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軍
一個簡陋工作臺,大大小小不同裁剪的皮料,各種常用工具,小錘子、起子、錐子、膠水……每一樣都干干凈凈,沒有一丁點灰塵或污漬。工作臺后,一個身穿藍大褂的青年,正自顧自地低頭做事,偶爾抬起頭看看遠處,他就是蘭州有名的“皮具匠人”吳寒,一個90后創(chuàng)業(yè)者。
高中畢業(yè)后,家貧的吳寒離家來到甘肅蘭州,在朋友推薦下,在一家山村小學(xué)做了代課老師。伴著早晨陽光和孩子笑容,吳寒每天忙著工作,想好好拼一個前途,直到看到那家老手工作坊。那是一條偏僻街角的一家皮具作坊,一位老爺爺帶著老花鏡,正精心制作一條皮腰帶。房屋墻壁上,掛滿各式各樣的皮具,有的剛成型,有的已打磨得光滑晶亮,熠熠光輝了。吳寒從小喜歡制作手工,對手工制作的東西都非常癡迷,看到這里別樣的精彩,夢想種子在心中破土而出了。
吳寒考察發(fā)現(xiàn),蘭州一直有皮匠師傅,只是手藝幾乎不傳外人,一直沒形成規(guī)模,而日本和歐美的“皮具匠人”都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行業(yè),這有潛在的市場,而手工皮具制作基本流程也簡單,只有設(shè)計、下料、打孔、封邊四個步驟,同時,這也是回歸自己的喜好。聽說張寒要做又累又臟的皮匠,好多親朋認為是玩物喪志的瞎折騰,成不了氣候??蓮埡畧孕牛驗樽龅娜松?,就一定有前途。
課余,吳寒就去老人家學(xué)藝。每次,張寒一邊幫忙,一邊聚精會神觀看制作流程,不時詢問和記下一些注意事項。晚上回到家,吳寒就拿出筆記學(xué)習鞏固,還從網(wǎng)上搜尋制作皮具的專門視頻跟著學(xué)習,一邊和老人的做法加以對比,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jīng)驗。一年后,張寒辭去代課教師,和朋友合伙在蘭州鬧市區(qū)一條古玩街上,開了一家手工皮具店。
簡單的工作臺,三把自制木椅,吳寒從網(wǎng)上購買了上百元的制作工具和原材料,生意就開張了。每天一大早,吳寒開始工作,怕技術(shù)不好,就選最好的材料,要求做慢點,力求每個小細節(jié)都精心打磨,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對任何小毛病,都要用心加以補救。做出樣品后,吳寒就抽空去附近人家和市場,一家家解說推銷,可因為沒有名氣,也沒錢做活動和媒體宣傳,吳寒的生意一直有些慘淡,還欠了好大一筆材料費和工人工錢,朋友覺得沒盼頭,也走了。可吳寒不想輕易放棄,決定等待時機。
這天深秋,吳寒回四川老家看父母。看他一臉愁容,父親帶他去地里種秋蕎。中間休息時,父親問:“你知道,在干燥的泥土里,在凜冽的北風中,在寒徹骨的冰雪下,秋蕎籽要待一個多月,可明年一開春,秋蕎就從土里冒出來,你知道它們靠的是什么呢?”“靠陽光、空氣、水分等,這生物書上教過了?!眳呛樋谡f出了答案?!翱捎行┣锸w為什么沒有長出來?”“可能運氣不好,缺了一些條件。”吳寒有些猶疑地說?!斑@也有可能”,父親停了一會說,“更主要的還有對夢想的執(zhí)著信念。一粒秋蕎,因為希望看外面世界,就會激活自己,勇敢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直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創(chuàng)造自己生命的精彩。否則,沒了夢想,心死了,也就委身于泥了?!?/p>
回味著父親的話,吳寒好似醍醐灌頂,他決定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接下來的幾個月,吳寒拜訪蘭州的皮匠名師,一點點對比總結(jié)經(jīng)驗,也夜以繼日地學(xué)習日本、歐美新技術(shù)。本事硬了,吳寒借了錢,組織工人制作了一系列更精美的皮具制品,在一些大商場分成代銷,同時請人把細致的設(shè)計圖紙、挑選最高品質(zhì)的整塊皮樣、按照紙板卡圖紙裁剪皮樣、用專業(yè)的工具對皮樣進行拼接組裝等詳細流程拍成視頻,和最后的成品一起推上網(wǎng)上商店。也許眼見為實吧,吳寒的皮具產(chǎn)品一下子引起了人們注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光顧小店和網(wǎng)購。他逐漸成了蘭州的“皮匠”名人,收入也越來越多。
當問及能堅持下來的秘訣,不久前一次記者采訪時,吳寒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論哪項工作,只要堅定夢想,就像最卑微的秋草,也能在不畏艱難險阻的奮斗中,讓夢想成真?!?/p>
摘自《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