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別名懷牛膝,牛筋,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并記載其用途:牛膝味苦酸,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傷熱火爛等。
牛膝來源于莧科植物牛膝的根,多年生草本,高30cm~100cm。根圓柱形,淡黃色。莖直立,四棱形,具對生的分枝,節(jié)稍膨大。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圓形,少為倒披針形,長5cm~10cm,寬2cm~7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柔毛,具短柄。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在后期向下折,貼近總花梗。苞片1,膜質(zhì),寬卵形,先端突尖成刺;小苞片2,尖刺狀,頂端彎曲,基部兩側(cè)有卵狀膜質(zhì)小裂片;花被5,綠色,披針形,長4mm~5mm,頂端急尖,具1中脈,邊緣膜質(zhì);雄蕊5,花絲下部合生,與退化雄蕊聯(lián)為杯狀;子房1室,倒生胚珠1。胞果長圓形,果皮薄,包于宿萼內(nèi)。種子長圓形,黃褐色?;ㄆ?~9月,果期9~10月。
▲牛膝藥材
▲牛膝飲片
主要栽培于河南省。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曬至干皺后,硫磺熏2次,將頂端切齊,曬干。
牛膝藥材根細長圓柱形,有的稍彎曲,上端稍粗,下端較細,長15cm~50cm,直徑0.4cm~1cm?;尹S色或淡棕色,有稍扭曲而細微的縱皺紋、橫長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受潮則變?nèi)彳洠瑪嗝嫫教?,黃棕色,微呈角質(zhì)樣而油潤,中心維管束木部稍大,黃白色,其外圍散有多數(shù)點狀的維管束,排列成2~4輪。氣微,味微甜而稍苦澀。
本品為圓柱形中段。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色,有細皺紋及橫長皮孔。切面淡棕色,略呈角質(zhì)樣,中心黃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數(shù)筋脈點維管束,斷續(xù)排列成2~4輪。氣微,味微甜而稍苦澀。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燜潤 5~6小時,至內(nèi)外濕度一致,除去殘留蘆頭,切中段,曬干或低溫干燥。
▲牛膝植物
牛膝苦、酸,味平。歸肝、腎經(jīng)。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jīng),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jīng)閉癥瘕,肝陽眩暈。
商品按大小分為頭肥、二肥、平條等規(guī)格,以身干、皮細、肉厚、條長、色灰黃、味甘者為佳。
頭肥呈長條圓柱形。內(nèi)外黃白色或淺棕色。味淡微甜。中部直徑0.6cm以上,長50cm以上。根條均勻。
二肥中部直徑0.4cm以上,長35cm以上,其余同頭肥。
平條中部直徑0.2cm~0.4cm,長短不分,其余同二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