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文以歷史文獻和田野調查資料為主,以發(fā)奏科儀為中心,指出民間的“瑜伽教”科儀,融合了佛、道教的儀式傳統。發(fā)奏科儀,體現出了民間儀式的融合性,以及民間道派獨特的祖師信仰。在民眾的民俗生活中,正統佛、道教在轉化之后,得到了延續(xù)。
關鍵詞:瑜伽教發(fā)奏科儀宋元新道法
作者簡介:李志鴻,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從事道教與中國民間宗教研究。
流傳于民間的“瑜伽教”,融合了佛、道教的科儀傳統。該派法師以云游的方式活躍于鄉(xiāng)土社會,為民眾提供驅邪、度亡等宗教服務,成為民間社會的“儀式專家”。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漢學界對宋元新道法以及當代東南部民間道壇進行了研究。學者們發(fā)現,“紅頭”、“烏頭”、“大法事”、“小法事”、“吉祥”、“不吉祥”、“佛教”、“釋教”、“道教”、“文科”、“武科”等語匯,都無法對復雜而又多樣的民間道壇儀式作出合理的分類。事實上,民間科儀具有極強的融合性,這種融合性體現在:民間道壇不僅吸收了傳統的佛、道科儀形式,更深受各地民間信仰的影響。因此,要明確的對民間道壇科儀進行分類并非易事。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從具體的科儀類型出發(fā),對民間道壇儀式進行細部的解讀,借以揭示民間道壇與佛、道教傳統的關聯,以及儀式的宗教內涵與社會意義,也許是值得學界嘗試的研究路徑。本文將以閩東瑜伽教的“發(fā)奏”科儀為例,嘗試分析這一民間儀式的道教淵源,神靈譜系的融合性,以及民間道派所獨特的祖師信仰。
一、道教發(fā)奏科儀溯源
發(fā)奏科儀,在道經中稱為“發(fā)奏”或曰“發(fā)正奏”,該儀式始于兩宋時期的道教天心派。在當代民間道壇,發(fā)奏科儀往往又被稱為“請神”儀式,其主旨在于命召諸神、祈請祖師、關發(fā)文牒,上達天聽,以助行法?!兜篱T通教必用集》卷九《精思篇》之《發(fā)奏》載:
古儀無關告土地,便外壇宿啟。后世增修為文,止是啟告。尋置文牒,復有行法而居師位者。又加以印訣符咒,命召土地諸神。蓋出于《天心正法》。今遂為成規(guī)。既坐,命諸神,皆須如法文,變神掐訣,方可施行用??荚斨谄自啤?/p>
顯然,先前的道教齋醮儀式并沒有“關告土地”的儀節(jié),僅僅是于“外壇宿啟”,雖然隨后在文辭上也有所增加,但也僅僅是行啟告之義而已。宿啟,是齋儀在正式舉行之前,道士齋潔懺悔,禮拜十方,啟告齋事目的的儀式。《靈寶玉鑒》卷一三日:“宿啟者,正齋前一日,取吉時,建壇設席,補職說戒,宣科勵眾,關聞三界,即是啟告之夕,非正齋行道之日也?!比欢?,自從天心正法出現之后,“關告土地”,“命召土地諸神”也隨之登場。所謂“關告土地”即是行法法師居師位,以印訣符咒為手段,置以文牒存召土地申奏官屬,用以發(fā)引遣表。這一“關告土地”的儀式其具體的程序為:行法法師存變自身如天師,存召土地諸神,存三光正無令土地諸神申奏上天。
對于“發(fā)奏”儀式,在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中也有所記載。在金允中看來,在杜光庭原有的齋科法式中并無發(fā)奏(或日發(fā)正奏)儀節(jié),其法乃是當時世法所新出,且已經廣泛流傳開來。金允中所記載的“關發(fā)正奏文字”、“請牒”都與前述《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九《精思篇》之《發(fā)奏》內容相同??梢钥隙?,兩宋以后,天心正法的發(fā)奏儀式業(yè)已成為道教齋醮儀式的主流?!兜婪〞肪矶倭恕短┬憾己诼蓛x格》載《發(fā)奏律格》,指出行發(fā)奏儀式必須心懷虔誠,除卻雜念,且須規(guī)范文字。清代雍正年間,山西介休縣下站村玉虛宮傳的科儀書,其發(fā)奏儀式甚至分為清醮發(fā)奏科儀和亡醮發(fā)奏科儀兩大類??梢?,發(fā)奏儀式在元、明清時代影響頗大。
二、閩東瑜伽教“順利法壇”發(fā)奏科儀
閩東Z縣法師分文武兩科,武科為間山派,在家設壇供奉間山法主,俗稱“武科法師”、“虺司”,在民間從事鎮(zhèn)驚、招魂、趕鬼、驅邪的活動,做法事時,頭系靈冠貼,身穿褐色靈裙,赤腳,口吹“龍角”,手揮“靈針”。文科為廣福寺蔡法敦法師在柘洋傳授四處道士壇,秉“釋迦如來遺教”,在民間被邀舉行誦經建醮科事,為祈福許愿及超度亡魂等活動,俗稱“瑜伽教”、“瑜伽師”、“文科道士”、“道師”。
閩東瑜伽教“順利法壇”,其發(fā)奏儀式所用文書篇幅巨大。2004年8月3日筆者參與了閩東z縣瑜伽教“順利法壇”在城關馬仙廟舉行的迎仙發(fā)奏儀式。儀式于晚上21點開始。據“順利法壇”嘉慶十四年抄本《迎仙疏沿途歌》載:“首夜發(fā)奏,次日大疏”。顯然,夜晚舉行發(fā)奏儀式有著久遠的歷史。發(fā)奏儀式前需布置道場,設置神壇?!绊樌▔痹隈R仙廟所設神壇為四重結構。神壇分“內壇”、“外壇”。內壇最里層為佛界,張掛如來、觀音、彌勒神像;中層供奉馬氏真仙;外層為法師法壇,供奉祖師像、雷令等。外壇為奏章臺,張掛符使神圖。此與金允中所說大體一致:“發(fā)正奏:齋期以屆,則舒壇立纂,鋪列道場,敷陳六幕,內外整備,關發(fā)正奏文字,詣師幕序立,暫設像列位耳?!?/p>
發(fā)奏儀式舉行之前,法師必須依據本次醮儀的天數來擬定文疏的內容,該文疏的擬定十分慎重,往往必須經過齋主的認可。大型醮儀上的發(fā)奏儀式,俗稱“大發(fā)奏”,所用文疏有“七函八牒”和“九函十二牒”之分。兩相比較,“九函十二牒”比“七函八牒”所請神靈更為繁復,儀式亦更為隆重。2004年8月3日晚舉行的發(fā)奏儀式所用文書為“九函十二牒”。儀式開始后,法師需凈壇,發(fā)奏,念疏文,請符使,發(fā)符使狀。此后,法師在奏章臺前變神召請符使遞傳文書,法師誦經,以禹步行走繞壇,領福首敬香、茶、果等。禮畢,將“九函十二牒”文書在廟外焚化。此程序,與前引金允中之說又大體相當。
三、閩東瑜伽教發(fā)奏科儀的神靈譜
正是通過發(fā)奏儀式,瑜伽教法師完成了上、中、下“三界”神靈的召請。正如金允中所云:“典儀將肅,齋事屆期,敢憑奏申之文移,用告陰陽之主宰,上聞齋悃,普達哀衷,恭望曲賜,矜憐俯垂?!蓖瑫r,法師也以象征的方式實現了對民間祭祀諸神的吸納。以發(fā)奏科儀所發(fā)文書“九函十二牒”為例,其所塑造的神靈譜系,融合佛、道、民間諸神,頗具融合性。
其中,九函為:奏昊天金闕宮,昊天金闕至尊玉皇高上帝玉陛前;奏兜率陀天宮,大圣靈山教主釋迦牟尼文佛金蓮座下;奏三清上圣官,大圣元始靈寶道德三位大天尊蓮座;奏圓通水月宮,大圣香山教主靈感觀世音文佛金蓮座下;奏三元栲較宮,玉封太上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玉陛下;奏靈巖寶洞宮,敕封廣惠靈澤懿正感應馬氏大德天仙菩薩幾前;奏徐龍洞主宮,徐龍洞主徐八宮徐九公徐十五公使者幾前;奏藥師教主宮,藥師教主幾前;奏武當山上宮。
十二牒為:申侯繆真人宮,石柱山中侯繆二位真人幾前;申盧馬相公宮,靈通舍人左右牙前盧馬二位相公幾前;申葉大元帥宮,東海乘云葉大都帥幾前;申五海龍王宮,五海龍王行雨仙宮;牒五壇教主前,徽州金闕殿天下正神上安宮五顯靈官大帝;牒寧都城皇前,顯佑伯尊神牒通天圣母宮,奶娘宮(臨水宮)陳靖姑夫人;牒紫荊山上宮,東峰境亭坪顯圣侯王前;牒輔元開化宮,東峰境新厝下文昌司祿帝君,魁星君;牒本廟隨仙土地鄭渺師公前;牒本廟東廚司命前;牒當境地主前:(牒)各