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縣藥品檢驗所(102100)張博
羅漢松科(Podocarpaceae)羅漢松屬(Podocarpus)植物約100種,分布于亞熱帶、熱帶及南溫帶,多產(chǎn)于南半球。我國有13種3個變種,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及臺灣地區(qū)[1]。本屬植物在民間有廣泛藥用價值,如短葉羅漢松(Podocarpus brevifolius)種子有補中益氣、祛風除濕的療效,其根皮有活血、止痛、殺蟲的功能[2]。近年來,隨著植物藥用成分分離技術(shù)水平的提高,國內(nèi)外學者對羅漢松屬植物所含的雙黃酮成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其抗腫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炎及對血液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都有良好的活性。本文對其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到目前為止,國內(nèi)外學者從羅漢松屬植物中共分離得到22個雙黃酮化合物,4個類型,其中3’,8”-雙芹菜素型最多,有13個(1~13),3’,6”-雙芹菜素型4個(14~17)雙苯醚型2個(18、19),二氫黃酮-黃酮型3個(20~22)。
2.1 抗腫瘤 2005年,張玉梅等人發(fā)現(xiàn)化合物3、化合物6對(CCLT和CDC25)腫瘤模型顯示了一定的細胞毒活性,同時發(fā)現(xiàn)化合物3對腫瘤細胞株 HT-29(人結(jié)腸癌細胞株)的IC50值為11.16umol/L, 化合物6對腫瘤細胞株BGC-823(人胃腺癌細胞株)的IC50值為 3.51umol/L。美國學者Silva研究發(fā)現(xiàn)化合物6、11、16、17對人體癌細胞BC1、HT-1080、Lu1、Col2、KB、KBV+、KB-V-、LNCaP、ZR-75-1、U373都有很好的活性。
2.2 抗病毒 化合物3、6、11、18對組織蛋白酶 B、K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3 抗氧化 潘蘇華等人研究結(jié)果表明,化合物5能使缺氧大鼠血漿及紅細胞內(nèi)超氧離子含量降低,差異顯著,且血清總SOD升高,作用強于阿司匹林。徐智等人發(fā)現(xiàn)化合物6能濃度依賴性地清除DPPH(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自由基,并能顯著減輕LPC(溶血性磷脂酰膽堿)所致的ECV304細胞損傷。
2.4 抗炎 學者HK Kim對化合物6做抗炎機制研究指出,化合物6是一種新類型的對磷脂酶A2,環(huán)氧化酶都具有抑制作用的抗炎藥,并且指出其對環(huán)氧化酶抑制作用極強且具有選擇性。
2.5 對血液系統(tǒng)的作用 潘蘇華等人報道,在大鼠血小板粘附實驗和兔血小板聚集實驗中,化合物5能抑制血形成、減少血小板粘附、抑制血小板聚集。在體外實驗顯示化合物5可抑制ADP(二磷酸腺苷)及膠原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
2.6 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南非學者Svenningsen研究報道,化合物6可作為中樞神經(jīng)抑制品GABA(伽馬氨基丁酸)的良好的接受體。
附圖1 3’,8”-雙芹菜素型雙黃酮
附圖4 二氫黃酮-黃酮型雙黃酮
羅漢松屬植物中雙黃酮成分含量豐富,但是目前只對一些常見的雙黃酮成分進行了藥理作用的研究,所以羅漢松屬植物中其他雙黃酮成分的藥理活性還是具有廣泛研究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附表 羅漢松屬植物中雙黃酮成分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