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敬文
因為她的真誠,觸動了我們的心靈、激蕩著我們的靈魂。她以自己堅強和夢想的哀求延續(xù)著一個生命,守候自己的家園,駕馭自己的命運,演繹著人類和諧的真諦。
——題記
秋,湛藍的天空,田野里瓜果飄香,辛勤耕耘的人們都看到收獲的希望。偶爾,悠然落下一片秋葉,舞姿絕美;有世間的悲歌。我們踩著秋的足跡,來到文山縣馬塘鎮(zhèn)湯壩村委會白支格自然村。
在文山縣馬塘鎮(zhèn)湯壩村委會白支格自然村我們見到了不離不棄地照顧癱瘓七年的丈夫,獨自辛苦耕耘著那塊貧瘠的土地支撐著這個不幸家庭的壯家婦女——張文麗。
張文麗十幾個平方的家,四面通風,除了一張丈夫睡的床和妻子睡的藤椅,就只能放下一個爐子一口鍋,旁邊地上鋪了兒子的一張床……
23年前,勤勞、善良、美麗的張文麗與英俊瀟灑的馬良自由戀愛,按照當?shù)貕炎宓娘L俗舉行婚禮,周邊村里的人都投來羨慕的眼光?;楹笏麄z生育兩個兒子,一家人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云,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2002年初,丈夫馬良發(fā)覺自己的手腳開始麻木,慢慢地發(fā)展到雙手不能拿東西。雙腿走路不聽使喚,夫妻倆到處尋醫(yī)問藥,先后輾轉(zhuǎn)文山多家醫(yī)院診斷,最后馬良確診患的是“運動神經(jīng)肌肉萎縮”的怪病,張文麗聽到猶如一陣驚天霹靂,感覺天塌下來了,她怎么也不相信會是真的,這樣的事會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據(jù)醫(yī)院專家介紹,這種病目前在國內(nèi)尚無根治方法。
人食五谷雜糧,哪會不生百病,張文麗一邊鼓勵著丈夫,一邊四處打聽醫(yī)治馬良怪病的良方。無情的病魔折磨著這個強悍的壯家漢子,一年以后,丈夫完全癱瘓了,拉著躺在床上僅有聽力的丈夫,張文麗以淚洗面。她曾經(jīng)想過一死了之,但看著兩個年幼、天真的孩子,張文麗擦干眼淚,她告誡自己只有堅強,才能支撐這個完整的家。
婚姻,只有好好珍臘。它凝聚著感情,一旦牽手,是不能隨便分手的呀。
在得知丈夫馬良的病情后,家人、親戚和朋友就都勸說她,人還年輕,讓她離開這個家,重新找個好人家過日子了,在這樣下去。就把自己的一生給耗了,值不得??伤z毫沒有動搖,依然守護病床上的丈夫,默默承受這痛苦的煎熬,無怨無悔地撐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也是從那時起,張文麗開始了含辛茹苦的艱難生活。每天凌晨5點多起床,繁重的家務、農(nóng)活的擔子全部壓在她那瘦弱的雙肩上。在照顧兩個孩子的同時,她每天還要抽出大量的時間照顧丈夫。丈夫全身不能動彈,原本高大壯實的身軀如今已瘦骨嶙峋,但馬良整個人卻非常干凈,為了方便照顧丈夫,張文麗學會了打針、按摩、熬藥等護理知識。照顧癱瘓在床的病人是很艱難的事,她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著癱瘓的丈夫。丈夫每一次大小便之后都及時清洗,為了不致生褥瘡。她不管白天晚上定時為丈夫翻身。
有一次,為了讓丈夫的病情有所好轉(zhuǎn),張文麗打聽到馬塘鎮(zhèn)麻栗樹村有一位草藥醫(yī)生藥方很靈,她把丈夫抱著貼到墻上,自己蹲下身子,連拖帶爬把丈夫背到牛車上,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才到達那位醫(yī)生家。經(jīng)醫(yī)生按傳統(tǒng)的方法診斷,丈夫除了吃草藥,每天需打3次針,呆了2天后,她惦記著家里孩子,還有地里的莊稼,于是她決定把丈夫拉回家,按照醫(yī)生開的藥方自己買針水、自己給丈夫打針。生性膽小的張文麗平時連別人打針都不敢看,現(xiàn)在要自己親自給丈夫打針,談何容易呀!不知如何下手,她給丈夫打完第一針后,滿身是汗,癱在地上,但是她_一直堅持再堅持著……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對一般人來說一眨眼就會過去,但對于張文麗來說每刻都永遠不會忘記。從丈夫馬良癱瘓在床以來,張文麗除了分內(nèi)的家務,她還擔起了男人之前所做的一切,扛起了這個家。不管春、夏、秋、冬,犁田耙地、插秧、收莊稼等等全靠她一個人,每當人們還在睡夢中安逸的享受時,她早已在田里收割或已從地里背來兩背豬菜;當人們傍晚在村頭閑聊時,她在和黑夜搶時間,拼命操勞;當人們看完電視時,她卻在忙碌著幫丈夫擦洗身子、上藥、更衣、清理大小便…一
苦就苦在里外都只有她一個人,苦就苦在她是一個女人。但是張文麗還是堅強地面對,不管有多苦,她都不愿意和丈夫說,她不愿增添丈夫的心理負擔。每當看到丈夫痛苦攣動著嘴唇,發(fā)不出聲音時,她就用溫柔的語氣開導和安慰丈夫。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2004年9月,秋收結(jié)束后,看著馬良長期病痛難忍,張文麗痛下決心,變賣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東挪西借湊足3000元錢,把癱瘓在床的丈夫拉到文山州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醫(yī)生告訴她,這病無法醫(yī)治,勸她還是回家算了,她含著淚懇求醫(yī)生說,只要能減少他的痛苦,就算治不好,也要住院看看,她才死心。住院一個星期,錢花完了,馬良的病情仍不見好轉(zhuǎn),似乎看不到希望的張文麗又把丈夫拉回家。
七年來,張文麗為給丈夫治病已欠下了近十萬元的債務。為了給母親減輕負擔,懂事的大兒子初中未畢業(yè)就輟學來到文山城打工,每月掙下的錢除留下極少的伙食費外,其余的都按時交到母親的手里,節(jié)省下來給父親買藥。每次回家都緊緊地拉著癱在床上的父親,話也不說,一個鞠躬又匆匆的離去,強忍著眼淚,頭也不回的離開自己的家。是呀,就連想在家逗留一夜都成了一種奢望,他不就是想在外打工多掙錢醫(yī)父親的病嗎?小兒子在馬塘鎮(zhèn)中學上初一,學習很努力,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他平時從不向母親多拿生活費,也不亂花錢。瘦小的臉龐藏于他烏黑的長發(fā)問,看上去卻是那么瘦弱不堪,他沒有同齡少年的夢想和歡笑。當問到他除了學習,最想做的是什么時,他用手遮住眉間說了一句話:我媽太辛苦,我想多有點時間回去照顧我爸爸……
家里惟有幾畝貧瘠土地,既是全家生存的口糧地,也是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張文麗說,現(xiàn)在為丈夫治病盡管欠債,但是,只要有丈夫在,他們就有一個完整的家。
2009年5月10日,對于張文麗一家來說是雪上加霜的日子。
上午9點多鐘,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張文麗像往常一樣背著背簍剛離開家準備到地里干活時,突然一聲巨響,張文麗回頭一看,自己家的房子突然倒塌了,張文麗不顧一切拼命往家里沖,屋里有柜子和兩張床,其中一張床已被石頭和泥土掩埋了一半,一張緊靠著衣柜的床也灑滿了許多泥土,張文麗被嚇得幾乎癱倒在地上,可她沒有倒下,她要堅強地站起來,因為床上還躺著癱瘓的丈夫。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把丈夫救出來。張文麗使出全身力氣,伸開雙手緊緊抱住丈夫,拼命往外拖,直到把丈夫拖出門外,與丈夫一道相擁在地上,淚水、汗水濕了一身,幾年來都不能說話的丈夫這時突然發(fā)出了嗚嗚的聲音,夫妻倆在生死線上抱頭痛哭……
經(jīng)歷多次劫難的洗禮,張文麗臉上雖有憔悴,但眼中透出堅強,如今,她堅持每星期都要到文山城里的中藥店買一次藥,每次都要花200多元錢,一如既往地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守護屬于自己的家園,努力去實現(xiàn)相濡以沫的夢想……
本欄責編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