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
(江西省贛州市港航管理處,江西 贛州 341000)
垂直于行車方向的有規(guī)則的裂縫稱為橫向裂縫,導致橫向裂縫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干縮。水泥漿干縮的限制有內(nèi)部限制和外部限制兩種。內(nèi)部限制主要是混凝土中骨料對水泥漿的限制。在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水泥漿的收縮率被限制了90%,所以,混凝土內(nèi)部經(jīng)常存在引起干縮裂縫的應力狀態(tài)。外部限制主要是路面板塊間或路面整體的限制,處于限制狀態(tài)下的混凝土結構,只有當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彈性應變ε0以及徐變應變ε0兩者與混凝土硬化過程的自由收縮應力εf不相適應時,即εf>ε0+ε0時(其中K為側限系數(shù)),才會產(chǎn)生裂縫。通村水泥路與縣鄉(xiāng)水泥路相比,干縮裂縫明顯更多,原因就是通村水泥路有的沒有水泥穩(wěn)定基層,墊層表面平整度差、密實度差,增大了K值。在施工過程中,工人們?yōu)榱朔奖闶┕?,故意加大拌和用水量,而有時質(zhì)量監(jiān)督人員為了保證質(zhì)量無意加大局部的水泥用量,從而增大了εf值,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另外,水泥品種、骨料粒徑、骨料含泥量等都會影響干縮。由此可見,減少K值和εf值便可防止干縮裂縫。因此,應盡量減少單位水泥用量;盡量減少單位用水量;充分灑水潤濕干燥的骨料;基層表面盡量平整、干凈,且在澆砼前灑水潤濕等。
冷縮。和一般材料一樣,水泥混凝土具有熱脹冷縮性能。當混凝土板受到相鄰板塊或整體性限制時,熱脹冷縮都將很容易引起混凝開裂。
水泥的水化過程是一個放熱過程。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釋放大量熱能,致使溫度上升。在通常溫度范圍內(nèi),混凝土溫度上升1℃,每米膨脹0.01mm。這種溫度變形對大面積板塊是極為不利的。
水泥水化過程中的放熱速度是變化的,初始較緩慢,25分鐘后增溫,大約在水泥終凝后12小時的水化熱溫度可達80~90℃,從而使內(nèi)部混凝土產(chǎn)生顯著膨脹,而板面溫度因為外界溫度和濕水養(yǎng)護降低,致使混凝土內(nèi)部膨脹外部收縮,產(chǎn)生很大的拉應力。當外部混凝土所受拉應力一旦超過混凝土當時的極限抗拉強度時,板塊便會產(chǎn)生裂縫甚至斷裂。因水泥水化作用,晝夜溫差大及大風天氣最容易引起裂縫。故應及時做好成型板面的保溫、保濕。
切縫不及時。為防止混凝土路面收縮裂縫,人們采用切縫將路面分塊。但施工中由于切縫時間難以控制得當,也容易造成橫向裂縫。從混凝土收縮因素考慮,最好是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初始階段就切縫,但因此時混凝土抗壓強度過低,根本無法切縫。一般混凝土抗拉強度僅為抗壓強度的 l/8-1/7,即約為 4~5Mpa。對于尚未切縫或剛切縫的較長混凝土路面板,當板溫均勻下降時,其溫差引起的板中應力可用式σx=ErαTP/(1-μc)Mpa計算。當氣溫下降30℃時,溫度應力將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橫向斷裂則難以避免。因此,建議切縫時間越早越好,以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25%~30%,切縫時不會缺邊角為宜。
順路方向出現(xiàn)的裂縫稱為縱向裂縫??v向裂縫主要是由于填料土質(zhì)不均勻、濕度不均勻、凍脹、壓實不足等原因?qū)е侣坊С胁痪鶆?,當路基稍有沉陷時,在板塊自重和行車壓力作用下而產(chǎn)生。
一塊板上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相互交錯的裂縫稱為交叉裂縫。產(chǎn)生交叉裂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或集料強度不夠?qū)е滤嗷炷翉姸炔蛔悖谳嗇d及溫度作用下出現(xiàn)交叉裂縫;二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不夠加之車輛超載作用,也會導致交叉裂縫;三是路基及基層強度與水穩(wěn)性差,一旦受水侵入,將發(fā)生不均勻沉陷,在輪荷作用下而產(chǎn)生交叉裂縫;四是水泥的水化反應和堿骨料反應。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水泥中含有過燒的CaO和MgO,它們往往在水泥硬化后再水化,引起水泥漿體積膨脹,從而導致交叉裂縫甚至板體潰散。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把材料進場關,加強現(xiàn)場質(zhì)量監(jiān)督等。
與混凝土板角兩邊接縫相接的貫穿板厚的裂縫稱為板角斷裂。板角是混凝土路面板的薄弱部位,由于側模的模壁效應,施工時插入式振搗器很難使混凝土完全密實,不密實則強度相對較小,而受力卻板角較不利,但大部分相鄰板角間無傳力桿,傳荷能力差,在車輪荷載作用下,荷載應力較集中,而且一旦路面板接縫受水侵入,輪載沿存在游離水的路面移動時會產(chǎn)生移動的壓力波或脈動的靜水孔隙水壓力,從而使路面板下方的材料被抽吸上來,即出現(xiàn)唧泥、脫空現(xiàn)象,車輪荷載作用在板角時,便出現(xiàn)板角斷裂。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盡量加強邊角的振搗;對薄弱地段進行角隅補強等。
快硬、高早強。修補材料必須具有迅速硬化的性能,使修補路面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通車強度要求。收縮小,具有一定的粘性。為防止新老混凝土結合部位被拉開,應控制修補材料的收縮率,盡可能選用無收縮或收縮率較低且具有一定粘性的修補材料。后期性能穩(wěn)定,強度發(fā)展與老混凝土基本同步,保證路面的整體性能。耐磨性高,耐久性好。修補材料的顏色與老混凝土基本一致,無明顯差異。
條帶罩面法。對于貫穿全厚的開裂狀單條裂縫,宜采用條帶罩面法進行修補。
首先順裂縫兩側各約20cm,且平行于縮縫切7~lOcm深兩條橫縫;在兩橫縫內(nèi)側用風鎬或液壓鎬鑿除混凝土7~lOcm;沿裂縫兩側各10cm,每隔50cm鉆一對鈀釘孔,孔深7~lOcm,鈀釘孔的直徑略大于鈀釘?shù)闹睆?;用?6的螺紋鋼筋制作長20cm,彎鉤長7cm的鈀釘;人工將切割的縫內(nèi)壁鑿毛,以增強新老混凝土的粘結力。人工去除已破裂尚未掉下來的表面裸石,將開鑿面及鈀釘孔內(nèi)的雜物及灰清除干凈;將孔槽內(nèi)填滿快硬砂漿,安裝鈀釘;在修補面上先刷一層水泥凈漿或同混凝土配比的砂漿,然后澆筑快硬混凝土;將修補范圍隔離起來,以防車輛通行。噴灑養(yǎng)生劑養(yǎng)生或覆蓋灑水養(yǎng)生;在裂縫端部路肩處修盲溝以利排水;修補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時即可開放交通。
全深度補塊法。對于交叉裂縫、板角斷裂、縱向裂縫等,一般需進行全深度補塊處理。
(1)補塊尺寸確定
路面基礎已惡化的部分應全部作為補塊范圍;鋸縫的位置應離破損位置至少30cm,若鋸縫邊界距另一條現(xiàn)有橫向裂縫不足180cm,或距未設傳力桿的接縫不足90cm時,應將鋸縫邊界外移,把裂縫或接縫包括在補塊內(nèi)。
(2)施工方法及工藝
a、放線、鋸邊界縫:將根據(jù)以上原則確定的補塊邊界用墨線標出,然后用切縫機全深度切割。b、老混凝土去除:用鉸鏈、吊桿或其它裝置將切出的老混凝土塊去除。在去除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不要人為破壞基層以及相鄰的路面板塊。在去除混凝土塊的部位應采取隔離措施,以防止車輛或行人進入,造成安全事故。c、基礎的準備:去除混凝土以后,把基層處理好,若基層松散或被破壞,則全部清除,重新以貧混凝土代之;若基層完好,則只需在澆筑前濕潤處理。d、混凝土澆筑:將按照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配制的混凝土運至補塊現(xiàn)場進行攤鋪、振搗、整平、飾面、壓紋。e、養(yǎng)生:補塊表面紋理做好后,應即時進行養(yǎng)生,可采取養(yǎng)生劑或濕治養(yǎng)生。f、接縫處理和開放交通: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30%左右時,便可將板的縮縫按要求鋸開,并進行清理后填縫。待補塊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便可開放交通。
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已被各領域廣泛應用,路面病害也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進行設計、施工及后期管理。
[1]賀立軍,周國政;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壞類型及其原因的探討[J];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2002年03期.
[2]太原公路分局北郊公路管理段 任變香;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的防治與保養(yǎng)[N];山西科技報;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