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張文斌 整理/石繁榮
共產黨的干部就應該親近群眾
■口述/張文斌 整理/石繁榮
如何做一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小崗村黨支部書記沈浩的先進事跡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示范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農村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面對我們唐家會新農村建設的遠景規(guī)劃,從工作角度來講我來不得絲毫懈怠。沈浩的事跡也讓我思考了幾個問題。
一、共產黨的干部就應該向沈浩那樣舍小家顧大家。沈浩在小崗村掛職這六年,沒有節(jié)假日、沒有星期天,除了外出開會、招商,基本都在村里,每年春節(jié)都忙到大年三十中午才回家,年初二又回到村里。沈浩的老母親九十多歲了,愛人在異地上班,平時也很忙,女兒沒人照顧,只好送到老家蕭縣上中學。他為小崗村付出的這一切,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追憶起沈書記,八十六歲的村民邱世蘭哭著說:“沈浩真是好人哪!要是能用我的命把這好孩子換回來就好了!”村民嚴俊昌說:“沈浩這孩子脾氣特別好,你說話輕、說話重,他都笑著聽,你今天沖他嚷嚷,明天找他幫忙,他還是會想一切辦法幫你。對村里老人,像對自己親人一樣?!备鶕?jù)我從事農村工作的經(jīng)驗感覺到,只有向沈浩這樣做才能贏得老百姓的擁護,群眾才認可你是他們的親人,你才可能在農村開展工作。
二、共產黨的干部就應該向沈浩那樣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小崗村的村民們忘不了沈書記近年來辦的那些實事:優(yōu)質葡萄由原來的80畝發(fā)展到200多畝,畝均純收入3000多元;村里建起了小崗村養(yǎng)殖示范區(qū)、“大包干紀念館”,“紅色旅游”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村里還先后開辦了鋼構廠、裝飾材料廠、節(jié)能電器公司等企業(yè);開通了有線電視、自來水,興建了居民小區(qū)和衛(wèi)生服務中心,爭取資金修建了14公里柏油路,解決了小崗村多年來行路難的老問題;2006年,小崗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這是群眾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沈浩是用實干精神和所做的實績才贏得了小崗人對他的擁戴。
三、共產黨的干部就應該向沈浩那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農村群眾最見不得那些只能指手畫腳,貪腐擺闊的干部。沈浩是從省城來的干部,能夠和農村老百姓堅持六年融為一體,確實不容易。村民們干水泥活時帶了鍬,沈浩剛從省城下來,干這些粗活沒經(jīng)驗,沒鍬就用手捧水泥,皮膚燒爛了也沒叫一聲苦。沈浩書記是把老百姓當作了自己的衣食父母,他是以兒子的姿態(tài)在和父母一起改變農村窮苦面貌。
通過學習小崗村沈浩書記的感人事跡,我將帶頭學習和踐行沈浩書記這種敬業(yè)愛崗、樂于奉獻、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把自己的價值體現(xiàn)和新農村建設現(xiàn)實情況結合起來,努力爭取把我們河曲縣唐家會村打造成為新世紀晉西北第一村。
(作者張文斌為河曲縣唐家會村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