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藝/文
《寶蓮燈》后的10年,中國動畫產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呈現出一個悖論,即在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以及國家政策大力推動的背景下,民族動畫產業(yè)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快速發(fā)展。
在市場方面,據國家廣電總局副總編輯、總編室主任金德龍在2004年末的中國動畫年會上對整個動畫產業(yè)的發(fā)展形勢所作的講話中指出,全國已經有31家省級電視臺以及258家地市級電視臺開辦了少兒欄目,從現在來看,目前整個動畫播映平臺已經建立。題材規(guī)劃已經達到20萬分鐘。在2004年的上海電視節(jié)和上海電影節(jié)、北京國際電視周廣播影視博覽會、深圳文博會中,動畫片的交易和展銷都占了重要位置。動畫交易價格顯著增高,每分鐘交易價格已經超過100元。其中,中央電視臺每分鐘交易價格為1000—1200元,上海電視臺每分鐘交易價格最高達到2000元。北京、上海、湖南動畫上星頻道進展順利。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胡占凡曾指出,2003年全球動畫及衍生產品已經達到了近5000億美元的龐大產值,僅次于IT產業(yè)。面對內地由3.67億青少年所組成的巨大市場,中國動畫產業(yè)的發(fā)展機遇可謂千載難逢。
在政策方面,為了推動民族動畫產業(yè)的發(fā)展,2004年4月20日,國家廣電總局在《關于發(fā)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yè)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支持和鼓勵國內影視動畫產業(yè)與境外動畫產業(yè)開展廣泛有益的合作。大力發(fā)展和積極引導影視動畫產業(yè)領域的非公有制經濟。要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抓緊研究制定鼓勵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影視動畫產業(yè)的具體辦法。對從事國產動畫片研發(fā)、生產機構,凡符合國家關于高新技術企業(yè)稅收優(yōu)惠政策規(guī)定的,鼓勵其申請相應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同時爭取安排促進我國影視動畫產業(yè)發(fā)展資金,專項用于重點影視動畫基地的設備更新改造和用于重點動畫劇目的拍攝。支持有條件的省級電視臺開辦動畫上星頻道,在確保動畫節(jié)目終審權掌握在廣電部門手中的前提下,經批準可以按照我國影視動畫產業(yè)發(fā)展方向和現代產權制度、現代企業(yè)制度的要求組建公司,探索動畫頻道企業(yè)化經營的新模式,同時鼓勵開發(fā)與國產動畫形象相關的衍生產品。
然而,近十年來,中國動畫產業(yè)的發(fā)展卻是不容樂觀的。以國產動畫片的時間長度具體說明這個事實: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有兩大動畫片生產基地——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和中央電視臺,1993年至1995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全年拍攝動畫片約500分鐘,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播放需求。據中國動畫協會介紹,2000年,全國的動畫公司登記在冊共有120多家,其中只有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湖南三辰影庫等少數幾家有自己的版權,其中70多家只為別人進行加工,從事單純的制作,有自己產業(yè)需求的只有10家左右。截至2004年我國國內動畫總產量僅為2.9萬分鐘,市場需求卻是26.8萬分鐘,缺口達22.2萬分鐘,并且,這個缺口還在不斷地擴大。2006年以來,國產動畫制作量達5萬分鐘,雖然比過去已有很大提升,但相對于每年中國各地電視臺動畫總需求量約為27萬分鐘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中國動畫產業(yè)面臨的最突出的現實問題就是海外動畫產品的強烈沖擊。這種沖擊的背景即一個已經開放并需求旺盛的國內市場與國內動畫產品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之間的矛盾。而海外動畫產品對國內動畫產業(yè)的沖擊,主要而言是日本。
2004年11月底至2005年9月初,由陳奇佳、賀進、裘琳、黎永芳等人組成的動漫研究小組進行了國內“動畫/漫畫消費情況”的調查。調查問卷的投放地為北京、杭州、武漢、西安、桂林、太湖。共計投放調查問卷4300份,回收3355份??紤]到消費者的意愿、經濟能力以及可自由支配時間這幾方面的綜合因素,這次調查將19歲至25歲間人士定為主要調查對象。在關于“中國當前讀者最喜愛的動漫作家與作品”的調查中,數據表明,當前中國的動漫受眾群中,愛好日本動漫者占有絕對多數,美國、中國作品各有一定數量的擁躉,其他各國的作品只有零散的愛好者。在排名前50位的動漫作品中,日本作品占據了33席 (在排名前10位的作品中更占據了9席);在“最喜愛的動漫家”排名中,日本動漫家也占據了前10名中8席的地位,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日本動漫在當前中國的動漫文化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面對海外,主要是日本動畫產品對國內動畫產業(yè)的沖擊,其客觀原因是顯而易見的。最明顯的是,國產動畫片與海外動畫片競爭起點不同。這種競爭起點,一是表現在雙方動畫產業(yè)的“起跑環(huán)境”不同,日本動畫產業(yè)自20世紀60年代經濟起飛時代便發(fā)展迅速,歷經四十多年,不僅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產業(yè)鏈,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不止一代人的動畫產品的忠實受眾。 二是表現在雙方動畫產業(yè)的資金投入不同,如日本動畫片《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以低價傾銷的戰(zhàn)略打入中國市場。他們拿到中國播映的動畫片往往已在國內收回了投資,所以,日本有充分的實力把動畫片的電視臺收購價壓低到微乎其微,甚至免費贈送。另一方面,他們卻在動畫片所衍生的相關產品市場上,如音像制品、服裝、漫畫、小說等,大賺特賺。其次,海外動畫片大都制作精良。美國的《玩具總動員》、《最終幻想》、《獅子王》,日本的《高達》、《千與千尋》等,都是投資巨大,內容、畫面十分優(yōu)秀的杰出之作,國產動畫片實難與之抗衡。
主觀原因則是中國動畫產業(yè)發(fā)展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調”。首先,在制作技術上,無法像美國那樣全程電腦數碼制作,也無法達到日本動漫的那種純美和諧、炫目綺麗的畫面效果。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動畫制作尖端技術人才結構。其次,在藝術修養(yǎng)上,中國動畫人一提起國產動畫片,總會“想當年”。誠然,她的輝煌,每次提及都讓人振奮不已,但正是這一道耀眼的光環(huán),蒙蔽了多少人的雙眼,導致國產動畫的藝術題材、內容照搬傳統故事,毫無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就好像一個人失去了思想,空有一具軀殼?;仡欉@幾年的國產動畫,無論《西游記》還是《寶蓮燈》,其內容完全照搬古代神話,觀眾在看影片之前,對于劇情已經十分清楚,試問,未進影院便知結局的影片能吸引幾個觀眾?再次,中國動畫嚴重失誤的市場定位和極不規(guī)范的市場規(guī)劃也是制約中國動畫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動畫片對觀眾年齡定位十分狹隘。很多人認為,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小孩子又不懂什么審美,只要有教育意義就行了。這就無怪乎國產動畫片情節(jié)幼稚可笑,畫面單調枯燥?!靶『⒆涌吹膭赢嬈边@種觀念,已經成為中國動畫止步不前甚至偷工減料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中國動畫在市場經濟中的遭遇,其實質是,在面臨新的環(huán)境,舊的產業(yè)體制尚未打破,新的產業(yè)體制也未建立。誠然,前文只是在表面上提出了中國動畫目前陷入低谷的原因,而體制問題卻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是制約中國動畫發(fā)展的根本原因,體制不變,動畫的根本出路不會變。體制不變,動畫在產業(yè)化的道路上不會前進。體制的改變歸根結底是為了動畫的產業(yè)化而服務的,那么,只有抓住了動畫體制的變革的特點和中國動畫產業(yè)的體制困境結點,才能真正走出中國動畫產業(yè)所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