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志
(中國人民銀行大慶市中心支行,黑龍江 大慶 163311)
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推動大慶農村經濟跨越發(fā)展
劉宏志
(中國人民銀行大慶市中心支行,黑龍江 大慶 163311)
幾年來,大慶市全面貫徹落實“一號文件”精神,推動“三農”快速健康發(fā)展,農業(yè)產值增長迅速,農業(yè)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產業(yè)化進程加快,農業(yè)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均純收入增長迅速,農村食品消費支出比重溫和下降,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教育消費支出降幅明顯。從整體看,農業(yè)綜合產能明顯增強,農民收入大幅增長,消費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窗口指導”成效顯著,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大幅提升,農村經濟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一號文件;貫徹落實;農村經濟;跨越發(fā)展
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xù)6年鎖定“三農”,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和改善國民經濟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決心。為了解“一號文件”實施效果,中國人民銀行大慶市中心支行對轄內農村經濟發(fā)展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一號文件”推動農村經濟跨越式發(fā)展成效顯著。
(一)農業(yè)產值增長迅速,增加值占GDP比重穩(wěn)中有升。2004~2009年,在“一號文件”推動下,大慶市農業(yè)發(fā)展迅速,農業(yè)產值由2004年的82.6億元增長至2008年的150.6億元,增幅82.3%。預計2009年農業(yè)產值將達到160億元以上,近于2004年的2倍。農業(yè)增加值由2004年的36.4億元增長至2008年的69.2億元,增幅90%。農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穩(wěn)中有升,由2004年的2.9%增長至2008年的3.1%,增幅6.9%(見圖1)。
(二)農業(yè)生產條件明顯改善,各項指標大幅上升。農業(yè)機械總動力由2004年的120.9萬千瓦增長至2008年的227.7萬千瓦,增幅88.3%,預計2009年末將達到250萬千瓦;農村用電量由2004年的1.87億千瓦時增長至2008年的2.85億千瓦時,增幅52.4%,預計2009年末,該項指標可達到3億千瓦時(見圖2);截至2009年10月末,大慶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416個,基本形成了覆蓋農村主導產業(yè)的合作經濟組織網絡,其中,肇源禽業(yè)協(xié)會被國家財政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列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和新農村網絡示范工程,大慶市綠色特色農產品協(xié)會打造的“萬川奇”品牌,被評為“2008中國最具影響力合作社產品品牌”。
(三)產業(yè)化進程加快,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農作物種植面積由2004年的56.3萬公頃上升至2009年的63.4萬公頃,增幅12.6%;糧食產量由2004年的171.9萬噸增長至2009年的336.6萬噸,增長了近一倍;奶牛、豬存欄分別由2004年末的25.3萬頭、98萬頭增長至2009年9月末的41.2萬頭、135.3萬頭。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由2004年的310萬畝增長至2009年的400萬畝,增幅29%;預計2009年末,綠色食品標識有望達到230個(見圖3)。
(四)農業(yè)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2004~2009年,大慶市累計建設改造農村公路5833公里,其中,2008年以來,累計建設改造2034公里,占近6年總量的34.9%;累計改造泥草房5.94萬戶。
(一)人均純收入增長迅速,基尼系數(shù)始終處于相對合理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4年的2385元上升至2008年的5549元,增長了2.3倍。除2007年外,其余年度增幅均在10%以上,2008年增幅攀升至41.6%,創(chuàng)近5年新高(見圖4)。隨機對100戶農民家庭(共303人)問卷調查,2004年以來,基尼系數(shù)始終在0.31~0.36之間波動,小于0.4,處于相對合理水平。
(二)工資性收入波動幅度較大,占總收入比重上升趨勢明顯。農民工資性收入升降不一,2006年實現(xiàn)348元,同比下降3%,2008年升至773元,同比增長91.8%,是2004年的4.9倍(見圖5)。工資性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上升趨勢明顯,由2004年的6.6%升至2008年的13.9%。隨機對100戶農民家庭(共303人)問卷調查,2004~2009年,10%~14%有外出從業(yè)經歷,2%~4%曾在本鄉(xiāng)鎮(zhèn)內打過工,2009年前10個月樣本農戶外出從業(yè)人均收入約為594元,較鄉(xiāng)鎮(zhèn)內打工高506元左右。
(三)食品消費支出比重溫和下降,消費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2004年的1651元升至2008年的3244元,增長了近2倍(見圖6)。食品消費支出由767元增長至1363元,增幅77.7%,支出比重由46.5%下降至42%,主食消費支出比重由50%下降至42%。按照恩格爾系數(shù)劃分貧困與富裕的標準,大慶市農村居民正處于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階段。
(四)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居住消費支出大幅上升。隨著收入增加,農民改善居住條件意愿不斷增強,2008年,大慶市人均住房面積25平方米,較2004年增加2平方米/人,增幅8.7%,人均居住消費支出由208元增長至550元,增長了2.6倍,支出比重由12.6%上升至17%(見圖7)。
(五)教育消費支出降幅明顯,醫(yī)療保健消費大幅上升。九年義務教育法實施以來,大慶市農民人均文化教育消費支出由義務教育前的183元降至2008年的125元,降幅31.7%,2004~2009年,除2007年中小學義務教育入學率為99%以外,其余年度均為100%。農民醫(yī)療保健支付能力逐步增強,消費支出由2004年的147元增長至2008年的214元,增幅45.6%(見圖8)。
(一)競爭性農村金融格局初顯,信貸配置效率明顯提高。一是金融市場日漸繁榮,融資成本逐年下降。近年來,大慶轄縣積極探討組建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截至2009年10月末,創(chuàng)辦村鎮(zhèn)銀行1家,申請審批農民資金互助社4家。同時,郵儲、城市商業(yè)銀行也先后進入農村市場,農業(yè)銀行、建設銀行逐漸恢復農貸業(yè)務,競爭性金融格局初顯,信貸產品價格逐年降低,以肇源縣農村信用社為例,目前,普通農戶貸款利率大都執(zhí)行1.6倍基準利率,較“一社獨尊”時下降30.4%。二是存款增長迅速,貸款占GDP比重逐年降低。2004~2009年,大慶轄縣金融機構存款始終呈兩位數(shù)速度增長,2008年攀至最高點,增幅26.8%。截至2009年10月末,存款余額109.1億元,同比增長12.4%。2004~2008年,貸款增幅在-9.9%至2.3%區(qū)間窄幅波動,2009年前10個月,信貸投放量大幅增長,增幅高達32.2%,近6年,貸款增幅首次超過存款增幅,兩者相差19.8個百分點(見圖9)。2004年以來,貸款占GDP比重逐年降低,2009年10月末降至最低點,占比30.9%,較2004年末低49.8個百分點。
(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窗口指導成效明顯。一是實施再貸款精品戰(zhàn)略,提高農信社支農能力。大慶市中心支行按照綜合平衡、統(tǒng)籌兼顧、分清主次、重點傾斜的原則,積極實施支農再貸款“精品戰(zhàn)略”,有效降低了農村信用社運營成本,拓寬了盈利空間,提高了持續(xù)支農能力。2004年以來,累計發(fā)放支農再貸款13.3億元,支持農村信用社發(fā)放農戶貸款15.5億元,惠及農戶31.2萬戶,占全轄農戶總數(shù)的67.8%。二是推進改革試點工作,增強農信社服務功能。大慶市中心支行按照明確標準、量化考核、指導扶持、嚴把關口的原則,積極推進改革試點資金支持工作。截至2008年末,6家縣(區(qū))農村信用聯(lián)社全部實現(xiàn)專項票據(jù)兌付、金額3.5億元。票據(jù)兌付后,農村信用社產權關系明晰,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運行機制初步形成,資本充足率大幅提高,抵御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不良貸款降幅顯著,信貸投放能力明顯提升。2009年前10個月,6家農村信用聯(lián)社累計發(fā)放農業(yè)貸款27.2億元,較同期增加11.3億元,增幅71.1%。三是加大窗口指導力度,提高風險控制水平。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借鑒和學習現(xiàn)代化金融經營思路和手段,在加大信貸投放支持縣域經濟發(fā)展的同時,提高風險控制水平,降低資金運營風險。2004年以來,轄縣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總體呈不斷下降趨勢,信貸資產質量明顯好轉,截至2009年10月末,不良貸款率為5.3%,較2004年末下降41.4個百分點,降幅88.7%(見圖10)。
(三)農戶非現(xiàn)金性金融資產增長迅速,且以人民幣儲蓄存款為主。截至2009年10月末,大慶市農戶人均非現(xiàn)金性金融資產5884元,較2004年末增加3175元,增幅117.2%(見圖11)。隨機對100戶農戶問卷調查,人民幣儲蓄存款仍是非現(xiàn)金性金融資產的主要構成,占比高達99.6%,只有6.5%農戶擁有國債、基金、股票、商業(yè)保險等其他類資產,且金額較少,占非現(xiàn)金性金融資產總量的0.4%。
(四)信用體系建設成效顯著,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優(yōu)化。近年來,轄內農村信用社、城市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xiāng)(鎮(zhèn))創(chuàng)建活動,優(yōu)化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截至2009年10月末,大慶市累計建立農戶信用檔案22.2萬戶,評定信用農戶18.3萬戶,分別占全市農戶總數(shù)的48.3%、39.8%。
〔責任編輯:李 霞〕
D267.2
A
1002-2341(2010)01-0067-05
2009-12-01
劉宏志(1973—),男,黑龍江大慶人,經濟師,從事金融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