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教師教育著力強化學科專業(yè)知識和教育實踐技能,在追逐學術化、技術化、職業(yè)化的浪潮中,師范生德育逐漸走入了“獨善其身”的大眾化的個體德育誤區(qū)。師范生作為教師教育培養(yǎng)對象,既是大學德育的對象,更是未來學校教學立人的生力軍。因此,相對非師范類大學生而言,師范生具有鮮明的德育雙重性和專業(yè)化的道德力量訴求。
一、為教育而教:教師教育的德育使命
2007年9月9日,溫家寶總理與北京師范大學師范生座談時說:“一般大學的學生學習重點在于知識本身的研究,為學問而學;而師范大學的學生學習還包括知識關系的研究,為教育而學。一般大學的學生可以‘獨善其身’,而師范大學的學生則要‘兼善天下’?!彼€說:“師范生的道德要求更高,不僅要言教,還要身教;不僅要立己,還要立人?!盵1]這既是溫家寶總理寄予師范生的鼓勵與鞭策,更是對新時期教師教育的期望與要求。
2009年,在第25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時任教育部部長周濟在第四屆全國師德論壇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diào):“教師大計,師德為魂。當前我國正處于大變革大發(fā)展的時代,師德建設還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盵2]對于教師教育而言,如何改革德育模式,強化師范生的德育素質(zhì),是最值得反思的新情況,也是最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問題。從師范生的教育價值取向而言,教師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樹立“兼善天下”的理想,而且要賦予學生“兼善天下”的才干;不僅要教會學生立身行己,還要讓學生學會教學立人;不僅要為學生而教,還要為教育而教,承載起國家和民族的教育大計。因此,相對于一般大學教育,教師教育承載著更大的德育責任和義務。
總結(jié)近年來的教師教育發(fā)展趨勢,我國教師教育在強化學科專業(yè)知識和教育實踐技能等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強,特別是在追逐學術化、技術化、職業(yè)化的浪潮中,教師教育的專業(yè)劃分越發(fā)明細,職業(yè)導向更加清晰,于是便逐漸形成了“專業(yè)知識+實踐技能”的師范生素質(zhì)量化模型,學校德育也在無形之中被納入到了實踐技能之外的“專業(yè)知識”素質(zhì)當中,導致師范生德育智育化趨勢日益嚴重。與此同時,我國的教師教育在經(jīng)歷師范教育獨立化、“去師范化”和綜合化的改革歷程中,為“獨善其身”而教的個體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但沒有得到根本扭轉(zhuǎn),反而更為普遍。然而,教師教育培養(yǎng)的畢竟不是產(chǎn)業(yè)工人,也不是簡單從事教育的機器,而是德才兼?zhèn)涞慕逃摇!皣遗d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壞在于教師?!睆倪@一點來說,師范教育可以興邦。這就要求新時期的教師教育必須進一步強化德育首位,放眼未來,確立起為教育而教的崇高目標和責任意識,積極推進現(xiàn)代德育模式改革,不斷探索適應師范生德育需求的新內(nèi)容、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