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傳艷,黃育蓉
(東莞南博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廣東東莞 523083)
農村普通高中貧困生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思考
——基于湖北省 Z市的調查
汪傳艷,黃育蓉
(東莞南博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廣東東莞 523083)
我國普通高中貧困生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但普通高中教育階段還沒有建立系統(tǒng)、完善的資助體系。貧困生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在農村地區(qū),突出表現(xiàn)為比重高、人數(shù)多、家庭負擔重、心理壓力大。實證分析表明:農村貧困生問題的產生具有多層次原因,應強調政府的教育財政職能和政府在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捐贈,建立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公平目標的實現(xiàn)。
農村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
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中等職業(yè)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都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資助政策體系,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卻相對比較薄弱。由于我國普通高中是義務后教育,家庭是學費的主要承擔者,在高學費和無補助的情況下,產生了大量的普通高中貧困生。由于我國城鄉(xiāng)差距過大,普通高中貧困生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qū),政府對普通高中學生的資助又多集中在城市。因此,農村地區(qū)普通高中貧困生問題尤為突出。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對湖北省 Z市三所綜合實力有差異的農村普通高中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和整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共發(fā)放問卷 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3份,有效回收率為 94.3%。同時運用座談和個別訪談等方式,對貧困生、教師和學校領導進行訪談。通過調研,對普通高中貧困生現(xiàn)狀及資助情況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農村普通高中是指縣及縣以下的普通高中[1]。貧困生也稱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貧困生分為“一般貧困生”和“特困生”,二者的區(qū)別在于:“一般貧困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間支付學雜費和生活費比較困難或基本生活費得不到保障的學生,“特困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間因家庭經濟貧困而無力支付學雜費和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學生[2]。在本文中,農村普通高中貧困生包括一般貧困生和特困生。
關于“普通高中貧困生”的界定,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本文調查問卷設計了家庭年總收入、年總支出、家庭負擔教育費用情況、學雜費繳納情況、學生對自己經濟狀況的評價及月消費情況等指標來界定農村普通高中貧困生。統(tǒng)計數(shù)據表明,在調查地區(qū),特困生的比例約為 10%,一般貧困生的比例在 25%左右。
由于我國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普通高中貧困生主要在農村地區(qū)。調查數(shù)據顯示,95%的貧困生來自農村,5%的貧困生來自城市。從對父母職業(yè)的調查情況看,父親為農民的比例為 81.3%,母親為農民的比例為 82.4%。由此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貧困生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qū)。
從學生學費和日常生活費用來源看,學生的費用主要由父母供給,所占比例為 91.8%(見表1)。從家庭負擔教育費用的情況看,調查顯示,完全能夠負擔教育費用的家庭比重只有 14.4%,近 41%的家庭靠舉債才能供孩子完成普通高中教育。農村普通高中學生的成本分擔主體過于單一,家庭負擔過重。
表1 學生費用來源情況 (多選)
調查數(shù)據顯示,在所調查地區(qū)農村普通高中學生每月平均需要花費 225元。從每天用于吃飯的費用情況看 (見表2),67.6%的貧困生在 5元以下,25%的學生在 6~10元,貧困生的生活極其艱苦。這也從對教師的訪談中得到印證,據某教師介紹,不少貧困生吃的是饅頭加開水,米飯加咸菜,經濟上的困難讓他們學會了節(jié)衣縮食。
表2 貧困生每天用于吃飯的費用情況
在對“消費方式”的選擇上,76.2%的貧困生選擇“能省則省”,19.0%的貧困生選擇“事先做好消費”。這些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知道農村掙錢的艱難和父母的辛苦,對父母每月支付的生活費都精打細算,養(yǎng)成了良好的消費習慣。除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之外,貧困學生主要花費在購買學習用品或書籍上,每月用于買衣服、化妝品或首飾、通訊方面的花費幾乎為零 (見表3)。
表3 日?;ㄙM情況
總體而言,普通高中貧困生的心理較健康,但物質上的貧困給貧困生帶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因學習壓力產生的焦慮、不自信心理。調查數(shù)據顯示,在貧困生群體中,成績很差的比重為 9.5%,遠高于總樣本中成績很差的學生比重 (4.7%)。二是因生活貧困而產生的孤僻心理。不少學生缺乏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易造成抑郁孤僻心理。三是因遠大理想和“短視”行為并存而產生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們想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現(xiàn)狀,另一方面,他們的眼界還不開闊,往往會夸大眼前的困難,對未來產生迷茫。
導致農村普通高中貧困生產生的原因復雜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家庭收入低是普通高中貧困生產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叭r”政策實施后,農民的負擔大大減輕了,但由于耕作方式落后,很多農村地區(qū)至今還沿用很古老的工具,加上化肥、農藥等投入費用的增長及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從土地里的創(chuàng)收并不多。另外,由于農民醫(yī)療保險制度還不完善,當家庭成員患病時 (尤其是大病),整個家庭將面臨沉重的壓力。家庭情況 (如多子女、單親)也直接影響著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是導致家庭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見表4)。
表4 學生家庭貧困原因分析情況
目前,我國普通高中實行繳費制度,主要包括:學費、雜費、擇校費。由于農村普通高中學校主要是寄宿制,農村學生除繳納這些費用外,還需負擔生活費用和住宿費用,經濟壓力比較大。調查結果顯示:農村普通高中學生平均每年繳納的學費約為 1 646元,雜費為 752元,生活費用為 235元 (見表5)。按 10個月計算,一個高中生一年的生活費用為 2 350元,一年平均花費為 4 748元。另外 40%的學生還要繳納擇校費,這部分學生一年的花銷約為 7 605元。據統(tǒng)計,2008年當?shù)剞r民的人均純收入為 4 870元[3],除去日常必要的生活花銷,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還不夠支付一個高中生的費用。
表5 費用支出情況 (單位:元)
從對幾所學校的資助情況的了解看,除接受過 2007年中央 3億彩票公積金資助資金外,該地區(qū)學校還沒有接受過政府的專項普通高中貧困生資助資金。在三所學校中,綜合實力較強的學校每年從學校創(chuàng)收和社會捐贈中拿出一部分資金資助部分生活困難的貧困生,另外兩所綜合實力較差的學校由于缺少資金,至今還沒有建立長期、完善的貧困生資助制度。
從目前的捐贈情況看,主要有兩個表現(xiàn):一是社會各界對貧困生的資助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和小學生上,對普通高中階段的貧困生重視不夠。二是社會對普通高中的捐贈又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qū)、綜合實力較強的學校,農村地區(qū)學校,特別是綜合實力較差的學校則很難獲得捐贈。
通過訪談得知,綜合實力較強的學校每年可以收到來自市企業(yè)家協(xié)會、總工會、團委協(xié)會等各界的捐贈。這部分捐贈可以保障 80名學生每年享受 1 000元或 2 000元的補助。但另外兩所實力較差的學校卻幾乎沒有獲得過任何捐贈。因此,引導社會對農村地區(qū),特別是向綜合實力較差的農村學校捐贈是很有必要的。
普通高中教育是銜接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階段。實證分析表明,高中助學機制還很不健全。為解決農村普通高中貧困生問題,促進教育公平目標的實現(xiàn),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貧困學生資助制度是教育財政體制的重要內容之一,保證貧困學生得到必要的資助是政府的職責。一要政府切實履行社會公正責任,建立普通高中貧困生助學金制度。鑒于我國地區(qū)發(fā)展存在較大差距,資助標準、資助內容和資助金額應由省級政府制定,資助資金的分擔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由中央、省級、市級政府按比例共同負擔;二要普遍建立學雜費減免制度,減輕貧困學生入學時的經濟負擔;三要規(guī)定收取擇校費的學校從擇校費中抽取一定比例用于貧困生救助,保證貧困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yè)。
首先,政府應進行政策引導,出臺相關政策法規(guī),引導和鼓勵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個人支持教育事業(yè),擴大資助基金的來源渠道。其次,擴大媒體宣傳力度。資助體系運行的關鍵是大力發(fā)揮媒體的宣傳和策劃作用。利用報紙、電視、互聯(lián)網等媒體傳播優(yōu)勢,大力宣傳農村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情況,包括貧困生規(guī)模、現(xiàn)狀、典型事例等,讓更多的人了解農村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爭取社會廣泛的理解和支持。再次,設立社會普遍參與的資助基金組織。目前很多普通高中學校通過多種途徑爭取社會各界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農村地區(qū)普通高中貧困生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收入低。因此,對這部分學生家庭進行援助不失為良策。美國政府將提高最低薪資待遇、調整稅收制度和增加福利待遇三方面結合起來對貧困兒童父母進行援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鑒于我國農村的實際,除了向貧困學生家庭直接提供錢物資助外,可通過提供農業(yè)技術支持、優(yōu)惠貸款、醫(yī)療保障、教育培訓等途徑,幫助貧困家庭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首先,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這種活動要面對所有學生開展,避免將貧困生視為特殊群體。其次,對貧困生要進行“抗逆”教育。鼓勵他們以辯證的觀點來分析自己的現(xiàn)狀,正視生活上的困難和逆境,充分認識到困難和逆境是一種磨煉。再次,學校、社會要把助人與育人有機結合,增強貧困生自我“造血”的能力。各種資助措施只能為他們“輸血”,讓貧困生樹立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意識和品格,才是育人的根本。
[1]劉慧林.中央和省級財政在農村教育財政中的主體地位[J].教育探索,2007(4):7-9.
[2]趙中源,袁新潔,高華.把握心理特點注重“精神解困”:對高中貧困生思想教育的思考[J].湘潭師范學報,2002(1):115-117.
[3]“2008年皖鄂贛各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數(shù)據資料[EB/OL].http://bbs.ah55.com/viewthread.php?tid=1610.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flection of Poor Students in RuralOrd inary High School——Based on Survey of Z City in Hubei Province
WANG Chuan-yan,HUANG Yu-rong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Nanb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in Dong guan,Dong guan 523083,China)
The poor students of ordinary high schools in our country have become a large group,but a systematic,perfect system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of ordinary high school.Poor students’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s:high proportion,heavy family burdens,and heavy psychological pressure.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blems of poor students have multi-level reasons.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functions and main role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hould be emphasized,and we should encourage community to donate actively,establish support system for the poor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and promote educational equity goals to achieve.
rural ordinary high school;poor students;support
(責任編校:光明)
G641
A
1673-0712(2010)05-0094-03
2010-08-28.
汪傳艷 (1984——),女,湖北襄樊人,東莞南博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