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樹景
銅精煉反射爐的生產(chǎn)和實踐
□文/劉樹景
銅精煉反射爐的入爐原料為礦石粗銅、再生雜銅、不同渠道獲得的各類銅錠等。原料中除含硫、氧外,還含有一些其他雜質(zhì),如砷、銻、鉛、鋅、錫、鐵、鈷、鎳等,此外還含有硒、碲、鉍、金、銀等稀有金屬。通常情況下,將銅料在銅精煉爐中進行火法精煉,產(chǎn)出Cu≥99.8%的陽極板,再進行電解精煉,產(chǎn)出Cu≥99.95%的電解銅。最后從陽極泥中將稀貴金屬提取出來。
銅火法精煉為間歇(周期)作業(yè),分為加料熔化、氧化、還原、鑄型五個階段,每爐作業(yè)周期一般小于24小時,最快12小時。由于各工廠所處理的原料成分差異很大,所以氧化期的操作方法有不盡相同之處,但基本原理相同。
完成加料、熔化作業(yè),進入氧化階段。用氧化管將壓縮空氣通入銅熔體,銅首先氧化:
4Cu(液)+O2(氣)=2Cu2O(液)
生成的氧化亞銅立即溶解在銅熔體中。氧化亞銅在銅熔體中的溶解液。隨著溫度升高而升高,如表1:
正常氧化溫度約為1 200℃,此溫度條件下,熔體中Cu2O含量超過12.4%時,熔體將分為兩層,下層為飽和Cu2O的銅熔體,上層為析出的Cu2O。生產(chǎn)控制氧化亞銅不可過量飽和,以防止造成渣含銅增高等惡果。
溶解在銅熔體的氧化亞銅起著氧化劑的作用,對氧的親和力大于銅對氧的親和力的金屬雜質(zhì)M e’被氧化:
Cu2O+ M e’=M e’O+2Cu
為使化學(xué)反應(yīng)順利進行(化學(xué)平衡向右移動),氧化過程中如下控制:
1. 增加Cu2O濃度:適當提高溫度,使Cu2O在銅熔體中盡可能的達到飽和。
2. 減少M e’濃度:加入溶劑造渣,及時將爐渣扒凈。
3. 為加速氧化反應(yīng)的進行,應(yīng)使生成的Cu2O在熔體中分布均勻,促使氧化亞銅與雜質(zhì)間接觸良好,所以在氧化作業(yè)時應(yīng)加強對銅熔體的攪拌。
4. 適當?shù)脑龃鬅煹镭搲?,以利于雜質(zhì)及其氧化物的揮發(fā)。
雜質(zhì)氧化的次序可按其對氧的親和力的大小判斷。然而,實踐中的雜質(zhì)氧化的次序并不明顯,許多雜質(zhì)同時氧化,但氧化程度并不相同。影響因素有:
1. 雜質(zhì)在銅熔體的濃度。
2. 雜質(zhì)在氧化后所生成的氧化物在銅熔體中的溶解度。
表1 氧化亞銅在銅熔體中的溶解度
3. 雜質(zhì)及其氧化物的可揮發(fā)性,雜質(zhì)氧化物的造渣性等。
銅熔體中的雜質(zhì)按除去的程度難易可分為三類:
易除去的雜質(zhì):鐵、鋁、鉛、鋅、錫、硫等。
難除去的雜質(zhì):鎳、砷、銻等。
不能或很少除去的雜質(zhì):金、銀、硒、碲、鉍等。
1. 鐵(Fe) 鐵與銅在一定含量范圍內(nèi)互溶,但不生成化合物。大部分鐵在銅熔體氧化初期呈現(xiàn)氧化亞鐵和亞鐵酸渣進入爐渣。鐵對氧的親和力很大,造渣性能好,故在精煉過程中可降低到(十萬分之一),相當?shù)偷某潭取?/p>
2. 鈷(Co)鈷的行為與鐵相似,在鐵之后與鎳之前形成硅酸鹽和鐵酸鹽進入爐渣。
3. 鋅(Zn)鋅與銅在液態(tài)時完全互溶,在固態(tài)時形成一系列固溶體。精煉時大部份鋅在熔化階段即以金屬形態(tài)揮發(fā),然后被爐氣中的氧氧化成ZnO而隨爐排出,其余的鋅在氧化初期被氧化成ZnO,并形成硅酸鋅(2ZnO·SiO2)和鐵酸鋅(ZnO·Fe2O3)進入爐渣。當精煉含鋅高的銅料時,為了加速鋅的揮發(fā),在熔化期和氧化期均應(yīng)提高溫度,并在表面覆蓋一層木炭或者焦炭顆粒,進行表面還原,使氧化鋅還原成金屬鋅蒸發(fā),以免生成氧化鋅結(jié)殼,妨礙蒸鋅過程的正常進行。
脫鋅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注:鋅的沸點918℃,氧化鋅可以揮發(fā),造渣也可以結(jié)殼。
4. 鉛(Pb) 固態(tài)時鉛不溶于銅中,液態(tài)時溶解的極為有限,氧化鉛的比重(9.2)大于銅的比重(8.9),在石英溶劑(SiO2)的作用下,鉛以硅酸鉛(XPbO·YSiO2)形式脫除。脫鉛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脫鉛操作應(yīng)保持較高的爐底溫度,提高氧化管攪拌熔體的效率,增大氧化鉛與石英溶劑的利率,并及時扒凈爐渣。
5. 錫(Sn) 銅與錫在液態(tài)時互溶,在精煉過程中錫被氧化成氧化亞錫(SnO)和二氧化錫(SnO2)。氧化亞錫有一定的揮發(fā)性,呈堿性,可部分揮發(fā)除于或與石英溶劑(SiO2)造渣除去。二氧化錫呈酸性可與PbO、ZnO造渣除去,也可以加入堿性溶劑造渣除去。脫錫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注:氧化亞錫稍溶于銅熔體。
6. 鎳(Ni) 鎳和銅生成一系列固溶體,鎳在熔化期和氧化期均受到氧化,但既緩慢又不完全。生成的NiO分布于銅水和爐渣之間,溶入渣中的N iO還部分與其中的Fe2O3結(jié)合成NiO·Fe2O3。NiO·Fe2O3不溶于銅水而溶于爐渣,這一部分鎳是可以氧化除去的,一般情況下銅中的鎳可降低到0.2%~0.4%。由于銅熔體中經(jīng)常含有少量的砷和銻,溶于銅熔體中的NiO以6Cu2O·8NiO·2As2O5和6Cu2O·8NiO·2Sb2O5(鎳云母)的形態(tài)存在,這種三元氧化物的形成是很難避免的,這是鎳之所以難以除去的主要原因。鎳云母的生成對銅電解的生產(chǎn)是極為有害的。因此在氧化除鎳時,用Fe2O3作為溶劑,使生成的NiO以NiO·Fe2O3的形式進入爐渣,或加以N i2CO3分解和破壞鎳云母,從而減少這些化合物在銅熔體中的溶解。但是這樣做不僅使鎳在銅的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而且不利于鎳的綜合回收。根據(jù)生產(chǎn)經(jīng)驗,只要將銅極含鎳控制在較低的濃度(0.2%~0.5%),電解精煉就能順利進行。采用的通常方法是調(diào)銅保鎳:適當?shù)恼{(diào)低銅熔體中鎳的含量,控制陽極板較低的氧含量,以使鎳絕大部分保留在銅水中,待電解后以N i2SO4形式從廢電解液中回收。
7. 砷(As)和銻(Sb)砷、和銅在液態(tài)時完全互溶。砷、銻和銅分別生成:Cu2O、Cu5As2、Cu2O·x As2O3、Cu2O·x As2O5、C u2S b、C u2O·x S b2O3、Cu2O·xSb2O5。它們都是溶于銅中,這事砷、銻難除的原因。
精煉時化學(xué)反應(yīng)為:
銻的化合物具有類似的反應(yīng)。生成的As2O3和Sb2O3具有揮發(fā)性。一部分隨爐排出,一部分繼續(xù)被氧化成As2O5和Sb2O5,不能揮發(fā)而與Cu2O作用生成砷酸銅和銻酸銅溶于銅熔體中,它們的一部分也可以進入爐渣中,但在渣中很不穩(wěn)定,易于重新進入銅熔體中。
當精煉含砷、銻高的銅料時,可采用一下措施:
(1)重復(fù)氧化還原操作:以使砷、銻以As2O4和Sb2O3形式揮發(fā)除去。
(2)精煉過程中加入堿性溶劑(蘇打和石灰),生成不溶于銅熔體的砷酸鈉(鈣)和銻酸鈉(鈣),上浮到銅熔體表面扒渣除去,其反應(yīng)為:
銻化物反應(yīng)類似。
8. 硫(S) 硫主要以硫化亞銅形態(tài)存在,少量呈其他硫化物形態(tài)存在。由于銅對硫親和力很大,Cu2S在精煉過程中最初氧化緩慢,但在氧化階段將結(jié)束,鐵和鈷等雜質(zhì)氧化之后,便開始下列反應(yīng),劇烈的放出SO2。
這時,熔體中發(fā)生沸騰現(xiàn)象,有小的銅錠滴噴濺射出。為了說明硫和氧在氧化期的相互變化關(guān)系,可把上式寫成下列形式:
為使該反應(yīng)進行的速度快、徹底,可采取下列措施:
(1)提高銅熔體中氧的濃度,盡可能使Cu2O在銅熔體中飽和。
(2)降低爐氣中SO2分壓:增大煙道負壓,使用含硫少的燃料。
(3)適當?shù)奶岣邷囟?,加快脫硫速度,適當?shù)氖寡趸Y(jié)束的溫度降低,以使反應(yīng)進行的更徹底。氧化過程中銅熔體溫度約為1 200℃(呈降溫過程)。
9. 鉍(Bi) 鉍與銅在液態(tài)時完全互溶,不生成化合物和固熔體。因為銅料中含鉍量很小,而且鉍對氧的親和力與銅對氧的親和力差別不大,再加上鉍的沸點高(1 559℃),所以氧化精煉對鉍除去很少,要在電解精煉時才會除去。
10. 硒(Se)和碲(Te) 硒和碲與銅形成化合物,其氧化物可少量隨爐氣部分排出,但大部分可留在銅內(nèi),在電解精煉后從陽極泥中回收。
11. 金(Au)和銀(Ag) 金和銀對氧的親和力比銅對氧的親和力小,不含被氧化而留在金屬銅鐘,但少部分的銀會被鉛、鋅、砷、銻、硒等揮發(fā)性化合物帶走,銀的損失可達2.5%。金銀等貴金屬在電解精煉后從陽極泥中回收。
1. 氧化亞銅的還原反應(yīng)
氧化結(jié)束,銅熔體中飽和了8%~1 0%的氧化亞銅,必須對氧化亞銅進行還原作業(yè),以獲得Cu≥99.2%的陽極銅。還原劑的種類:木柴、重油、天然氣、氨、液化石油氣等。
近幾年煤粉還原取代木炭粉還原的生產(chǎn)實踐得到了廣泛的推廣。無論采用何種還原劑,其化學(xué)反應(yīng)應(yīng)基本相似:
Cu2O+H2=2Cu+H2O
2. 氫對產(chǎn)品質(zhì)量的影響
實踐證明,銅熔體對CO2,H2O和N2等氣體基本上不溶解,但對O2、SO2和H2的溶解能力較強,也能溶解CO。采用木炭粉、重油、煤粉等還原劑還原時,銅樣斷面、表面不如插木還原好,其原因是插木還原時分解放出大量的水蒸氣、氫氣和甲烷等,水蒸氣的存在稀釋了氫氣濃度,降低了氫的分壓,使陽極板含氫量減少。
銅熔體中殘留過多的氧氣危害很大,當陽極板凝固時能造成氣孔,這樣多孔的陽極板對銅電解精煉是非常不利的。生產(chǎn)中采取的下措施降低銅中的含氧量:
防止過還原。所謂過還原是指還原時間過長,導(dǎo)致銅熔體中含氧量極少,引起銅熔體中氧中含量急劇增加,精煉時銅中的氧含量一般控制在0.05%~0.2%。另外,在使用煤粉還原時,由于煤粉有硫的存在,過還原時,銅熔體中會溶解定量的二氧化硫,應(yīng)避免此類事情發(fā)生。
嚴格控制鑄型溫度。氫在銅熔體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急劇增加,鑄型時應(yīng)盡可能降低銅熔體溫度,降低鑄型模溫度,以利于氫從銅中溢出。
1.固定式精煉反射爐
爐基: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面積大于爐子立柱占有面積,承受靜載荷<8噸平方米,若廠房地面標高為±0.00,則爐基上表面標高為+0.10(±)。
爐底花垛:粘土磚垛砌筑在爐基之上?;ǘ馍媳砻嫫戒仩t底鑄鐵板,鑄鐵板之上砌筑爐體,爐底花垛形成爐底通風(fēng)道。
爐底結(jié)構(gòu):(由上致下):鑄鐵板、石棉板、粘土磚、搗打料、鎂鉻磚爐底反拱。
爐墻結(jié)構(gòu):(由外致內(nèi)):鑄鐵板(或普通鐵板有加固梁)、石棉板、粘土磚、鎂質(zhì)磚。
爐子立柱:包裹爐墻板,上下設(shè)置可調(diào)拉筋。
爐頂:鎂鉻磚爐低正拱,上表面可加保溫密封層。(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