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記者 鄒建中
共筑民營企業(yè)家的精神家園
——浙江華商經(jīng)世國學館和它的莘莘學子們
■觀察記者 鄒建中
國學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一門經(jīng)世致用的學問。漸漸地,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從國學館出來的人,他們的確不一樣了,他們的思想更成熟了,他們的眼光更深邃了,他們的胸懷更寬廣了。他們理解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正如鄭宇民所說,廣大浙商不僅要能夠自如運用市場無形的手馳騁商場,更要重拾人文之心,關注市場而不忘社會,懂得經(jīng)營也擔負責任,從而實現(xiàn)企業(yè)家角色由只求利潤、忽視其他的經(jīng)濟動物,到珍愛環(huán)境、保護資源的經(jīng)濟公民,再到回報社會、心靈充實的社會公民的三重轉化。
天將降大任于斯也,浙江的民營企業(yè)家任重而道遠……
第一期國學班結業(yè)和新一期國學班始業(yè)儀式上,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左二)為優(yōu)秀學員頒發(fā)結業(yè)證書。左一為國學館館長陳培德。
一
2008年。春節(jié)過后的一天。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在他的辦公室接待了一位重量級人物:陳培德。
陳培德被輿論譽為“中國足球打黑第一人”。9年前那場最終難逃偃旗歇鼓命運的中國足球反腐戰(zhàn)役,他是作為浙江體育“官”沖鋒在最前頭的勇士。戰(zhàn)火雖滅,正直善良的中國人卻記住了“陳培德”這個名字。
鄭宇民這回把陳培德請來,不僅是敘師生之情—鄭宇民曾經(jīng)是陳培德的學生,那是陳培德在金華當教師時的事了。陳培德有數(shù),這位他在教書時就“看好”的學生,今天一定有要事和自己探討商量。
果不其然,鄭宇民開門見山:
“陳老師,我想請您重操舊業(yè),幫我對全省430萬民營企業(yè)家進行人文培訓。您是北大哲學系的高才生,又當過大學校長,應該沒有問題吧?”
陳培德想:自己這幾年先后從浙江省體育局局長、浙江省人大常委任上退下來,正考慮著怎樣度過“不應期”,現(xiàn)在有“任務”,當然好,而且,“從教”又是自己的“最愛”。
“這活兒,我干?!标惻嗟抡f。
“用國學來提升民營企業(yè)家的靈魂,我們就辦國學館!”
“好!”
“你當館長!”
“行!”
心心相印,一拍即合。于是,浙江省工商系統(tǒng)一個新的生命,開始了它最初的萌動……
二
鄭宇民領導的省工商局要推行一個“五年計劃” —對全省民營企業(yè)家進行人文教育。這是一項高瞻遠矚、功在千秋的工程。不久前連任浙江省省長的呂祖善,就曾在省“兩會”上倡導,要加強對企業(yè)家的培訓,包括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培訓。
中國經(jīng)過改革開放,涌現(xiàn)了一批民營企業(yè)家,他們?yōu)橹袊?jīng)濟的振興做出了杰出貢獻。但是,這其中的大批企業(yè)家,在人文素養(yǎng)上卻存在著“先天不足”。于是,一些缺乏傳統(tǒng)道德文化約束的人,便做出了傷天害理的事—在嬰兒奶粉中摻入有毒的三聚氰胺、在醬油和辣椒粉等調(diào)味品中添加大量的蘇丹紅……所謂“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經(jīng)濟法則,讓不少企業(yè)家喪失了道德和責任,陷入了惟利是圖的泥沼。
“市場有無形之手,但企業(yè)家應該是有心之人!”鄭宇民決定通過人文教育來重拾浙江企業(yè)家做人的基本“良心”。
舉止儒雅、情操高潔的陳培德,同樣希望通過國學館同仁的努力,讓更多的浙商也成為品德高尚的一代儒商。陳培德堅信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有這樣的感召力和教化力。
為了這個“夢想”,要有搭檔。陳培德找來了“老搭檔” —李烈鈞。要成大業(yè),此公是不二人選。
后來,李烈鈞對媒體說:“鄭宇民請出了陳館長的一個月后,陳館長便做我的工作,讓我跟他干。我曾經(jīng)在他省體育局長的任上,作為下屬,當了11年的《體壇報》總編。11年中,我既是他的下級,又是的他的戰(zhàn)友。在那場中國足球打假掃黑戰(zhàn)斗中,我們同在一條戰(zhàn)壕,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頂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共同度過了那些難忘的歲月。我了解陳館長的為人,欽佩他的水平和能力。我們意氣相投,在價值判斷、是非辨析、情趣喜好、務實好學上,我們是同道中人?!?/p>
就這樣,博學、嚴謹、勤勉而豁達的李烈鈞辭去了一家企業(yè)高管的工作,到陳培德那兒當了副館長。他說,我是欣然前往的。他將“欣然”兩個字說得頗具音樂感。
三
杭州西湖景區(qū)有一條著名的路—靈隱路,此路徑通往更為著名的千年古剎靈隱禪寺。路的兩側,九里松樹連綿聳立,鐵骨崢嶸蒼翠古樸。洪春橋畔,一條岔道,在金沙港側蜿蜒深入。順著孱孱清溪,不多遠可見座座農(nóng)家小樓,粉墻黛瓦,精巧玲瓏。其中一座金沙曲院5號,正是浙江華商經(jīng)世國學館所在。綠樹秀水環(huán)抱,時有畫眉、松鼠嬉耍其間;人與自然合二為一,正是一個可以靜心斂氣,研讀古代圣人經(jīng)典、感悟當下世事人生、傳播弘揚國粹精神的極佳之處。
正是這個和國學對上號的清雅淡泊之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國學館的辦學模式、方針、宗旨,以及一系列實施計劃在這里誕生……
陳培德辦的國學館,籌辦伊始就定下一個非同尋常的構架—政府倡導,協(xié)會主辦,社會支持,民間承辦,媒體參與;也定下了一個非同尋常的目標—讓浙商成為富有人文精神、具有社會責任的儒商;把浙江華商經(jīng)世國學館辦成民營企業(yè)家的精神家園。
儒者,諧和之人,崇尚和踐行“仁、義、禮、智、信;忠、孝、節(jié)、勇、和”也。
北大國學社顧問,易經(jīng)大師殷旵教授(中),課后與學員交
“我們國學館不以贏利為目的,而是公益性的。服務于企業(yè)家的人文提升,是我館的最高宗旨。這是我們和別的林林總總的國學館、國學班的最大區(qū)別?!标惻嗟抡f,“我們有幾位股東,他們都將此番投資作為一種公益行為。他們一再叮囑:‘我們不指望在這里掙錢,只要你們把國學館辦好,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和快樂’?!?/p>
“在華商經(jīng)世國學館,你聞不到一丁點銅臭味兒。”一位前去采訪的記者為之感慨。
時下,國學之熱,熱遍天下。在國內(nèi),各種與國學教育有關的機構多如牛毛;在國外,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開辦以來,共有78個國家和地區(qū)設立了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總數(shù)超過500。
這些大大小小、紛紛雜雜的機構中,有名副其實的,也不乏魚目混珠者。特別是國內(nèi)的不少機構,打著弘揚國學的旗號,高價辦班,干著瘋狂斂財?shù)墓串?。比如,他們收取巨額學費,在師資的安排上卻是掛羊頭賣狗肉。
陳培德他們辦的國學館堅持了公益性,深得人心,于是出現(xiàn)這樣的新奇現(xiàn)象—第一期學習結束了的學員,還會報名參加第二期的學習;父親或母親結業(yè)了,再介紹子女來;丈夫?qū)W過了,再帶妻子一起來;老總來過了,又讓更多的公司高管來……
學員舒英鋼就是其中一位—
舒英鋼,叱咤風云的民營企業(yè)家,他任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的菲達集團,是國內(nèi)惟一同時具備30萬千瓦以上大型燃煤電站除塵、輸灰、脫硫環(huán)保系統(tǒng)大成套和城市污水處理大成套能力的環(huán)保裝備企業(yè)。他本人1982年畢業(yè)于江蘇大學機械制造工程系,現(xiàn)在是教授級高工和國務院特殊津貼享有者。他酷愛學習,視書如命。國學館第一期開課,他帶了4位集團領導來參加學習;第二期開課,他意猶未盡,又送來了3名學員。
他自得地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他由衷地說:“這里,是企業(yè)家的精神家園……”
他的菲達集團,成了國學館首期學員訪學的基地。能者為師,舒英鋼把學友們請到諸暨他的菲達集團給大家精彩地講了一課《國學和企業(yè)文化》。擊于商海的前市委書記和縣市區(qū)長……
四
這些方方面面的“人物”,平時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一路諸侯,發(fā)號施令者,但令人稱奇的是,他們一旦進了華商經(jīng)世國學館的課堂,或是參加國學館組織的訪學、游學、參學活動,一個個都“乖”得像聽話的小學生。
國學館學員,按“自發(fā)、自愿、自主、自治”的“四自”原則,組建了班委會,班長、副班長、秘書長之外,設學習、宣傳、商務、文體、生活五個部,又按全省學員地域分布,分為六個片,各設片長兩名。于是,骨干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班里各項事宜有人干、有人抓、有人管。
《觀察與思考》記者今年3月隨國學館第二期學員一起去臺灣“游學”。遠行一路,親眼目睹,學員班干部們大顯身手:課務管理,秩序井然;就餐住宿,紋絲不亂;乘車出發(fā),準點無誤;車行旅途,則是談感悟、議收獲、作交流,一路歡笑一路歌。
陳培德說,所謂“游學”,是外出聽名師講課,順道觀光、考察、感悟,游中有學,學中有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也。而“訪學”,則是安排到某
華商經(jīng)世國學館的學員有兩類,一類是主辦單位浙江省個私協(xié)會和市場協(xié)會審定的經(jīng)過縣市層層推薦的學員;第二類是慕名而來報名就讀的學員。學員中,不乏身價超億的老板、企業(yè)在當?shù)仫L生水起的成功者、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各種系列高級職稱獲得者、年輕的準備接班的“富二代”,也有正搏地,請一位國學大師,或者在傳承文化方面特別“有一套”的企業(yè)家那兒去訪問。寓學于訪,訪學合一?!皡W”,是到名山古剎,聽禪悟道,學員可以和僧侶一起做功課,融于其中而獲其要義,參于其中而取其精華。
國學館課堂現(xiàn)場,學員們認真聆聽老師授
有“五花”頭銜的臺北王朝飯店,富麗堂皇,不失尊者氣派。二期學員此番游學的重頭戲就放在了這里。
當東吳大學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有“臺灣第一,亞洲頂尖”之譽的中國談判研究專家劉必榮教授走上會場講臺時,這位走南闖北的老專家又看到了久違的一幕—
“起立!”班長一聲號令,88位學員齊刷刷站起。
“老師好!”88位學員畢恭畢敬地向劉必榮老師鞠躬致禮。
顯然,劉必榮被感動了。他用通俗、機智、聲情并茂的語言,把《孫子兵法和談判謀略》的深奧道理,講得深入淺出、明白曉暢、酣暢淋漓。
上午3小時,下午3小時。共計6小時,88位學員端坐在那兒,鴉雀無聲,心無旁騖,全神貫注。
“太精彩了!”課間休息,有學員感慨說,“我連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生怕漏掉什么……”
劉必榮也感慨說:“這么多人這么認真聽課的,我不多見!”他又說:“學生和老師是要互動的,雖然他們沒有提問,但我感覺到有一種無形的默契在交流?!?/p>
一天的課結束了。劉必榮成了明星—“粉絲們”爭著和他合影留念。在學員們的心目中,這樣的中華國學明星,遠比影星、歌星更值得追捧和尊敬。
—悄無聲息地,學員們的價值觀在發(fā)生變化。他們覺得,除了錢以外,還該有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中國數(shù)千年的經(jīng)典文化。
—潛移默化中,學員們的言談舉止也在發(fā)生變化。和往日的他們相比,憑添了幾分儒雅之氣。
此行學員中有老有小。老的有70多歲,小的只有10來歲。他們是隨著兒女或父母一起來臺灣游學的特殊學員。在眾多的其他學員中,他們成了被予以特別照顧的“寶貝”。吃飯的時候,同桌的學員都會說“奶奶請坐”“爺爺,我給您盛湯”……上車的時候,同車的學員都會扶一把“小學員”……在臺灣游學的日子里,老的小的,無不被“寵得”樂不可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教導我們這樣的!”學員謝國峰說。
“這就是人文精神,它讓我們變得高尚……”學員鐘興華說。
連帶團的浙江中旅社的領隊湯敏軍也感嘅:“這是我?guī)н^的最文明的團隊!這讓我終身難忘!”
鄭宇民、陳培德、李烈鈞他們所希望的,不正是這樣的學習效果嗎?
說起游學,走過五湖四海和五洲四海的李烈鈞依然興味盎然:“我是第四次去敦煌了。那回帶學員去敦煌游學,令我特別難忘……”
敦煌回杭,循常例,李烈鈞擬寫了一份國學館情況通報報給鄭宇民局長和有關領導。李烈鈞幾十年著書立說,也常寫公文。雖為“公文”,卻同樣情緒盈沛,文采飛揚—
穆穆祁連,巍巍昆侖,浩浩戈壁,滔滔黃河。大西北的粗獷雄渾激起團友們金戈鐵馬壯志凌云的豪情;莫高窟的壯麗輝煌引發(fā)團友們對神奇燦爛千年不衰的石窟寶庫的深深震撼。
游學團友中,到過敦煌的最多已有四次。這一次,接待規(guī)格最高,學習考察到的內(nèi)容也最豐富。
上午8時20分,敦煌學專家樊錦詩在辦公樓門前迎候浙江華商經(jīng)世國學館游學團。
8時30分,辦公樓會議廳,全體團員起立,禮儀如常,向?qū)<抑露Y。樊錦詩開始作敦煌文化研究的講座。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院長,研究館員,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副主席。她從敦煌的地理人文、歷史沿革、開窟紀元、發(fā)展興盛、藝術特色、文化價值、盜竊衰敗,到新中國以后的修繕、保護、治理、開發(fā)、研究……娓娓道來,如數(shù)家珍。
上世紀四十年代起,常書鴻先生任敦煌研究所所長,半個多世紀來,敦煌掌門人幾經(jīng)更迭。現(xiàn)在,樊錦詩掌管這個世界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藝術寶庫,年逾古稀,壯心不已,令游學團友們肅然起敬。
樊錦詩是杭州人,上世紀六十年代北大歷史系畢業(yè),從事敦煌研究凡四十余年。那年,樊錦詩來杭州開會,陳培德和李烈鈞去汪莊拜訪。她和陳培德同為北大校友,相見分外親切。
這一次,她一諾千金,親自安排,予以最高規(guī)格接待。她派出最佳導游,打開最珍貴洞窟讓學員參觀(一般不開放)。其心之誠,其情之切,令人為之動容。
舉世矚目莫高窟,是歷史之窟,思想之窟,文化之窟,藝術之窟,宗教之窟。莫高窟之旅,是國學館首期民營企業(yè)家人文教育培訓的巔峰之旅。
五
陳培德在介紹國學館的教學內(nèi)容時,顯得自信、從容。
“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內(nèi)容,一流的安排。我們一定會讓每一個學員學有所獲?!?/p>
陳培德為了實現(xiàn)承諾,殫精竭慮,全力以赴。
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成了國學館的合作伙伴;一批在國內(nèi)外具有影響力的教授成了國學館師資庫的特聘教授。
以國學館第二學年課程安排為例,有張應杭的《儒釋道精要》、束景南的《易經(jīng)選析》、褚良才的《易經(jīng)新解》、張松輝的《老莊思想》、董平的《論語》、張松輝的《道德經(jīng)》、何俊的《堪輿學·風水》、鄭紅斌的《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之道)》、王雷泉的《六祖壇經(jīng)(養(yǎng)心悟道的恒久智慧)》等等,不一而足。
陳培德館長也親自為學員授課,內(nèi)容是《國學的為人處世之道及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較》。
陳培德自然是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他講授的內(nèi)容既有深厚的學養(yǎng),又能緊密聯(lián)系實際。其縱橫馳騁、引經(jīng)據(jù)典、張合有節(jié)、條分理析、表述準確、妙語連珠的演講風格令人折服;其富有磁性的,雄渾透亮的男中音令人傾倒。
“陳館長,您的嗓子這么好,一定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吧?”學員忍不住問。
“七分先天有之,三分后天得之。”陳培德說,“少年時候,正值變聲,老師讓我們把頭伸入水缸唱歌、朗誦……”
聽陳館長的課,是一種享受—學員們都這么說。
德不孤,必有鄰。學員們喜歡陳培德的主要原因,更因為他具有高尚的人格。他們知道,陳培德是剛正不阿的真男兒,時下官場爾虞我詐、腐敗墮落;社會浮躁不安、惟利是圖,而陳培德則寡欲清心,精心護守著一方心靈的凈土,由內(nèi)致外,遂展現(xiàn)出玉樹臨風般的精彩。
他給學員講課,堅持不拿講課費。歲寒料峭, 65歲的陳培德在凜冽的風口中親自給初來乍到的學員當路標,引領學員進教室。每期招生,他帶頭不拿提成。給館員調(diào)資,自己不調(diào)。他有光過敏癥,仍冒著風險帶團外出游學參學訪學……
有學員說:“陳館長如果自己不干凈,在那場‘風暴’中,早就把自己賠進去了!”
可以說,國學館的成功,與有陳培德這樣有魅力的館長,是分不開的。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最終就是為了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修身養(yǎng)性,在浙江華商經(jīng)世國學館的氛圍中,浙江企業(yè)家學員們的精神在升華……
六
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媒體采訪了幾位學員:
—杭州藍達工藝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鐘興華:我們辦企業(yè),每天忙忙碌碌,從早到晚團團轉;應對各種問題、各種困難、各種矛盾,腦子里儲存的知識用盡了,有限的辦法用光了,非常想靜下來加加油、充充電。所以,我非常珍惜在國學館的培訓機會,每個月的開課,企業(yè)里事情再忙,我也要擠出時間,按時到課學習。錯過任何一課,我都認為是一大可惜。
—浙江遂昌一成家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美華:陳館長說,學國學,就是為了給企業(yè)家安裝一顆心—善心。我覺得說得特別到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延綿數(shù)千年,還具有如今這樣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她的靈魂就是“善”。我覺得《三字經(jīng)》也是國學中的經(jīng)典,是教人做人的。我會買一兩百本,送給員工,也送給親朋好友,讓大家都來吸取國學的養(yǎng)分,做個善人。
—寧波金鑫一家電動車連鎖服務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陳云:人與自然和諧,是國學中的精要。儒家和道家都講“天人合一”,就是強調(diào)這種和諧。我的理想是,要創(chuàng)辦一個更大更專業(yè)的連鎖企業(yè),做符合節(jié)能與環(huán)境要求的交通工具的銷售以及售后的服務。我分析,用不了多久,低碳的交通工具一定會有巨大的市場,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等一定會大行其道。發(fā)展這樣的事業(yè),是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的中國古代哲人思想的;也是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
—浙江真盛五金制造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謝國鋒:以前,我就偏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四書五經(jīng)也會去讀讀,但總覺得難讀,常常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在國學館,我學完了第一期,受益非淺;不過癮,又參加了第二期的學習。我覺得,我的主要收獲是心靜了許多。我是大家所說的“富二代”,其實我們也不輕松。我參與企業(yè)管理已經(jīng)有10年了,自然也經(jīng)歷過許許多多的事。今后我一定還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事。好在有國學可以作為精神的寄托。它會讓我淡定,讓我沉著,讓我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這就是國學給我的最重要的東西。
—杭州眾和進出口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斌:鄭宇民局長在我們二期始業(yè)儀式上說,“浙江省的民營企業(yè)占了所有企業(yè)的93%,面對著一個非常嚴酷的競爭環(huán)境。如何應對這些競爭環(huán)境,如何釋放競爭環(huán)境下的壓力,要靠我們有一顆人文的心”。他的話讓我感動,也讓我難忘。是的,我們不是經(jīng)濟動物,而應該是一個文化人,應該用國學中的精華去陶冶我們的情操。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儒商。浙江的企業(yè)家都應該成為儒商,浙江這個地方本身就是人文薈萃之地。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我們都應該變得溫文爾雅,并且有思想和能吃苦。其實,我認為,浙江精神的底子應該是人文精神。
這些企業(yè)家的話,都是肺腑之言,真誠、樸實。
國學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一門經(jīng)世致用的學問。漸漸地,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從國學館出來的人,他們的確不一樣了,他們的思想更成熟了,他們的眼光更深邃了,他們的胸懷更寬廣了。他們理解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正如鄭宇民所說,廣大浙商不僅要能夠自如運用市場無形的手馳騁商場,更要重拾人文之心,關注市場而不忘社會,懂得經(jīng)營也擔負責任,從而實現(xiàn)企業(yè)家角色由只求利潤、忽視其他的經(jīng)濟動物,到珍愛環(huán)境、保護資源的經(jīng)濟公民,再到回報社會、心靈充實的社會公民的三重轉化。
天將降大任于斯也,浙江的民營企業(yè)家任重而道遠……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由國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