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道路,如何在這條道路上更有效地前行,也許是每一位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負責任的教師都會探索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專業(yè)成長需借“四把梯”,才能駛入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快車道,收獲幸福快樂的職業(yè)人生。
一、以書為梯
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就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敝煨÷┦恳宰约旱挠H身經(jīng)歷提出,“讓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教師專業(yè)成長最主要的是教育思想的成熟。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必須博覽群書,向教育界的大師、專家、名師學習,吸取他們思想的精華,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綜觀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學莫不如此??梢赃@樣說,一個成功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史就是他的讀書史,像李吉林、干永正、李鎮(zhèn)西、竇桂梅,等等。閱讀他們的成長之路,你會發(fā)現(xiàn)是一本本經(jīng)典書籍陪伴他們度過了每一個夜晚。
我們要養(yǎng)成一種坐得下來、靜得下心、思得進去的閱讀習慣,做到終生與書為伴,有效閱讀,高效運用,讓讀書成為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作為教師,要讀人文書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視野,鋪設為人師的“底色”;要讀教育報刊,了解同行在做什么,在思考什么,讀少兒讀物,把準學生的思想發(fā)展脈搏,走進學生的心靈;要讀教育教學專業(yè)書籍,讀教學專著,掌握教學規(guī)律,讀心理學,了解學生發(fā)展的身心特點。只有我們以書為“梯”,才能使自己更富有思想,更具有人格魅力,才能在課堂上引經(jīng)據(jù)典,妙語連珠,給學生以知識的充實和心靈的震撼,才能準確把握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趨勢,遵循青少年心理特點及人才成長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道德的啟蒙和精神的引領。
二、以人為梯
“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弟子們面面相覷,沒有人能答上來。一個老和尚微笑著說:“放在大海里它就不會干涸?!北娚嘶腥淮笪颉T谏鐣系娜司头路鸫蠛V械囊坏嗡?,只要身處其中,就能從集體中學到很多,永不枯竭。一滴水是何其小,大海又是何其大啊!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欣賞之情和敬仰之情,定能處處捕捉到他人的閃光之處。向身邊師德高尚的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的敬業(yè)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品質;向教學骨干學習,學習他們?nèi)绾蝹湔n,在課堂上如何組織語言、板書、駕馭課堂,以及課后的反思;向有經(jīng)驗的老班主任學習,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多了解他們的做法;向外邊的教師學,教研活動、集體備課、師德演講、研討課活動等,都是學習的好機會。
還要向學生學習。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向小孩子學習,不愿意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個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問題,小孩的困難,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氣,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陶先生告誡我們,不了解學生、不尊重學生,不虛心向學生學習的人,是不配做學生的老師的。面對學生晶瑩剔透的童心,面對個性豐滿的孩子,每個有心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總會從學生獨到的見解與方法中深受啟發(fā)。以人為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虛心一點,勤快一點,多問一點,善學一點,才會有所收獲。
三、以崗為梯
像特級教師竇桂梅,她當年從吉林師范學校畢業(yè),來到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時,迎接她的卻是這樣一個嚴酷的現(xiàn)實:她被分配到了教務處,去做一個被呼來喚去的“勤雜工”兼代課教師。在這個崗位,她一干就將近五年,先后教過語文、音樂、數(shù)學、美術、自然常識、思想品德幾門課程。每一次代課,她都全力以赴。代數(shù)學課時,所帶班級成績名列前茅;代音樂課時,上過大型公開課。但竇桂梅感覺自己還是喜歡語文,而且語文教學也能更好地豐富自己的底蘊。“打雜”的五年,使竇桂梅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經(jīng)驗,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升,才有了今天她在語文教育中的“獨樹一幟”。干漪老師已80歲了,她自己說,年輕時“一篇課文,三次備課”的苦功成就了今天的她。上海著名特級教師顧泠沅認為,“真正的名師是在學校里、課堂里摔打出來的”。
在名師的漫漫人生征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長季節(jié),沒有一蹴而就,也沒有機緣巧合,名師成“名”的背后是百倍的艱辛,是十余年或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以求。我們可以平凡,但應拒絕平庸。面對一個個“問題學生”,我們是選擇放棄,還是努力探詢最佳的教育方法,面對學校安排的工作、任務,是消極應付,還是積極地做好;面對外界的誘惑,是想入非非,還是樂守清貧專心執(zhí)教……其實,工作是為自己做的,教師的教育教學不是重復昨天的故事,要把所處的崗位作為“充電”的課堂,把講臺當成自身發(fā)展的舞臺。教師必須把每天的教育教學都看做是進步的階梯,在每天的教學中,在每天與學生的互動中,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成長。
我們要牢固樹立“愛干就是德、善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勤”的思想境界,不管在哪個單位,從事哪門教學,都要埋下頭來,任勞任怨,不負眾望,不辱使命,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職責。不比職位比敬業(yè),不比得失比貢獻,始終保持奮發(fā)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以“崗”為梯,自我培養(yǎng),自我鍛煉,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
四、以筆為梯
日本近代有兩位一流的劍客,一位是宮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壽郎,宮本是柳生的師傅。當年,柳生拜師學藝時,他問富本:“師傅,根據(jù)我的資質,要練多久才能成為一流的劍客?”宮本答道:“最少要十年?!绷f:“假如我加倍苦練,多久可以成為一流的劍客呢?”宮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绷荒樅?,又問:“假如我晚上不睡覺,日以繼夜地苦練呢?”宮本答道:“那你必死無疑,根本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劍客?!绷浅3泽@,問:“為什么?”宮本答道:“要當一流劍客,就必須永遠保留一只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F(xiàn)在,你兩只眼睛都死盯著劍客的招牌,哪里還有眼睛注視自己呢?”柳生聽了,滿頭大汗,當場開悟,終成一代名劍客。
教之道亦如劍之道,當我們忙于俗務疏于反思時,只能永遠是一個教書匠。一個教師要想在專業(yè)上有所發(fā)展,成為“專家型”的教師,就要做到“教有所思”。讀完一本書有“所思”,上完一堂課有 “所思”,看過一個教學片段有“所思”,一次家訪后有“所思”,與學生一次交流有“所思”……每一位一線教師每天都會有很多“所思”,但欠缺的就是“記錄”。作為教師,如果只是讀書,教書,不寫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但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崩罴掷蠋熞恢惫ぷ髟诨A教育一線,沒有上過大學,更沒有讀過碩士、博士,可她卻創(chuàng)造構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論框架和操作體系,知名全國,甚至蜚聲海外。這一切她是怎樣做到的?30年來,李吉林用筆記下思想軌跡的習慣從來沒有中斷過。炎炎夏日,她不顧蚊蟲的叮咬,伏案寫作;寒冷的冬夜,她把熱水灌在瓶子里,外面裹著棉花,腳伸進去繼續(xù)寫。她放棄了無數(shù)的假日和組織安排的療養(yǎng),謝絕了多少次外出教學活動,使自己專心致志地做著、想著、寫著。她共寫出200余篇教育論文、隨筆,前后共出版10本專著,8卷本文集。要使自己盡快地成長起來,就需要我們以筆為“梯”,做到心中有規(guī)劃,時時有反思,天天有收獲。記下成功的經(jīng)驗,記下自己的感悟,記下失敗的教訓,記下典型的教育案例。也許記下的只是只言片語的隨感,星星點點的思考,但日積月累、堅持不懈,一定能在理論上會有所提升,在實踐上也會有所突破,逐漸向專家型教師靠攏。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固然離不開一定的外部環(huán)境,但更為關鍵的是要有渴求成長與發(fā)展的內(nèi)在愿望和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需要掌握一套自我學習的方法,需要智慧地借助“四把梯子”,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一步一步地成長為教育教學的行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