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基于語料庫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英譯本詞匯特征研究

        2010-12-07 03:29:50陳建生崔亞妮
        當(dāng)代外語研究 2010年6期
        關(guān)鍵詞:詞匯報告文本

        陳建生 崔亞妮

        (天津科技大學(xué),天津,300222)

        經(jīng)過三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中國在世界的經(jīng)濟和政治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成為國際社會關(guān)注的焦點。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是外界了解中國形勢和政治主張的最權(quán)威來源之一?!秷蟾妗肥侵腥A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種公文形式,由國務(wù)院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宣讀,其結(jié)構(gòu)一般包括三部分:一、回顧并總結(jié)上一年的政府工作情況;二、歸納當(dāng)前政府各項工作,匯報這一年政府的工作總體部署;三、政府自身建設(shè)以及這一年的主要任務(wù)。為滿足外界了解中國政府工作的需求,達到對外宣傳的目的,《報告》還被譯成多種外文,因此《報告》的翻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報告》屬政論文體,此類文體用詞講究分寸,莊重嚴(yán)謹(jǐn),準(zhǔn)確規(guī)范。我國資深翻譯家程鎮(zhèn)球(2002)曾指出,在政論體漢英翻譯中,譯者應(yīng)竭力忠實于原文,要忠實于原文的字句,更要忠實于原文的精神。其次,譯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責(zé)任感和嚴(yán)肅認(rèn)真的工作態(tài)度。目前國內(nèi)對《報告》翻譯的研究越來越多,但大多是針對某一年的單個文本,對詞匯或句子的翻譯進行定性分析,還鮮有對于《報告》英譯本詞匯總體特征的研究。本文采用語料庫語言學(xué)研究方法,對近幾年我國《報告》英譯本中的詞匯特征進行研究,并與同一體裁的美國《國情咨文》(以下簡稱《咨文》)作對比分析,找出兩者之間的差異,探討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

        1. 歸化和異化翻譯理論

        美國翻譯理論家韋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譯者的隱身》(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中提出了歸化(domestication)和異化(foreignization)翻譯理論。韋努蒂認(rèn)為,歸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義的態(tài)度,使外語文本符合譯入語言的文化價值觀,把原作者帶進譯入語文化;異化法是對這些文化價值觀的一種民族偏離主義的壓力,接受外語文本的語言和文化差異,把讀者帶入外國情景。換言之,歸化法要求譯者向譯入語讀者靠近,按照譯文讀者的表達習(xí)慣和閱讀心理來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而異化法則主張譯者向原作者靠攏,在譯文中完全依照原文的表達法,盡量保持原作的異域風(fēng)格。

        《報告》的翻譯要求譯者既要保留其本身所具有的嚴(yán)肅性和準(zhǔn)確性,同時又要反映中國政治和文化等的特點;譯者在傳達原作者意圖、達到對外宣傳目的的前提下,也要努力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文化。因此,《報告》的翻譯理應(yīng)結(jié)合歸化和異化兩種策略。為了使譯文便于理解,在句法和篇章方面,較多地采用歸化的譯法;然而在詞匯方面較多采用異化的譯法,盡量保持原文的中國文化等特色。

        2. 語料庫語言學(xué)與翻譯研究

        語料庫語言學(xué)是一門結(jié)合語言學(xué)、計算機科學(xué)、認(rèn)知語言學(xué)和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的新興交叉學(xué)科。語料庫語言學(xué)為語言學(xué)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研究方法,它以真實的語言數(shù)據(jù)為研究對象,從宏觀的角度對大量的語言事實進行統(tǒng)計,然后通過宏觀和微觀的、定量與定性相結(jié)合的分析方法,從中尋找語言使用的規(guī)律。自20世紀(jì)9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學(xué)者致力于翻譯語料庫的研究與設(shè)計,其中以Mona Baker的影響最大。Baker是第一個倡導(dǎo)把語料庫應(yīng)用于探究翻譯現(xiàn)象的學(xué)者,開辟了一條以語料庫方法開展翻譯研究的道路,即廣泛收集真實的翻譯材料,借助現(xiàn)代化的手段建立大型資料庫,挑選出各種資料樣本進行分析,以此來描述翻譯的真實面目和性質(zhì),揭示翻譯中可能存在的規(guī)律,并為翻譯操作提供范式(趙晴2008)。

        3. 本研究使用的語料庫

        本文是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所使用的語料庫包括一個雙語平行語料庫(bilingual parallel corpus)和一個可比語料庫(comparable corpus)。其中,《報告》雙語平行語料庫的規(guī)模約為20萬字詞,其中中文約11萬字,英文約9萬詞,收錄了從2004到2009年的《報告》的原文及譯文。中文文本和英文譯文都來自由中國政府授權(quán)新華網(wǎng)發(fā)布的正式文本。兩種語言的文本采用半自動的方法在句子水平上對齊。

        可比語料庫由《報告》英譯本(94,022型符)和1994至2008年美國公開發(fā)表的《咨文》(92,488型符)兩個子庫構(gòu)成。

        此外,根據(jù)研究的需要,這兩個語料庫都使用CLAWS詞性附碼器做了詞性附碼。采用的是分類詳細的CLAWS7詞性附碼集①。

        4. 結(jié)果與討論

        本文針對文本中詞語的總體特征對《報告》英譯本和《咨文》進行對比,并進行具體分析。將從平均詞長、詞匯密度、類符形符比、高頻詞和動詞名詞化現(xiàn)象五個方面對詞語特征進行研究。

        4.1 平均詞長

        平均詞長是一個文本中全部單詞字母的總數(shù)與單詞總數(shù)的比值,而詞長標(biāo)準(zhǔn)差則是指單詞長度在平均詞長左右浮動的程度。平均詞長是反映文本文體特點的一個重要因素。正式文體的文本常常使用長詞來突出其文本的文體特征以區(qū)別于非正式或口語化文體的文本。以Brown語料庫中三類不同文體的文本為例,報刊類文本(Categories A,B,C)的平均詞長為4.73,標(biāo)準(zhǔn)差為2.59;學(xué)術(shù)類文本(Category J)為4.93,標(biāo)準(zhǔn)差為2.87;而各類小說(Categories K,L,M,N,P,R)為4.31,標(biāo)準(zhǔn)差為2.18。這三類文本相互間平均詞長差異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都存在顯著的差異。學(xué)術(shù)類文本在這三類文本中文體最正式,其次是報刊類,然后才是小說類文本。由此可見,平均詞長和文本正式程度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表1是《報告》英譯本和《咨文》兩個子語料庫的平均詞長和標(biāo)準(zhǔn)差。

        表1 《報告》英譯本和《咨文》兩個語料庫的平均詞長比較

        表1中《報告》英譯本的平均詞長及標(biāo)準(zhǔn)差都高于《咨文》。兩個語料庫中文本的平均詞長的t檢驗結(jié)果證明這個差異非常顯著(t=65.63,p<0.0001)。

        此外,還統(tǒng)計了兩個語料庫中長詞(≥10個字母)在各自語料庫總詞數(shù)中所占的百分比(見表2)。

        表2 兩個語料庫中長詞(≥10個字母)總數(shù)和百分比

        表2數(shù)據(jù)表明,《報告》英譯本中長詞所占的百分比明顯高于《咨文》,說明譯者在翻譯時使用長詞較多,如一些較長的派生詞:qualification,reconsideration,practitioners,uncompromisingly,internationalization等等。因此,從詞長角度看,《報告》英譯本比《咨文》文體更為正式。

        4.2 詞匯密度

        詞匯密度是指文本中實詞在總詞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英語的實義詞(lexical word或content word)指具有穩(wěn)定詞匯意義的詞語,與之相對的是功能詞(grammatical word或function word),指不具備穩(wěn)定詞義或意義模糊而主要起語法功能作用的詞語。根據(jù)胡壯麟(2002)對實詞和虛詞的分類,實詞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虛詞主要包括連詞、介詞、代詞和冠詞。詞匯密度被認(rèn)為可以反映篇章的信息容量和難度。詞匯密度偏高說明該篇章的實詞比例較大,因而信息量也較大,難度也相應(yīng)增加。相反,詞匯密度偏低則說明篇章難度相對較低,容易理解。本文采用的是Ure(1971)和Stubbs(1986)提出的詞匯密度計算方法:詞匯密度=實詞數(shù)÷總次數(shù)×100%,旨在通過語料庫考察《報告》英譯本和《咨文》信息量上的差異和難度的大小。表3是按照公式計算出的兩個語料庫的詞匯密度,為了更清楚地反映造成詞匯密度不同的原因,還分別統(tǒng)計了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的詞數(shù)。

        從表3的數(shù)據(jù)可作出以下分析:《報告》英譯本的詞匯密度比《咨文》高,說明《報告》信息量較大,難度較高。從實詞詞數(shù)比較情況來看,《報告》英譯本中名詞和形容詞數(shù)量比《咨文》多(經(jīng)χ2檢驗證實兩個語料庫的名詞和形容詞數(shù)量差異相當(dāng)顯著),其中形容詞差異更大;前者動詞數(shù)量低于后者;兩者副詞數(shù)量相當(dāng)。因此可以把造成兩者詞匯密度差異的原因歸結(jié)于《報告》英譯本中名詞和形容詞數(shù)量較多。其原因可從兩方面進行分析,即漢英語言的差異和譯者在漢譯英過程中使用的翻譯策略。由于《報告》中對過去一年的工作總結(jié)是建設(sh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就,提出的方針和政策都是針對中國國情的,其中有很多中國特色的詞匯在英文中無對應(yīng)詞,因此譯者要作出相應(yīng)的解釋性翻譯,這就造成在其譯文中名詞數(shù)量相對國情咨文較多,所傳達的信息量較大。如:

        原文:“三農(nóng)”

        譯文: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原文:“西電東送”

        譯文:transmission of electricity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原文:“兩個確?!?/p>

        譯文:“two guarantees” (guaranteeing that the living allowances for workers laid off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at the pensions of retirees are paid on time and in full);

        原文:“五個統(tǒng)籌”

        譯文:“five balanced aspects”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alancing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balanc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lancing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and balancing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以上詞匯都表現(xiàn)中國特有事物,譯者在翻譯此類詞匯時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并作出適當(dāng)?shù)慕忉?因此加大了政府報告譯文的名詞數(shù)量。

        由于漢語注重意合,在漢語中句法形式區(qū)別的手段相對比較單調(diào),除了少數(shù)名詞和數(shù)量詞之外,大多數(shù)的定語都是形容詞。相比之下,英語的句法形式和修辭限定性手段就要復(fù)雜得多,除了形容詞之外,名詞、介詞詞組和從句都可以擔(dān)當(dāng)定語來修飾限定主語(劉宓慶1992)。形容詞的使用在《報告》原文中呈現(xiàn)高頻率。此外,政治文件的翻譯對忠實原文的要求十分嚴(yán)格,譯者在翻譯中采用直譯的手法,把原文中的形容詞直譯為相應(yīng)的形容詞,尤其是形容詞后直接搭配名詞,其結(jié)構(gòu)簡單,形容詞和中心詞關(guān)系明確,且形容詞在名詞之前,同時也符合英語中形容詞的習(xí)慣用法。這兩方面的原因造成《政府》英譯本中形容詞數(shù)量多于《咨文》。如:

        原文:面對復(fù)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和頻繁發(fā)生的自然災(zāi)害,

        譯文:In the face of a complex and volatil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unexpected outbreak of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nd frequentnaturaldisasters,

        原文:不斷滿足人們?nèi)找嬖鲩L的物質(zhì)文化需要,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根本目的。

        譯文:The fundamental goal of ou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is to continually meet the growingmaterialandculturalneedsof the people.

        例句中劃橫線的部分都是直接用形容詞修飾名詞的形式,斜體部分“自然災(zāi)害”和“物質(zhì)文化需要”在漢語中是名詞短語,但是翻譯時也用形容詞修飾名詞的形式,分別譯為naturaldisasters和materialandculturalneeds。

        4.3 類符形符比

        類符形符比(Type/Token Ratio,簡稱TTR)是指在特定語料中類符(type)和形符(token)的比率。所謂類符數(shù)是指文本一共有多少個不同的詞形,而形符數(shù)是指文本中一共有多少個詞。單純的類符數(shù)和形符數(shù)不能反應(yīng)文本的本質(zhì)特征,但兩者的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本的某種本質(zhì)特征,即用詞的變化性(楊惠中2002)。一般情況下,超過1,000詞的語料要使用標(biāo)準(zhǔn)化類符形符比,即按一定的長度(通常是1,000個形符)分段計算文本的類符形符比。表4是WordSmith分別統(tǒng)計的兩個語料庫中類符數(shù)、形符數(shù)和標(biāo)準(zhǔn)化類符形符比。

        表4 兩個語料庫的類符形符統(tǒng)計

        從表4可以看出,《報告》英譯本語料庫和《咨文》語料庫的形符數(shù)比較接近,而前者的類符數(shù)小于后者,其標(biāo)準(zhǔn)化類符形符比(40.32)小于本族語語料庫(43.05)。該差異表明《報告》英譯本的詞語變化程度低于《咨文》。由此可知,《報告》英譯本的詞匯密度高于《咨文》?!蹲晌摹酚捎⒄Z本族語者所撰寫,《報告》英譯本中用詞多樣化不及國情咨文?!秷蟾妗酚⒆g本在理解程度上較《咨文》更難一些,但這并不意味著其用詞變化多,而是由于其中重復(fù)使用難度較高的詞語。

        4.4 高頻詞比較

        詞頻統(tǒng)計是語料庫研究的一個基本統(tǒng)計手段。Sinclair(1991)指出,語料庫中頻率最高的那些詞的分布是穩(wěn)定的,因此如果在排列順序上出現(xiàn)任何顯著的變化都可能是有意義的。一般情況下,一個語料庫詞表中的高頻詞絕大多數(shù)是功能詞(或稱虛詞),實詞的出現(xiàn)則表明該實詞所指的人、事物或行動等是語料關(guān)注的焦點,因此才會被反復(fù)提到。

        表5列出了《報告》英譯本和《咨文》兩個語料庫按詞頻從高到低排列的前20個高頻詞、其頻率以及在總詞頻數(shù)中所占的百分比。

        表5 兩個語料庫的詞頻表中前20個高頻詞的比較

        表5數(shù)據(jù)顯示,《報告》英譯本詞頻表前20個高頻詞中有8個實詞(40%),虛詞僅有12個(60%),而《咨文》前20個高頻詞中沒有實詞。這兩個高頻詞表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報告》所關(guān)注的焦點比《咨文》更為集中和明確。統(tǒng)計《報告》英譯本前100個高頻詞中出現(xiàn)的實詞,我們可大致了解從2004到2009年期間中國政府的工作重點,如development(發(fā)展),system(制度),rural(農(nóng)村的),people(人民),reform(改革),land(土地),progress(進步)等?!蹲晌摹非?00個高頻詞中的實詞也能反映出美國政府所關(guān)注的焦點,如people,America,congress,nation,economy,peace,citizens,freedom等。但是,這些實詞在前100個高頻詞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和百分比明顯低于《報告》英譯本中的實詞,說明《咨文》所關(guān)注的問題較多且比較分散。此外,《咨文》高頻詞中出現(xiàn)代詞I和you,這表明雖然兩者同屬于政論文體,但《報告》英譯本比《咨文》更正式,而后者則表現(xiàn)出一定的口語化傾向。

        4.5 動詞的名詞化

        英語動詞名詞化是指由動詞轉(zhuǎn)化為名詞或起名詞作用的詞的現(xiàn)象,其過程就是其動作逐步從動作動態(tài)靜化為抽象概念甚至涉及與該動作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的過程。英語很多名詞都是由動詞變化而來,這類名詞有和其他名詞相同的句法功能,但在意義上指示一種行為,具有動態(tài)的含義,常用來表示動詞含有的動作、行為、變化、狀態(tài)、品質(zhì)、情感等概念(王武興2003)。

        就形態(tài)變化而言,英語動詞的名詞化通常由兩類詞綴組成:一類為動詞的進行體形式-ing,用于動詞的詞尾,另一類則是因動詞而異的后綴,如:-tion,-sion,-al,-ment,-y等。句法研究通常把前者稱為動名詞或動作名詞,后者為動詞派生名詞(Quirk 1985)。英語中動詞添加后綴構(gòu)成名詞的方式較多,本文未能把所有的動詞名詞化現(xiàn)象都概括在內(nèi),只針對動詞名詞化常用的幾個后綴進行統(tǒng)計,包括-ence,-sion,-tion,-ment,-al和-ing。表6是統(tǒng)計結(jié)果:

        表6 兩個語料庫中的動詞名詞化現(xiàn)象

        表6數(shù)據(jù)表明,《報告》英譯本的動詞名詞化現(xiàn)象明顯多于《咨文》。兩個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動詞名詞化的例子包括occurrence,expansion,transmission,combination,construction,implementation,development,revival,rebuilding,upgrading等。使用這種表達手段的原因在于:英語動詞的名詞化具有諸多功能,包括使語篇正式化、客觀化、簡潔化和起銜接功能。名詞化程度越高說明文本越抽象、越正式、越書面語化。名詞化有利于表達客觀事實,使信息密集,從而使語篇更簡潔緊湊。由此可見,《報告》英譯本的書面語特征比《咨文》更明顯,文體更正式,表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注重譯文的緊湊性,旨在用較少的語句傳達更多的信息。如:

        原文:促進中部地區(qū)崛起的政策開始實施

        譯文:We beganimplementationof the policy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region.

        如果這個句子譯作We began toimplementthe policy...,其書面語特征就不明顯了。

        5. 結(jié)語

        通過以上基于語料庫的分析與對比,可以看出《報告》英譯本的詞匯具備以下特征:(1)平均詞長較長,文體正式;(2)詞匯密度較高,所傳達的信息量較大,文本難度相應(yīng)較高;(3)在詞匯使用上變化不明顯,表明譯者在翻譯時集中使用了某些詞匯;(4)高頻詞中實詞所占比重較大,說明文章主題明確而且側(cè)重點集中;(5)名詞化現(xiàn)象顯著,文體正式。

        由于所研究的文本是由《報告》翻譯而來,因此其詞匯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報告》原文的影響。《報告》屬于一種特殊的文體,具有書面語特征。譯者在翻譯時力求與原文文體特征保持一致,用詞嚴(yán)謹(jǐn),譯文詞匯多用長詞,名詞化現(xiàn)象較多。另外,譯者翻譯中應(yīng)采用歸化和異化相結(jié)合的翻譯策略,對中國特有事物進行解釋性翻譯,造成譯文文本信息量增大。與此同時,為了達到對外宣傳的目的,《報告》英譯本總體詞匯特征應(yīng)接近于本族語中同體裁的文本詞匯特征,被目的語讀者接受。因此,根據(jù)與《咨文》對比所得結(jié)論,我們建議,《報告》的翻譯應(yīng)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礎(chǔ)上,遵循簡潔的原則,盡可能在詞匯使用上靠近本族語者的閱讀習(xí)慣。如多使用定語后置修飾名詞;根據(jù)不同的語境,盡量用不同的英文詞匯或表達方式翻譯原文中同一詞語,以提高用詞多樣性;注重虛詞的使用等等,避免由于實詞量大或用詞過于正式而減弱文本的可讀性。

        附注:

        ① 有關(guān)CLAWS詞性附碼器和CLAWS7詞性附碼集的詳細情況,請訪問以下網(wǎng)址:http:∥ucrel.lancs.ac.uk/claws/trial.html。

        Baker, M. 1995. Corpora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n overview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Target7(2): 223-243.

        Hu, Zhuanglin. 2002.Linguistics:AnAdvancedCourseBook[M].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Quirk, R., S. Greenbuam, G. Leech & J. Svartvik. 1985.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Sinclair, J. 1991.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ubbs, M. 1986.Languagedevelopment,lexicalcompetenceandnuclearvocabulary[A]. In K. Durkin (ed.).LanguageDevelopmentintheSchoolYears[C]. London: Croom Helm.

        Ure, J. 1971.Lexicaldensityandregisterdifferentiation[A]. In G. Perren & J. L. M. Trim (eds.).ApplicationsofLinguistics[C]. London: CUP: 443-452.

        Venuti, Lawrence. 2004.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成昭偉.2007.新漢英翻譯實務(wù)[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程鎮(zhèn)球.2002.翻譯論文集[C].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劉宓慶.1992.漢英對比與翻譯[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王武興.2003.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楊惠中.2002.語料庫語言學(xué)導(dǎo)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曾慶敏.2006.英語中的名詞化隱喻及其語篇功能[J].重慶工學(xué)院學(xué)報(3):125-128.

        趙晴.2008.國外基于語料庫翻譯研究述評[J].重慶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7):83-100.

        猜你喜歡
        詞匯報告文本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一圖看懂十九大報告
        報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xué)隱喻
        報告
        報告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性感午夜天堂av| 深夜黄色刺激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媚药丝袜美女高清一二区|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 玩弄人妻少妇精品视频| 又黄又硬又湿又刺激视频免费 | 成人白浆超碰人人人人| 国产激情视频白浆免费|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电影|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94|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美国又粗又长久久性黄大片| 国产综合开心激情五月|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性自爱拍偷在在线播放|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天堂√中文在线bt| 日本a级大片免费观看| 黄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男女视频网站免费精品播放|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av高潮偷拍的|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蜜臀av| 青青草手机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蜜潮| 91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午夜理论片yy6080私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