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突然有了更多的詞來形容高盛,“欺詐犯”、“一只巨大的吸血鳥”、“金融變形蟲”。類似的稱號迅速席卷全球,“好不容易復蘇的金融市場又被高盛的一只‘靴子’打下去了?!?br/>
高盛是個畫好了圈套等投資者上當?shù)钠墼p犯?
從4月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來看,輿論認為很有可能。
起訴文件長達22頁,SEC指控高盛及其資深副總裁法布里斯·圖爾涉嫌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欺詐投資者。SEC指責稱,保爾森對沖基金公司花了1500萬美元讓高盛在2007年初設計并銷售了一款基于次級房貸抵押貸款債券的擔保債權憑證(CDO),高盛未向投資者披露保爾森對沖基金公司對該產(chǎn)品做空的“關鍵性信息”。在此項交易中,投資者蒙受超過10億美元的損失。
起訴文件還指出,高盛副總裁法布里斯·圖爾早就明白其中的玄機,他應對該產(chǎn)品負主要責任?!皥D爾明白保爾森公司隱藏著賣空利益,并知道該公司在交易過程中的角色?!?br/> 高盛極力否認證交會的指控,聲稱扣除1500萬美元手續(xù)費,它在這項CDO上也虧損了7500萬美元。高盛的高管公開表示委屈,“我們在該項目中蒙受了損失,而我們是不會以虧錢為目的去設計任何產(chǎn)品的?!?br/> 同時,高盛內(nèi)部人士認為。不管是作為CDO主要投資者的IKB,還是負責挑選該CDO所包含證券的獨立公司ACA,都擁有充足的有關基礎貸款的信息,并了解相關的風險。
高盛的強力抗辯表明,沒有人會因此下臺。其首席執(zhí)行官布蘭克費恩和他的核心團隊目前地位穩(wěn)固。證交會的起訴書中沒有提到他們中任何一人的名字。
就在高盛極力解釋的時候,這起華爾街的丑聞很快席卷了世界,一個擁有世界聲譽的公司怎么會如此陰險?美國輿論嘩然。
“一只巨大的吸血鳥”——這是出自《滾石》雜志(Rolling Stone)的有名比喻。更有一針見血的評論,說高盛是一只“金融變形蟲”,它不斷地吸收信息,并將其用于為自己和客戶謀利。
與此同時,那些與高盛有業(yè)務往來的關聯(lián)方很自然地表達了憤怒:英國和德國政府表示,它們將考慮對高盛采取行動。布朗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他對“這一道德淪喪感到震驚。這可能是我們所見過的最惡劣的案件之一”。德國政府表示,將考慮對高盛采取法律行動。
資本市場的強烈反應最為可測。當日,高盛股價下跌逾12%。用于衡量市場信心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shù)VIX急升15.5%。全球股市應聲下跌,黃金及大宗商品市場大幅下挫。動蕩氣氛彌漫于全球金融市場。
這就讓金融復蘇的前景蒙上了一層灰,美媒體感嘆到:“好不容易復蘇的金融市場又被高盛的一只‘靴子’打下去了。”
高盛事件很可能只是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觀察人士分析,SEC有可能擴大調(diào)查范圍。華爾街在次貸危機中的角色將是他們的研究目標。
美國的金融改革也可能借此發(fā)力。就在起訴高盛的同一天,奧巴馬強硬表示,金融改革法案如果不對衍生產(chǎn)品市場進行控制,他就將否決這項法案?!笆录挠绊懸灿欣诿裰鼽h堅持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監(jiān)管。”分析人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的同行們并未落井下石。
花旗集團稱,這一行動是一宗民事訴訟,而非刑事訴訟,意味著最糟糕的結果就是一張高額罰單。根據(jù)我們的理解,這意味著政府沒有發(fā)現(xiàn)充分的證據(jù)來提起刑事訴訟,當然不排除未來有可能找到。只有司法部才有權利提出刑事指控,而不是證交會。
看起來,這場沸沸揚揚的起訴案很可能以和解收場?!都~約郵報》4月29日報道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話說:“雙方幾乎肯定將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