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真 (長江大學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華中農業(yè)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賀飛英 (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朱福興 (華中農業(yè)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油菜菌核病化學防治藥劑的室內篩選
王 真
(長江大學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華中農業(yè)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賀飛英
(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朱福興
(華中農業(yè)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在室內分別用8種常見殺菌劑對油菜菌核病菌進行毒力測定。結果發(fā)現,咪鮮胺對油菜菌核病的抑制效果最強,其EC50值僅為0.021 8 mg/L,然后依次為異菌脲、多菌靈、菌核凈、腐霉利、三唑酮和福美雙,抑菌效果最差的是乙霉威,其EC50值高達13.140 1 mg/L。
油菜菌核病;化學防治;毒力
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 de Bary)是油菜上的三大病害之一,會造成菜籽減產和含油量降低,直接的經濟損失達5%~10%,嚴重時達到50%[1]。多年來防治油菜菌核病化學藥劑主要采用的是苯并咪唑類殺菌劑或不同作用機理的殺菌劑與之復配的藥劑,但隨著藥劑的常年使用,油菜菌核病菌產生了明顯的抗藥性,從而使藥劑的防治效果下降,甚至防治失敗[2]。本試驗采用市面上比較常見的、作用機制不盡相同的8種殺菌劑,分別對同一株油菜菌核病菌株進行了室內生物活性的測定,以明確不同藥劑的抑菌效果,篩選出最佳的防治藥劑,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抗性治理,以及更深入的機理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1.1 供試菌株
油菜菌核病菌:采自于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qū),剝離發(fā)病油菜莖稈上的菌核,消毒分離純培養(yǎng),4 ℃保存?zhèn)溆谩?/p>
1.2 供試藥劑
98.1%多菌靈原藥(江西海利貴溪化工有限公司)事先用0.1 moL/L的鹽酸稀釋成10 000 mg/L作為母液,盛放于250 mL的磨砂棕色廣口瓶中,于4 ℃冰箱中保存?zhèn)溆茫?6%菌核凈原藥(浙江溫州農藥廠)事先用甲醇稀釋成1 000 mg/L作為母液,盛放于250 mL的磨砂棕色廣口瓶中,于4 ℃冰箱中保存?zhèn)溆茫?5%咪鮮胺EC(湖南天澤農藥化工有限公司)。
98%腐霉利原藥(青島海利爾藥業(yè)有限公司);95.4%乙霉威原藥(青島海利爾藥業(yè)有限公司);95.3%異菌脲原藥(浙江生化有限公司)這三種原藥用丙酮溶解稀釋成10 000 mg/L的母液,冷藏備用。
1.3 供試培養(yǎng)基
PDA培養(yǎng)基(去皮馬鈴薯 200 g、葡萄糖 20 g、瓊脂20 g、水 1 000 mL)。
1.4 試驗方法
采用生長速率法測定8種藥劑對幾種油菜菌核菌的毒力。具體做法是:將8種藥劑分別配制成5個不同濃度的含毒PDA培養(yǎng)基,用7 mm的打孔器打取菌絲的最外緣,挑取菌碟置于含藥培養(yǎng)基中央,每個濃度重復3次,設置不含藥培養(yǎng)基為對照。放入27 ℃培養(yǎng)箱中,3 d記錄各個濃度的菌絲生長直徑,用DPS專業(yè)版軟件處理數據,求出回歸方程、EC50及相關系數。
表1 8種殺菌劑對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Table 1 Toxicity of 8 fungicides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8種殺菌劑對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結果如下表1所示。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用生長速率法測定八種殺菌劑對油菜菌核病菌株的生物活性,抑菌效果最好的為多咪鮮胺和異菌脲,其EC50值分別為0.021 8 mg/L和0.028 6 mg/L,然后依次為多菌靈、菌核凈和腐霉利,其EC50值分別為0.162 2 mg/L、0.530 2 mg/L和2.266 0 mg/L,效果最差的是三唑酮、福美雙和乙霉威,其EC50值分別為6.151 4 mg/L、6.601 3 mg/L和13.140 1 mg/L,乙霉威的EC50值是咪鮮胺的650多倍。
所選用的8種殺菌劑中,咪酰胺抑菌效果是最好的,這與前人[3]在田間的試驗結果是一致的。異菌脲、菌核凈和腐霉利都屬于二甲酰亞胺類殺菌劑,從本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有比較好的抑菌效果,這與石志琦等[4]認為選用二甲酰亞胺類殺菌劑如速克靈、撲海因、乙烯菌核利和菌核凈防治油菜菌核病菌的效果比較好,是治理多菌靈抗藥性的有效途徑的結論是一致的。
本試驗中多菌靈對油菜菌核病菌的EC50值為0.162 2 mg/L,比菌核凈和腐霉利的EC50還小,說明多菌靈的抑菌效果還是很好的,這與張夕林等[5~8]的研究結果相反。分析原因可能有三:①田間的活體抗性監(jiān)測與室內的毒力測定有比較大的不同,室內離體測定不能完全代替田間的實際狀況;②本試驗選用的油菜菌核病菌株來自四川省,可能不同地區(qū)的油菜菌核病菌,由于防治用藥的情況差異比較大,對多菌靈的敏感性不同所致;③本試驗室內試驗選用的是多菌靈原藥,而田間監(jiān)測用的是制劑,原藥和制劑的理化性質差異比較大。
乙霉威屬于氮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測得其EC50值很大,是多菌靈的100多倍,與多菌靈表現出很強的負交互抗性。
[1]董金皋.農業(yè)植物病理學(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183~185.
[2]楊敬輝,潘以樓,朱桂梅.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對多菌靈和乙霉威敏感性表型的研究[J].上海農業(yè)學報,2004,20(1):99~101.
[3]孫俊銘,韋 剛,張啟高,等.油菜菌核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報告[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7):80~81.
[4]石志琦,周明國,葉鐘音.油菜菌核病菌對多菌靈的抗藥性監(jiān)測[J].江蘇農業(yè)學報,2000,16(4):226~229.
[5]張夕林,張 治,張建明.多菌靈防治油菜菌核病藥效下降原因及防治對策[J].農藥科學與管理,1998,(3):15~17.
[6]潘以樓,汪智淵,吳漢章.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對多菌靈的抗藥性及其穩(wěn)定性[J].江蘇農業(yè)學報,1997,13(1):32~35.
[7]李 偉,周益軍,陳懷谷.江蘇省油菜菌核病菌對多菌靈的敏感性[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7,29(1):63~68.
[8]楊敬輝,潘以樓,朱桂梅.油菜菌核病菌對多菌靈和乙霉威的抗藥性機理[J].植物保護學報,2004,31(1):74~78.
2010-04-20
王 真(1982-),男,湖北房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植物病原菌的抗藥性.
朱福興,E-mail: zhufuxing@mail.hzau.edu.cn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3.001
S435.65
A
1673-1409(2010)03-S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