影響。結果顯示,家中是否充滿書籍,是造成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后能否繼續(xù)接受教育的差別的重要原因,若以孩子們未來收入作為衡量標準,這是大約30萬美元的差值。
值得一提的是,初步研究顯示,歷史和科學類書籍最能讓孩子們受益。
(網易教育)
提醒
別忽視了對孩子的
心理撫養(yǎng)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日前稱,在刑事案件中,較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動機與其幼年心理有密切關系。她建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注重對子女的心理撫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心理。
一些人認為,子女最需要的是健全的家庭結構。李玫瑾對此表示,健全的家庭結構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家庭撫養(yǎng)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子女的心理撫養(yǎng)。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李玫瑾介紹,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心理發(fā)展具有順序性,行為問題表現有滯后性。大部分成年人的極端行為都可以在其幼年心理經歷中找到線索,人的心理問題則與其6歲前的教育有很大關系。
對于家庭教育,李玫瑾建議父母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親自撫養(yǎng)子女。0—12歲的孩子處于“依戀期”,父母與孩子長期、持續(xù)的親密接觸,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依戀心理,給孩子帶來生命初期的愉悅記憶,這是孩子形成心理自制力的基礎和資本。父母親自撫養(yǎng)子女,才有愛的言語滋潤,才有父母與孩子的目光對視,而缺乏目光對視的孩子,往往伴有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李玫瑾建議,父母在孩子3歲前主要實施情感撫養(yǎng),4~6歲實施性格培養(yǎng),要學會在孩子6歲前對其說“不”。李玫瑾說,人的性格形成期是0~1歲,定型期是12~17歲。在培養(yǎng)孩子性格的過程中,父母要抑制孩子任性,防止其壓抑,制約其沖動,避免其自私和嬌氣。
針對目前一些大學生因生活挫折而自殺的事件,李玫瑾認為,這是當前部分青年缺乏意志力的表現。在幼兒期,父母應在心理撫養(yǎng)中重視意志的培養(yǎng),可通過長跑、游泳等體育訓練磨煉孩子的意志。(《中國婦女報》)
資訊
大學畢業(yè)生找工作
首選國企
日前發(fā)布的2010年度大學生《最佳雇主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大學畢業(yè)生找工作首選國企,次選合資以及事業(yè)單位。外企跌出前三位落到第五位。
“大學生最佳雇主調查活動”歷時半年,覆蓋全國各地700多所高校,由近20萬名大學生投票產生。本屆“最佳雇主前十名”分別是:中國移動、阿里巴巴、海爾、微軟中國、中國銀行、谷歌、聯想集團、寶潔、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電信。
(中國廣播網)
美國教育部發(fā)布家長指導孩子上網手冊
日前,美國教育部與相關機構合作,發(fā)布了一本幫助家長指導孩子上網的實用手冊《NET CETERA:Chatting with Kids About BeingOnline》。手冊中指出,家長在指導孩子上網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1 提醒孩子,在網絡上寫下文字,或上傳圖片等網絡行為是會引起反響的。
2 告訴孩子,某些信息可能會被很多人看到。因此,要把握在網絡上所發(fā)表言論的適合性,不要隨意粘貼圖片或上傳視頻,必要的情況下,及時變更其他人上傳的有關自己的照片。
3 提醒孩子,一旦將信息公開在網絡上,是無法收回的。即使從某個網站上刪除了相關信息,該信息很有可能已經被其他網站轉載或已經被其他用戶保存。
4 一些社區(qū)網站、聊天室或者博客空間具有較強的隱私設置,提醒孩子使用該項設置,并幫助孩子確定哪些人可以被允許查看有關信息。
5 關注孩子在網絡上交往的朋友,建議孩子最好只和自己認識的人進行網絡聯系。
6 提醒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在網絡上談及與性有關的話題。
7 了解孩子在網絡上做什么。了解孩子經常瀏覽的網站能夠有助于理解孩子的行為。如果擔心孩子在從事危險的網絡行為,可以通過檢索他們常使用的網站了解他們發(fā)布了怎樣的信息。
8 鼓勵孩子當感覺到來自他人的威脅或者感到不安時,要及時告訴父母,父母會根據情況報警或者反饋給網絡監(jiān)管部門。目前大多數網站都向用戶提供了報告可疑或不良網絡行為的功能。
9 引導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的用戶名。安全的用戶名應當不暴露自己的年齡、住所、性別等信息,也不要和電子郵箱的用戶名一致。
10,幫助孩子明確哪些信息是應當保密的,比如電話號碼、社保號碼、銀行賬號、信用卡號以及家里的財政信息等。
(《都市女性》)
本科專業(yè)新增140個
教育部日前下發(fā)通知,同意并公布了全國高等學校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相關本科新專業(yè)的名單,140個新設置本科專業(yè)獲批。新增專業(yè)著重培養(yǎng)物聯網、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huán)保技術、生物醫(yī)藥、納米材料與技術、數字電影等國家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所需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從2011年開始招生。
(《北京青年報》)
【編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