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關系緊張——農民要進城,中國土地少——所以房價只漲不跌”,這其實是一個彌天大謊。
前不久在中國出現(xiàn)的“搶房潮”或許就是房價暴跌的先兆,很像1988年曾經在中國發(fā)生過的“搶購風”。歷史會驚人地相似嗎?
2000年以來,中國的房地產高潮已持續(xù)10年,10年來一線城市大約漲了4到5倍。特別是2009年的大漲和2010年春節(jié)以后的搶購,主要是由于利益集團壟斷和錯誤預期所致,已形成經濟泡沫。
高房價的危害首先是剝奪城市中間階層,把兩代人40年積蓄套牢。父母前20年的積蓄交首付,年輕夫婦后20年的收入分期付款。年輕人欲望膨脹,不愿租房,不住小房。
當一定比例的城市家庭高價購買以后,價格必跌無疑,即使政府不打壓也會跌。可惜大家不信,也熬不住。一邊’是高度壟斷的房地產利益集團,一邊是高度分散的居民家庭,兩邊交易起來,可能有等價交換和雙贏嗎?
住宅不是單純的商品,而是事關民生與社會公平、穩(wěn)定的基本條件,帶有社會公共產品性質,政府不僅應該提供廉租房,而且必須控制作為投資品的房地產市場,包括戶型和價格。豪宅是奢侈品,不必限制價格,政府應控制規(guī)模并課以重稅。
房地產的本質是地產不是房產,是金融不是商品。那些利益集團的吹鼓手們,十幾年來說破了天的惟一理由,就是未來供求關系緊張——農民要進城,中國土地少——所以房價只漲不跌,這是一個彌天大謊。這樣的謊言欺騙了許多人,作為社會共識形成了漲價預期,一直到2010年3月兩會以后出現(xiàn)“地王以天價買地”,“總經理壓倒總理”的怪現(xiàn)象。以上海1500人排隊搶購150套住房開始,許多地區(qū)房地產商囤積居奇,一直壓到五一才開盤,售價一次性提高20%~30%。
懂行的應看得出,這樣的搶購就是暴跌先兆,很像1988年曾在中國發(fā)生過的“搶購風”,當時,貴州連毛線都被搶購一空。歷史是否會驚人地相似?
1994年,北海和廣東的房地產暴跌,1997年香港樓市暴跌50%,就連美國房地產也崩過幾次盤了??芍袊藢幵赶嘈拧爸袊袃刃璨槐热毡尽边@樣的論調。其實日本國土比中國小得多,且有66%是森林。土地更緊缺。1985年第一次日元大幅度升值,房地產炒到天價,幾年后第二次升值,房地產反而大跌,最后跌了90%。一次泡沫經濟耽誤20年,同時進入老齡化社會,再干什么也干不動了。
房地產價格作為金融資產價格,與一般商品價格有本質不同,是其未來收入的資本化。把未來每年的預期收入(房租或者股息)分別按年扣除利率貼為現(xiàn)值,再加到一起,就是理論上的資產價格。所謂“未來供求關系”,已經以收入貼現(xiàn)的形式打入目前資產價格,而且在金融市場特有的“超前過度調整”規(guī)律下,早已超高。
為什么股民們會拿48元去買一股中石油股票?是為了將來分紅嗎?不可能的,而是因為覺得可以漲到100元,大家看中的是其增值的收益。為什么大家相信它會增值而不是貶值?因為供求緊張,據(jù)說石油60年以后要枯竭啊!
個人理性會導致集體非理性,居民們時而搶購,時而割肉,成為“羊群效應”。金融市場里充滿壟斷、假預期和“超調”,漲則暴漲,跌則暴跌,索羅斯的投資理念就是:正因為金融市場沒有均衡,所以才有賺大錢的可能,他說出了一個真理:投機資本是利用經濟的不均衡,甚至制造不均衡來謀取暴利的。政府如果不作為,信奉什么抽象的“市場規(guī)律”,就等于縱容壟斷者欺騙和掠奪居民,直至釀成國民經濟崩潰。
房地產泡沫之所以比股市泡沫更加危險,是因為它會連帶銀行和財政。當房價高漲時,會在生產和消費兩個方面把銀行資金吸引進來。
對于這種前景有兩種判斷。一種說,既然房地產業(yè)已綁架中國經濟,就任由其綁架下去。這是飲鴆止渴決不可取。
中國房地產業(yè)還有廣闊前途,打擊過高的房價,必定將啟動真實居民需求,政府還可啟動廉租房建設,調整后的房地產業(yè)與汽車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國土整治工程相配合,是可以長期健康發(fā)展的。
房地產利益集團所散布的種種反對控制泡沫經濟的言論,都不足取。何況,中國經濟增長也不能總是依靠房地產。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包括在打擊房地產泡沫的過程中實現(xiàn)技術升級,才是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真正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