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董立亭,岳建強,劉 勇
(貴州省大氣探測技術(shù)與保障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2)
自動氣象站地溫場布線改造的思考
王 強,董立亭,岳建強,劉 勇
(貴州省大氣探測技術(shù)與保障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2)
在更換地溫傳感器過程中,管道拐角太多,傳感器連接線之間相互纏繞,給臺站換線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該文論述了自動站地溫場地溫傳感器布線改造的方案,為規(guī)范、簡化臺站更換地溫傳感器提出了思路和方向,也為以后自動站地溫傳感器的室內(nèi)送檢流程簡化作了鋪墊。
自動氣象站;地溫;布線
從 2002年我省安裝第一臺自動氣象站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逐步安裝到全省各個臺站。隨著中國氣象局對省級計量檢定改造的進一步升級,自動氣象站室內(nèi)檢定將會逐步的在全省范圍內(nèi)開展。自動氣象站的檢定將逐步從現(xiàn)場校準轉(zhuǎn)向室內(nèi)檢定。傳感器的更換也將從以前的現(xiàn)場更換轉(zhuǎn)移到由臺站技術(shù)人員自己撤換,統(tǒng)一交由地區(qū)送檢。傳感器的更換將成為我省各個臺站的一個難點。
為使臺站維修人員更加方便的撤換自動站各種傳感器,我們對原有的自動站傳感器、采集器的安裝方式進行了重新思考。筆者通過多年自動站的現(xiàn)場校準以及維修、更換傳感器經(jīng)驗總結(jié),發(fā)現(xiàn)我省原有自動站安裝布線方式中,自動站風速、風向、氣壓、溫濕度、雨量傳感器與連接線是分開的,比較容易更換。但是就地溫而言,無論是 CAWS系列還是 ZQZ系列,地溫傳感器和連接線是連在一起的,更換地溫傳感器必須連同連接線一起更換。而從我省安裝情況來看,地溫傳感器連接線都是通過同一根管子,進入地溫場 (最早期的是地溝到地溫場之間連管子也沒有預埋,直接將地溫連接線埋到土壤里面)。這種安裝方法使連接線在同一根管子內(nèi)容易纏繞,在更換傳感器的時候比較麻煩,不便于地溫傳感器的撤換送檢。
在不影響儀器探測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將自動站儀器安裝布局得更加合理。筆者根據(jù)近 6a現(xiàn)場校準更換傳感器的經(jīng)驗,提出以下安裝改造方案(如圖 1、圖 2)供廣大同仁參考,以便提出更加合理的方法。
如圖 1所示,將華云的地溫變送器越過地溝安裝,在靠近地溫變送器的位置修建檢查井,通過在檢查井安裝直管,直管安裝位置距離地面 15cm,淺層地溫場到檢查井安裝 6根或 9根 (有些臺站地面0cm為 4支溫度傳感器)直管。為便于以后更換的方便快捷,將地溫傳感器安裝順序編號,淺層地溫傳感器從上到下 (1~9)分別為草溫、0cm、5cm、10cm、15cm、20cm。深層地溫場到檢查井安裝 4根直管。深層地溫傳感器安裝順序,從上到下 (1~4)分別為 320cm、160cm、80cm、40cm。檢查井尺寸 (內(nèi)徑)50cm ×50cm ×40cm(長 ×寬 ×高 ),井蓋尺寸60cm×60cm。直管直徑≥2cm。
如圖 2所示,將地溫接線盒越過地溝安裝,考慮到無錫淺層地溫傳感器比較短,需要分別在靠近淺層地溫(貼近淺層地溫場)和深層地溫觀測場的位置修建檢查井,在檢查井中間底部修建一個 10cm×10cm×10cm的凸起 (用于放置接線盒)。將地溫接線盒放在檢查井中。通過在檢查井安裝直管,淺層地溫場到檢查井安裝 6根 (當需要有草溫時,將從0cm改裝)或者 8根 (地面 0cm為 4支溫度傳感器)。淺層地溫傳感器安裝順序,從上到下分別為草溫、0cm、5cm、10cm、15cm、20cm。深層地溫場到檢查井安裝 4根,深層地溫傳感器安裝順序,從上到下 (1~4)分別為 320cm、160cm、80cm、40cm。檢查井尺寸 40cm×40cm×40cm,井蓋尺寸 50cm×50cm。直管直徑≥2cm。
為方便更換,露出地面的溫度傳感器連接線部分均不用穿管,深層為防止進水,可以在深層套管上罩上防水管。
地溫傳感器布線通過上述方法改造后,可大大縮短臺站地溫傳感器更換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探測資料的缺測時間,有利于自動站室內(nèi)檢定項目的順利進行。其次,該項目的改造花費成本少,改造以后能一勞永逸。但是因為井蓋尺寸 60cm×60cm和 50cm×50cm,會致使井蓋上面不能長草。將對觀測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P412
B
1003-6598(2010)06-0037-02
王強 (1975-),男,工程師,主要從事計量鑒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