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小虎
心跡
——談中國畫的“因心造境”
■紀小虎
“因心造境”是清代畫家方士庶提出的,這四個字可謂言簡意賅,不但點明了中國畫創(chuàng)作思維之所在,也道出了中國畫的審美極至。
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有三層境界,其一是師法古人,其二師法自然,其三是師法己心,法雖然很重要,但一味描摹客觀自然,終落工匠之格。師古人雖可獲渡津之筏,但死守古人終將淪為畫奴。只有在具備客觀上述三點的基礎上,進入師已心的階段,才能高揚主體精神,超越世俗功利,無為而適任運自然,但從自然到藝術這個過程,需要畫家艱苦長的、長期的、寂寞的實踐追求。這種追求就是藝術創(chuàng)造,這創(chuàng)造是在畫家頭腦中進行的精神活動所產生結果的物質再現(xiàn),是“胸中之象”,這胸中之象是對自然物象深入研究及對四時變化之規(guī)律的把握,是主觀內在精神與客觀外在形質對物通神,是人全部的感覺器官和心靈對客觀萬象的深刻體驗,是應目會心,將客觀物象統(tǒng)攝于主觀觀照之中。將客觀的、無形的本質精神附著于客觀形象之上,并用直覺的觀察自然和理性的觀照內心的方法,將主觀的自然物象和胸中之象爛熟于腦海之中,使自我與自然融化為一,在“自然物象”和“胸中之象”的基礎上方可揮就“手中之象”、方可進入“因心造境”的最高境界。石濤說:“搜盡奇峰打草稿”,只有積累在心中的草稿積淀豐富時,只要面對素紙,就會有不斷的意象接踵而至,就能把無數(shù)的草稿匯成一種要自己表達的大山之魂,一座座他心靈中的圣山。中國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非常自由與靈活。在山水畫中可以“以大觀小”,在花鳥畫中可以“以小觀大”,用簡略的筆墨去創(chuàng)造豐富的內容。中國畫可以在構圖方式上植根于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和高度概括的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中國畫對物象的具體描述到心境的深層流露。中國山水畫藝術之所以千年不衰,正是歷代大師貢獻自己智慧、才情、推陳出新的結果。
中國畫是應物移情的描繪自然,它既真實又有很大的概括性,是“見其大意”式的形象的真實,而不是直觀性的形體感覺的真實,是具有更多的想象自由和一種想象中的幻覺感,俯仰自得,游心太空。通過對客觀景物的描繪,表達出畫家對人生、理想、情操、環(huán)境等等的追求。中國畫必須重視長期的、艱苦的實踐磨練,必須有先前嚴格的規(guī)律約束和千錘百煉,心中積累起豐富的繪畫語言,才能有以后的強大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作上的自由??陀^現(xiàn)實最本質的美,經過主觀的思想感情的陶鑄和高度的意匠加工,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蘊涵人格美的繪畫作品,它能把人引入美妙的藝術境界之中,將美或心靈的心境給人以深刻感染,因為一切美的靈光均是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中國畫是一種情感表現(xiàn)性的藝術,而非再現(xiàn),是獨辟的靈境,創(chuàng)造的意象。藝術靠的是靈智。靈知者,靈魂深處所流露的智慧也,這天生的良智,必須以自己的功夫,使之在行上體現(xiàn),知和行是一體的,知之萌發(fā)即行之開端。石濤說“畫從于心”、“畫隨心出”,它靠的是對稍縱即逝的心靈狀態(tài)的把握,當此之時,心外無物,如一面明境,了無塵垢,它所照見是描寫對象的精靈,修養(yǎng)有別,則取舍異殊,其間的高低之判,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中國畫講究“心境”的調節(jié),畫家的成長是心的修煉,心靜自然明,中國畫體現(xiàn)著儒家的物必有合,道家的靜觀玄攬和佛家的漸修頓悟,都須靜心體驗,畫畫是要靜下來做的事,需要畫家思想的高度集中,繪畫的哲理,在于學習,更在于悟性。心靜才能有所參悟,心靜才能有藝術心靈的誕生,藝術心靈的誕生是體現(xiàn)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體現(xiàn)了美學上的“靜照”,靜照的起點在于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界萬物暫時絕緣,心靜如水。靜觀萬象,萬象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光明瑩潔,呈現(xiàn)生命的自由,萬物靜觀皆自得,這自得的自由各個生命在靜默里吐露光輝。
中國畫的根本要旨在寫心而非寫物。此“心”與景、境、格相通融,中國繪畫語言最重要的是表現(xiàn)畫家的人格情懷。中國山水畫的靜遠空靈,都根植于畫家活躍的至動而有韻律的心靈,這樣的心靈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是具有靈氣的、詩人般心靈的畫卷,“因心造境”是中國畫品格的表現(xiàn),性情的流露,深刻的精神內涵和由此彰顯出來的人格品位是中國畫的魅力所在,中國畫不只是在作畫,而是借工具材料抒寫心靈,是畫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顯,學識的記錄,所謂畫家的個性就是體現(xiàn)在畫家作品中自有的獨特氣息、面貌,它包含著獨特的思維、心境和美學品味。創(chuàng)作的欲望來自心靈與大自然的碰撞,有感而迸發(fā)出心靈中的火花,激勵畫家去尋找表現(xiàn)自然萬象的各種技法,它確實是畫家感悟自然之美麗并迷戀自然之美麗,進而創(chuàng)造心靈之美麗。筆與墨,心與法因自然的美麗產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創(chuàng)作最忌諱對自然的照搬描摹,無暇想,不求思變的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將眼中之景化為心中之境,在外物與內心的互動中點達畫意,觀山要情滿于山,畫山要魂牽夢繞,不僅要畫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更要畫經過心靈而想到的,做到“遷想妙得”“意在畫外”。
中國畫是畫家心靈的表白,是內心真實的寫照,是人格情操的具體體現(xiàn),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反映,所以欣賞中國畫,定能觀賞出畫家的心跡,用“心”創(chuàng)作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中國畫和好的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