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是整個物理教學最核心的內容。在目前的教育實踐中,由于老師們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不足,在進行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去完成。即使課堂上貫穿了新課改的理念,通過小組討論、一問一答等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由于這方面的教學實驗比較難做,從興趣的培養(yǎng)、課堂的感染力以及教學效果來看,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而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恰恰解決了這一難題。它不僅使物理教學更加直觀,而且把比較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它把難以在實際中演練的實驗動態(tài)化,使一些看不見的東西在學生的眼里變得清晰,為學生學習物理帶來了極大的興趣,從而使物理教學實現了質的飛躍。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新格局
1 現有載體信息量不足,知識更新慢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已跨入知識經濟、信息時代。作為在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的主要載體——教材,已經在有些方面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也不符合人的未來發(fā)展的需要,這體現在:知識量的嚴重不足,使得學生的視野、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大家都知道,初中強調的畢竟是基礎教育,要求受教育者有較寬的知識面,見多識廣,這不僅僅是為了應付以后的考試,更主要的是為了讓受教育者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滿足人的持續(xù)性發(fā)展的要求。
2 打破思維的條條框框,讓思維活躍起來
人的培養(yǎng)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不只是絕對地看這些人擁有知識的多少,更主要的是看這些人是否有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及是否能很快地適應社會。而現在的班級教學模式,其歷史已有幾百年,它有很強的生命力,也有很多優(yōu)點,到現在還少不了它,但有些過于傳統(tǒng)、保守的地方畢竟與社會發(fā)展、生產力的進步不協(xié)調,在另一個層面上,教材的編寫也只是局限于數量較少的老師,其情形亦類似于上面所述。在這一點上,如能把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有機、良性地結合起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3 物理學科的特點
物理學屬于一門自然學科,課本上的知識多是人們在以往的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對學生來說,純屬間接知識,這其中,有不少知識很抽象,難于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同時在現行的教學條件和設備的局限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很難開足、開齊,但如果在物理教學中,合理地將信息技術嵌入進去,充分發(fā)揮它的優(yōu)點(如模擬實驗規(guī)范精確、形象直觀等),則既可以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又為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降低了難度。
信息技術的一些優(yōu)勢
1 容量大
上過信息課的老師,都有這種體會: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一般來說,信息課(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結合起來的課的簡稱)的容量大,在傳統(tǒng)新課教學中,要完成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45分鐘的時間往往非常緊張,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講(不敢讓學生自做),學生被動地聽,例題講得少,作業(yè)在課堂上基本上沒有時間處理。這些問題在采用了信息技術之后,往往能輕而易舉的得到解決。這樣,—方面節(jié)約了寶貴的上課時間,提高了效率,課堂教學得到優(yōu)化;另一方面,也擴大了學生的視野。
2 實驗效果好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和實驗演示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實驗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某些相關結論、實驗步驟,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透徹理解并且完全掌握產生實驗結論的過程。在普通物理課堂的演示實驗中,由于受到常規(guī)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實驗效果常不盡如人意。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實實驗環(huán)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則可彌補常規(guī)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如本人在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先用常規(guī)儀器按傳統(tǒng)實驗方法進行演示,由于常規(guī)實驗儀器的限制使蠟燭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隨著物距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一現象不是很明顯,致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不甚理解,并產生迷惑。此時我改為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模擬實驗,演示物距從無窮遠至小于焦距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的情況,整個模擬實驗過程流暢、直觀、明了,從而使學生對該實驗有了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由此可知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整合,可以突破常規(guī)實驗儀器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實驗技能水平。
3 利于探究式學習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的主導往往重于學生的主體,學生在教師固定的思維模式下,被動地學習,他們的思維得不到張揚,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但是在信息技術介入之后,尤其是比較好的多媒體課件或直接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良好的交互性,合作性,學生個體學習內容的自主選擇性,學習過程中的較大的自由度都真正地使學生從課堂教學中的“后臺”走到“前臺”,真正地體現了“學生主體”的地位,這既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又給學生良好思維的形成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4 方便易行
在多媒體資源處理方面,物理作為一門信息技術鄰近學科,物理教師應該成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許多物理教師都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專門網站,并把以網頁瀏覽的形式制作的CAI課件、教案、論文等放在該網站中,同時還可以把其它網站已有的課件通過Internet的超級鏈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課件里,以“搭積木”的形式,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制作的每一個課件鏈接起來,通過長時間教學的積累,逐步建立—個完整的教學課件體系。此外,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有網絡終端的地點,通過Internet網絡來訪問這些網站,進行物理教學的探討和鞏固性學習。
5 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過去的物理教學中,限于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學校經濟條件,很多教師只能在教室里,按照傳統(tǒng)的模式進行教學,教學手段單一,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高。但有了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知識結構,合理地嵌入信息技術,以求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使物理教學向著一個更加科學、更加形象、更加富有成效的方向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