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輝
(嘉興市興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嘉興 314000)
1 前言
雨水口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起端,是城市道路上收集雨水的排水設施,路面上匯集的雨水首先泄入雨水口,經過雨水連接管流入道路下面的排水管渠。雨水管渠系統(tǒng)時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檢查井、出水口等構筑物所組成的一整套工程設施,雨水管渠系統(tǒng)的任務就是及時地匯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徑流,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產的正常秩序。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系統(tǒng)中收集雨水的構筑物,一般應設在交叉路口、路面最低點以及道路路牙邊每隔一定距離處。其使命為及時地將路面雨水收集并排入雨水管渠內。雨水口的構造包括進水箅、井筒和連接管3 個部分。而雨水口設置在道路什么位置上最合理,是每個設計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下面從幾個方面對雨水口的設置進行探討。
2 雨水口的設置原則
雨水口的設置應根據暴雨強度、道路寬度、路面種類、道路縱橫坡度、周圍建筑地形及排水情況、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等因素決定;道路上排水的匯合點、凹豎曲線的低洼處、道路轉彎半徑切點附近(分水點除外)在人行橫道線上游位置,最低點處均應設置雨水口;雨水口應避免設在沿街建筑物門口、停車站、分水點及其他地下管道頂上。建筑物門口、停車站處均應在上游設雨水口截水;在道路縱向順坡長度大于200 米時,應適當減少雨水口間距,減少的數值由計算決定;設置雨水口時,其高程、位置、數量既考慮現有的道路寬度,又要結合今后街道發(fā)展情況;在十字路口處和主干道與次干道或與內部道路出口相交處,應根據雨水路面徑流情況及方向布置雨水口。若內部道路較窄,路口轉彎半徑較小,可將雨水口布置在轉彎處;沿街建筑的雨落管,盡可能接入雨水口中;沿街低于街道的居民區(qū)和機關,設計時應作好調查研究,如地面排水無出路或經常積水,在設計中應予以考慮設置雨水口,并連通支管接入雨水管道;在道路縱坡大的路段,不宜橫斷路面設置一排雨水口,否則對排水、行車都不利。通常可采取沿立道牙設多箅雨水口或做平石蓋板小方溝與雨水口相連通,平石上設泄水孔,使路面水順路邊排入方溝;廣場應按水流方向有利于截水的位置及最低點或易造成積水處設置雨水口。
3 雨水口型式及適用條件
雨水口的構造型式很多,各城市結合本地區(qū)的特點,都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雨水口型式一般為平箅式、偏溝式、聯合式、立箅式四種,每一種均可采用單箅、雙箅及多箅型式。各型式雨水口的適用條件如下:偏溝式雨水口適用于有立道牙的道路,且一般無雜物堵塞雨水口井箅的路段;平箅式雨水口適用于無立道牙的道路、廣場及地面低洼聚水處;聯合式雨水口適用于有立道牙的道路,徑流量較大的路段或可能有雜物堵塞雨水口井箅的情況;多箅式雨水口適用于徑流量大而集中的積水區(qū)。道路縱斷凹折點或廣場最低點處采用,道路較寬為避免單箅雨水口間距過近、支管過多時采用;橫截式雨水口為多箅的平箅式雨水口,只能用于個別縱坡大、橫坡平緩、雨水順路面淌流且流量較大、無重車通行的次要街道及區(qū)間路,或靠路面徑流排水的街坊內部道路出口截流以及部分露天地下通道的進出口雨水收集。
4 雨水口間距
《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GBJ14-97)中說明:雨水口的型式、數量和布置,應按匯水面積所產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確定,雨水口間距宜為25~50m。雨水口設計多了,造成浪費的同時影響道路的美觀;雨水口設計少了,達不到及時收集路面雨水的效果,雨水口設計間距根據道路參數的不同而不同,經過計算來確定。
4.1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與道路的坡度,雨水口型式、箅前水深等因素有關,但一般泄水能力如下:
4.2 雨水口間距應根據水力計算及有關控制因素確定。
4.3 道路縱坡直接影響雨水口的間距。縱坡大時,水的流速大,不能充分進入雨水口即行越過;縱坡小時,水的流速過緩,往往形成積水。據蘇聯克諾列提出的雨水口間距曲線,以縱坡為0.025 時的雨水口間距最大,大于或小于0.025時,間距均須減小,即增加雨水口數量。道路縱斷凸形轉坡點向下第一個雨水口的位置,即起點雨水口至分水點的距離,可等于一般間距的兩倍,亦即路面徑流長度等于二倍雨水口的間距。
凹形豎曲線段的雨水口間距應縮短為一般間距的一半或不縮短間距而采用雙箅雨水口。縱坡變動較大的道路、廣場等,應采取劃分小匯水面積的方法布置雨水口及選用式樣,以使水流能集中進入雨水口排除。
4.4 雨水口間距位置尚須與檢查井配合,一般與檢查井對應,以便于連接。從雨水口到干管上最近的一個檢查井或連接井,雨水支管長度不得大于25 米,最小管徑為200 毫米。
4.5 街道上布置雨水口的間距,但在匯水點、低洼處、路面徑流起點的雨水口,以及在支路上無雨水管,而雨水順路面流淌至街道上的第一個雨水口,均應經計算決定。
5 雨水口施工要求,雨水口井圈高程應比該處道路路面低30 毫米,并與附近路面接順;設置在道路邊溝內的雨水口,應使邊溝縱坡坡向雨水口,使雨水口低于溝底2~3 厘米;設置平箅式雨水口時,應使其四面的地面坡向雨水口,并應自雨水口圈向四周護砌;雨水口砌置深度應根據支管位置(通過車道或人行道)、串聯、水文地質、管道交叉等情況決定,一般砌置深度不宜大于1 米;雨水口井身可用機磚砌筑或預制裝配,井底不須設沉淀部分,應填抹平滑,設置流槽;雨水支管坡度一般不應小于1%,最大不得超過20%,超過時需要特殊處理;接入檢查井的一條雨水口支管,可以連貫地接幾個雨水口,連接管串聯雨水口個數不宜超過3 個。
6 結論
雨水口之間的最佳寬度是隨著道路設計坡度、紅線寬度、雨水口型式等因素變化而變化的。如果忽略道路坡度對雨水口間距的影響,雨水口型式選定的條件下,不同道路寬度的最佳雨水口間距是不同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然,如果道路坡度很大(大于2.5%),坡道有很短的情況下也可以不設雨水口,可在道路的最低點設計雙箅或多箅雨水口來達到收水的效果。
當然,不同地區(qū)的設計人員的設計思路、設計習慣是不同的,地域的差異性也是決定雨水口設計間距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設置不僅關系到城市排水系統(tǒng)功能的正常發(fā)揮,而且關系到城市的交通與人行安全,還涉及到城市道路的外觀形象等。工程設計中應結合具體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這樣才能設計合理,使工程建設發(fā)揮最大效益。
[1]孫慧修.排水工程[J].中國教育工業(yè)出版社.
[2]《給水排水標準圖集》S2(下),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