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中國當代雜文二百家》,是在書店。在書店內(nèi)無法細讀,只能快翻。瀏覽目錄,歸類成三:一是知人也知文;二是知人不知文;三是人文俱不知。
得閑細讀《二百家》,初始印象,線條未減,色彩更艷。
知人也知文,無須多言,人是名家,文稱經(jīng)典。凡雜文選本,不管年度選,還是跨年選,名家名作,皆為基點?!抖偌摇芬膊焕?。所謂名家,愛讀雜文者心中有數(shù),求一致非易,有共識不難。不過單選名家范文,也有弊端,那就是選本雖異,面孔趨同,審美易疲勞,特色難彰顯。
知人不知文,構(gòu)成新看點。所謂知人,是說作者雖是名家,平素亦有作品入選多種選本,但坐到雜文嘉賓席上,可能還是頭一遭。《二百家》中此類作者不少,如戴厚英、池莉、季羨林、韓美林、陳丹燕、王躍文、潘旭瀾、林達、畢淑敏、遲子建、柴靜等。如此遴選,擴大作者隊伍,提升雜文品質(zhì),踐行“大雜文”理念,受到讀者歡迎,順理成章。
人文俱不知,不妨是亮點?!抖偌摇分羞€有一些作者,如朱輝、葛棟玉、張麗鈞、李興濂、鄭俊甫等,平時未必經(jīng)常寫雜文,或?qū)懥松形催M入讀者視野,但編選者仍將其視作“黑馬”,給一“家”之地。盡管只是“一家之言”,畢竟難能可貴。不因人廢文要勇氣,只以文取人靠眼力;兩手都過硬,方見選家功夫。
說到選家功夫,似可體現(xiàn)在兩套動作上:“規(guī)定動作”和“自選動作”。“規(guī)定動作”顯分量,“自選動作”見特色。選本再多,“規(guī)定動作”大都相差無幾,惟有“自選動作”別有天地。讀書不同于競技體育,讀者既可當運動員,參與閱讀;又可當裁判員,判別高下?;诖?我覺得《中國當代雜文二百家》看點、亮點所在,即“自選動作”部分,可獲高分。
(陳長林:雜文作家,《吉林日報》文化新聞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